专栏名称: 卢泓言
且慢。且松。且定。戒急。戒紧。戒躁。降伏此心。唯此一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春晚报  ·  价格瞬间暴跌!有人3天立省7000元 ·  5 小时前  
长春晚报  ·  价格瞬间暴跌!有人3天立省7000元 ·  5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14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14 小时前  
梅特涅的信徒  ·  共和党外交政策的两种声音 ·  3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中东变革之路 ·  3 天前  
猫笔刀  ·  形势有变,中概股起飞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卢泓言

李明顺:贸易战开启「华人创造」时代

卢泓言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5-12 10:54

正文

本文作者李明顺。Discuz联合创始人,2010年被腾讯5000万美金收购。好贷网创始人。

昨天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25%的关税。我认为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们将从Made in China到Created by Chinese。从中国制造到华人创造。

过去30年是中国制造的时代。我们从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弱国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也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现在以此为基础,加上移动互联网,新兴的资本,三者融合,化学反应,将会产生一个新物种,开启一个新时代。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在过去碾压全球的基础工业。美国有了“锈带”。因为老工业基地里的厂房机器生锈,拆除的成本很高,就一直处于无限期锈下去的状态。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我们自己生产14个产品,成本已经降到了全球最低,再生产14个卖到全球,成本更低。

印度有13亿人口,但印度不是一个统一市场。它有不同的邦,民族,地区,法律,文化,文字,种姓,以及因此而被割裂的市场。中国是唯一的有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

单凭大规模制造不足以有新变化。这几天我在香港。香港过去几十年是中国与全球转口贸易的集散地。过去中国生产一个产品是10块,香港卖到全球是100块,赚到了大部分钱。中国的制造业没赚到红利,却成就了香港的阶段性繁荣。

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贸易商正在消失。集装箱贸易变成了包裹贸易。全球的个体买家在网上直接下单购买。全球最大电商亚马逊有300万供应商,其中最少有150万是中国供应商。沃尔玛的供应商里有至少一半来自中国。跨国界的包裹贸易让中国的供应商可以知道它的客户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人,他有什么偏好,习惯。过去集装箱贸易需要等待上月、上年才知道的信息,现在包裹贸易每天、每小时就可以得到。电子商务变成了c2m,也就是柔性生产。大数据给制造业带来了解用户,改善生产和降低库存的机会。

在智能硬件的制造上,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当强的优势。今天硅谷的智能硬件公司,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伙人,如果没有在深圳设立office,也许连磨具都做不出来。我在硅谷呆了一年多。几乎所有的智能硬件都跟中国制造有密切的关系。小米这样的制造商以及中国的资本已经通过投资和经验输出渗入到硅谷智能硬件产业。

不仅仅有中国制造,更有华人创造。在软件方面,大量的来自中国的工程师,他们职位虽然比较低,但其实把控着核心技术的部分。华人智商高,但不善言辞。印度人情商高,博得老板欢欣,做着取巧的事,帮助敢于冒险的白人管理着华人工程师。不过新一代的硅谷华人已经看到了机会,尤其是这一批85后和90后。有高学历,更自信。

目前中国所吸引的美元资本基本跟美国持平。另外中国还有人民币资本。中国有最大的统一的内需市场,有新兴资本,有一批科技业的前辈在资本、管理、资源上支撑,新生代的华人工程师具备全球视野,他们敢于走出来。这四个条件相互融合,化学反应,产生了无数的新创业,他们正在做着很多的新的saas服务,新软件。

在硅谷,华人创业通常没有让外界知道这是华人企业,看起来是美国企业,但实际上,是华人掌控的企业。在欧洲,在印度,在非洲,在全球,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在泰国,当地做移动支付的一些企业就是华人掌控的。欧洲和美国都有很多copy from China的创业。美国提高关税毫无疑问会推动中国企业加速的全球化。中国企业正在化整为零,换上新的马甲,融入全球的生态当中,形成新的服务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