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指导下,数据要素社组织了
财政部《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政策解读和试点实践分享
专题活动。
活动邀请了《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政策试点专家、试点单位中交集团、业内专家进行《方案》解读、试点单位探索、数据资产标准、数据资产管理业务实践等方面的分享,本文整理了活动精华内容和直播回放视频,供大家参考。
2024年12月27日,财政部印发
《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
(以下简称
《方案》),明确提出选择有关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地方财政部门,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交易流通等重点环节,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方案》发出后备受市场关注,1月18日,由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指导下,由数据要素社主办,中发数据研究院、中交信科、中企华协办的财政部《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政策解读和试点实践分享专题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由数据要素社创始人、CEO熊婷主持,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黄蓉致辞,活动线上直播间氛围热烈,吸引了10000+人参与。
《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解读
王春涛
指出,国务院、工信部和财政部从不同角度协同推进数据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构建了“三链、四梁、八柱、三保”的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框架体系,为试点单位提供了系统的指导。
《试点方案》从数据资产确权、授权运营、数据产品开发、场景应用、收益分配、交易流通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试点。试点单位可以通过构建“1套制度规范+4个支撑平台+N种专业服务”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按照宣贯、示范、建设和推广的落地步骤,打通数据资产的权利链、流通链、价值链。最终实现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的价值化、规范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推动数据资产的高效管理和价值释放。
《AI+数据资产流通标准:
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与价值释放的关键路径》
王鹏表示,
在数据要素市场深化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应以终为始,聚焦于数据资产的流通与价值实现。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资产成为数据应用、流通和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为实现其更好的流通和价值释放,需依托相关标准驱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央地协同。
央企在AI产业发展中需发挥引领作用,共建联合实验室,吸引部委机构、院校、科技和金融等机构参与。
通过标准制定与央地协同,推动数据资产的高效流通与价值转化,促进地区产业链、科技创新链、金融服务链和央企/行业数据链的四链畅通,共同助力数据资产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中交集团数据资产试点情况介绍》
中交自“十四五”启动数据治理专项工作以来,搭建了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形成了典型的数据治理与数据应用场景,具有良好的数据资源化基础,亟待向数据要素化更深层次的发展目标迈进。在数据资源化向数据资产化阶段跃迁的关键时期,建立数据资产化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方面是要进一步规范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转化路径,促进数据资源的持续转化;
另一方面也要锚定资产的保值与升值,推动由静态台账式的数据资产记录向持续应用增值的“真数据资产”转化,打造数据资产化生态体系与共建共赢的数据流通空间,践行产业焕新战略路径,真正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与活力。
《数据资产管理实践探索》
李永刚
围绕数据资产价值实现的多元路径,对数据资产现状的全面梳理与分析、数据资产化的有效策略与实施方法、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建议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应当与数据构建过程紧密同步,重视源头管理。他提倡采用绿色、可持续的数据管理工具实现数据资产的合规性、标准化以及增值化管理。
他基于丰富的数据估值实践经验提出:在数据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聚焦价值实现的核心逻辑,实施动态监控机制,这一做法旨在有效控制和降低数据资产可能引发的潜在价值泡沫风险。
直播回放视频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