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图说 | 新学期,I'm ready!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珈学周报|第149期:本周焦点&学情周报&《 ... ·  昨天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还记得你的“年后再说”吗?该算账啦! ·  4 天前  
浙江大学  ·  浙大做“邻居”,盐碱地结出甜草莓!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重磅|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4-25 14:59

正文

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最重要的人物—— 潘天寿 ,无论在美术教育领域还是国画技法的探索领域都功绩卓著。2017年5月2日,适逢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将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展览时间为5月1日至5月14日。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

◎开幕式时间 2017年5月2日14点

◎展览时间 2017年5月1日—5月14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1 / 3 / 7 / 8 / 9号展厅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 中国美术家协会 / 浙江省文化厅 / 中国美术学院

◎协 办单位: 潘天寿基金会



晚清以来,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国家和民族的危亡、革新和图存的渴求,催生着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诞生。他们以救亡图强为宏观策略目标,坚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文化的复兴发展做出了卓绝的努力。


潘天寿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 1965年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作为 艺术家 的他,曾直面现代之挑战,接续优秀传统之正脉,倡导「 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 ,力创沉雄奇崛、浩大刚正的画风;以其风骨遒劲、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构,在千年中国画史中独树一帜。


雁荡山花图 中国画 122×121cm 1963年


作为 画学家 ,潘天寿先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以国族之画传承光大民族心志,坚守中国文化本位与民族特色,力倡中西艺术 「拉开距离」、「两峰挺立」 ,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并在现代语境中完成中国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奠定了现代中国艺术自我更新的意识基础。


小龙湫下一角图 中国画 107.8×107.5cm 1963年


不过,潘天寿更愿意认同自己教师的身份,他自己多次说 「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


作为 教育家 ,潘天寿先生是中国画和书法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风东渐中力挽狂澜,以宏博的视野、坚定的毅力,建构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


潘天寿与国画系学生 摄于杭州景云村寓所 20世纪50年代


1923年潘天寿任教于上海美专,与诸闻韵一起开创中国第一个中国画系,开始了他的美术教育生涯。 1928年应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之邀,任中国画专任教授,从此与这所学校未曾分离。


1963年潘天寿给国画系花鸟班学生上课


近代以来,中国画在稳定发展了千百年后,突然遭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诘难和变革要求,在教育方式、创作模式、观念思想上面临全方位的从传统向现代的激越转型。在这一进程中,潘天寿以其多方面的学术修养,宏观的把握、敏锐的洞察,对中国画的发展和中国画的教学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并付诸实践,为建立现代的、完整的、独立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潘天寿所编《中国绘画史》 1926年


作为本次纪念活动的重头戏——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