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以前的语文老师会告诉你,这是他在怀念亡妻;也会告诉你,这个手法叫睹物思人;还会告诉你一些类似手法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但老师有告诉过你,他太太到底是怎么死的吗?
我们来看看作者归有光先生的履历表:
归先生出生在一个衰败的大家庭,小时候是个神童,但科举事业却相当“不举”,三十五岁才中举人,之后坚持不懈,连续八次考进士,终于在六十岁花甲之年,考中进士,补了知县,算是苦尽甘来。
要知道,考科举是相当费钱的,别的不说,从五岁识字一直考到六十岁,意味着人生大部分时间上不能当官经商,下不能做工务农,顶多教几个学生,收那点学费,刚好够三年一次进京赶考的路费。
了解了归先生艰难的科举事业,再看看他的婚姻——二十二岁娶第一任太太魏氏,也就是《项脊轩志》最后两段中的女主角,五年后就死了。为什么死得这么早?根据归先生朋友的文章:家境贫寒,操劳过度。
有的语文老师会告诉你,《项脊轩志》写于作者19岁,而最后怀念亡妻的两段文字,其实是文章写好十几年后才补上去的,当时,归有光已经续弦了第二位太太,王氏。
十几年后,这位王氏也被累死了,归有光又写纪念王太太的《世美堂后记》。写完后,就马不停蹄地娶了第三位太太费氏。
不久之后,归先生终于中进士补了知县,费氏算是有福之人,但正因为此,归先生并没有为这位费氏留下半点文字。
由此可见,《项脊轩志》中那几滴同情的眼泪,大半是有愧于妻。但愧疚你就老老实实地写愧疚吧,归先生毕竟是个文人,不好意思来马景涛那一套撕心裂肺,文中正面写亡妻的只有一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意思是说,“这位娇妻,对我可是崇拜得很,时不时借着请教相公的名义,想两个人腻在一起。”
我去!归先生你难道不知道杜甫是怎么写妻子的吗?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带着你四处漂泊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我真惭愧啊!)”;
“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虽说嫁鸡随鸡,可这辈子真是苦了你了)”;
“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朋友好酒招待,可想起妻子还在挨饿,就一点胃口都没有)”
所以啊,当你的下一代也上了学,也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千古名句感动时,别忘了告诉他们:
曾经有两个女人,两个只有姓氏的女人,用最美好的生命,做了最普通又最困难的事,而这些事在归先生看来,并不比文字的风情更重要。归先生不是情圣,也不是渣男,他只是一个比较会写作的文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