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极圈
南极圈,深入面向全互联网的投资创业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铅笔道  ·  广东清远杀出超级IPO:年入30亿,全国领先 ·  20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产业解读 ·  4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Ai诊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极圈

为了上万斤滞销苹果,我从腾讯大厦走向乡间田头|鹅友

南极圈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8-21 21:46

正文


离开腾讯的日子,南极圈与你携手前行。



鹅友介绍

季小林,2005.7-2012.9腾讯即时通信产品部、企业IT部,先后负责QQ后台服务器开发和财经ERP系统相关工作。目前在融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担任架构师,负责消费金融大数据风控平台建设。


如果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现代都市人骨子里的田园梦,那么对于我父母这一辈人来说,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而30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却是“活下去”的最基本诉求。是的,没有所谓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士大夫的审美,他们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店铺名称就叫“小林果园”,这看似随意的名称,其实里面是有一段故事的。

80年代初,农村掀起经济改革浪潮,村里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在我出生的那一年,或许是由于“二胎”的到来加重了家庭压力,或许是像小品里面说的“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父亲决定拿出家中的积蓄,在村子附近承包五亩地,开始开垦种植苹果树。

或许正是因为我和苹果树共同成长的缘故,父亲给我起名“小林”。



果园里四季轮转,这一转就是30多年。我脑海里的苹果园,不只有乏味的修枝剪叶,授粉缩果。它还为童年的我们创造了一个游乐空间:在招蜂引蝶的季节里徒手抓蜜蜂,在馋了的时候爬树摘果,在想吃瓜子的时候种下一小排向日葵……

现在想想,童年时这种“不劳而收”的田园乐趣,我们的下一代可能难以体会到了。


曾经听到一句话“根在哪,味道就留在哪”。确实,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出来闯荡的游子而言,“外面的永远不正宗,心里那份独特味道才是根”。

这种“好吃不如家乡味”的感受,我也亲身经历过。


2005年毕业后进入腾讯做QQ后台开发工程师。初到深圳这个陌生的城市,第一个念头便是“寻找家乡的味道”,但辗转多个超市后发现:在深圳难以买到来自家乡的苹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家苹果总产量小,能快速被附近城市消耗掉;二是在这个看脸的社会,不喷农药、不打蜡的苹果卖相较差,总难以被大城市的超市接受。



自幼与苹果打交道的我深知家乡的苹果长相普通,但在口感上更胜一筹。

说到这里,我想我有必要“王婆卖瓜”一次,向大家普及一下丰县大沙河苹果的优良特性。

丰县大沙河原来为黄河决堤冲击形成的黄沙滩,“风起三尺杀,黄土埋庄稼”“逃荒去要饭,归来不见房”这些民谣是丰县大沙河当年的写照,环境恶劣,可见一斑。解放后,丰县人民开始尝试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尤其到了60、70年代,随着一批批知青的到来,大沙河开始遍地开满苹果花。



1972年,第一株红富士苹果栽在了大沙河,经过长达10年的引种试栽、快速发展、成果巩固阶段后,丰县大沙河苹果多优良品质渐显。




除了人为的努力外,丰县大沙河苹果能够广泛种植开来,还得利于当地的特殊自然条件。沙质土壤疏通性好,有利于树根的发展和活动,苹果能够快速扎根成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果农们种植信心;而北纬34度的天然优势,使得苹果的开花时间比北方早了整整一个月,再加上霜期较晚,苹果的生育期较长,糖分、微量元素等营养累积时间也比北方要长得多。

“天时地利人和”,丰县大沙河苹果最终形成了“皮薄、肉脆 、汁多、风味浓郁”特有的优良品质。



出于对家乡苹果的品质自信,我一直有把老家的苹果运到深圳来卖的想法。在互联网刚刚崛起的年代,苹果的销售方式只能依靠传统商铺渠道,在做了一番市场调查之后,由于资金与渠道难度,这个想法被暂时搁置了。



有朋友说:你们兄弟姐妹几个都长大成人了,也都能赚钱养家了,为什么不劝劝父亲,把果园转让出去,歇歇了?

说实话,这样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冒出过无数次。但是后来想想:土地是他们的根!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是果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为人子弟,我们可能无法理解父母对于土地的眷恋,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所学之长,或者是利用时代赋予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将苹果卖得更多,卖得更远!


2014年,微信的全面普及也让我“替父亲卖苹果”的念头再次被激发。

同年11月,毫无做生意经验的我第一次出手了,尝试联系了物流和冷库,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吆喝卖苹果,并且还亲自送货上门。最初购买的都是腾讯的同事和朋友,第一次购买可能只是给面子,后面看到很多人重复购买,通过口碑传播,带来了很多不认识的客户。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的工作技能能帮助家人,也坚定了我继续卖下去的信心:给客户提供了不打蜡、无农药、不催熟的苹果,价格还便宜。



有了2014年的基础,2015年卖起来相对容易很多。这也得力于物流行业的大发展,我改进了送货方式,直接通过快递从老家发货,基本上做到江浙沪皖次日达,广东、北京隔日达,这样在提高苹果新鲜度的同时,也扩大了销售范围。


2016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迅猛发展。也在这一年,我通过有赞、朋友圈这些渠道,卖出了3万斤苹果。3万斤是什么概念呢,按理工男的思维迅速盘算的话:平均一个苹果半斤的话,那就是6万个,人的一生基本上不超过3万天,一天一个苹果,也就是一个人的两辈子!

到了今天,我父母种植的苹果已不再需要依托收购商上门低价收购,我的店铺完全能够保证其销量了。这对我来说,是自豪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尝试;对我父母来说,也是骄傲的:他们或许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他们的儿子跟得上,甚至能利用互联网帮助卖苹果了。

苹果销量上去了,我的父母也更加充满激情,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果园上,但是处理订单、发货、售后这些销售过程如何保证质量呢?对于我来说,雇一个人来打理这是不现实的,毕竟,人力成本很高。所以,目前这个店铺都是我和家人在运作的,我负责上传图片,处理订单,而我的家人则负责在苹果的各个成长阶段拍照、摘苹果、包装发货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