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接到了一个大四女生的咨询,她在电话中哭着对我说:
“巴赫姐,我丧失行动力了,我完蛋了!还有20多天就该考研了,可是我还在拖延!我每天都去图书馆,可实际上我根本没有勇气打开课本,我每天都在一边哭着一边刷知乎!我没有自控力,没有执行力,我觉得我要完蛋了……”
听她说完后,我对她说:“来,咱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我说一步,你做一步,你每做成一件事,就获得一枚自信硬币
,咱们就来测试一下,看看你的行动力还剩多少。”
她哽咽着说:“好……”
我说:
“第一步,找书。请把考研要背的那几本书找出来,码在桌子上,给我拍一张照片发过来。”
她一边啜泣着,一边去做了,花了2分钟的时间,拍完了照片,照片上是四本厚厚的专业书,就像图中这样
(注:出于对咨询者隐私的保护,这里不展示她实拍的照片,而是以概念图代之):
我说:“做的很好,我们赢得了1枚自信硬币!接下来,
第二步,排序。请把这四本书按考试占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拍照发给我。
”
她的啜泣声慢慢退下去了,她开始集中精力思考这四本书哪本占分更多,一边思考着,还一边与我讨论着,大约3分钟后,她完成了排序,并拍好了照片。
我说:“做的很好,我们又得到了1枚自信硬币!接下来难度要增加了,
第三步,分段。请打开排序第一的那本书,翻开第一页,快速阅读完第一页,并划分段落,用铅笔标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
然后拍照发给我。”
她麻利地应声:“好的”,电话那头响起了细细梭梭的铅笔声,她时而斟酌自语,显然是在思考如何给课本内容分段。十分钟后,她把照片发过来了。
照片上,她把第一页划分为4个段落,每个段落的中心词都用铅笔标出来了,她标的四个段落的关键词分别是【定义】【起源】【特征】【影响】。
我说:“做的非常好,我们这次可以得到2枚自信硬币!接下来,
第四步,请打开你的笔记本,把第一个关键词,拆分成更小的知识点,并按顺序写在笔记本上,用数字标上1234,
拍照发我。”
她的啜泣已经完全停止了,现在的她呼吸均匀而有力,电话那头笔尖沙沙作响,五分钟后她发来了照片。
我说:“做的很好,我们又可以积累2个自信硬币了。接下来,
第5步,现在把笔记本捂住,试着用自己的话,给我复述一遍你刚才写的【定义】。
”
电话那头传来笔记本合上的声音,她从容不迫地开始复述:“XX就是XXXXX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条件,第一,这种过程需要在XXX的作用下完成……”
这次,她居然把这4个知识点都复述出来了!虽然有些词汇与课本略有不同,但80%的内容她都已经理解并记住了!棒!这次可以得到3枚自信硬币!
就这样,我说一步,她做一步,我又说一步,她再做一步。我们用了1个半小时,把这本书的第一节内容(其实也就是第一页和第二页而已),共7个关键词,全部都写成了笔记,并且都背会了!
而此时她的内心,已经积累了至少40枚自信硬币!
这时候,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说:
“我感觉,复习这件事也没我想象中那么可怕,我其实是可以学进去的。”
当她在说这句话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和一个小时前的她自己,判若两人。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一看,当一个人陷入拖延深渊,丧失行动力的时候,如何自救呢?
——
做1件小事,积累1个自信硬币!
哪怕这件事非常非常小,哪怕这件事仅仅是【从床上坐起来,穿上拖鞋,去洗个脸】,也可以!
还记得我以前说过,自信是如何建立的吗?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你想做一件事,你去做了,你做到了,积累一个自信硬币;
你又想做一件事,你又去做了,你又做到了,又积累一个自信硬币;
如此重复50次,100次,量变到达质变,你自然会重新建立自信,积聚力量。
这,就是自信的建立过程。
那么自卑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你想做一件事,你拖延了一下,犹豫了一下,最后没做到,那就积累一个心虚硬币;
你又想做一件事,又拖延了一下,犹豫了一下,最后又没做到,那就又积累一个心虚硬币;
如此重复50次,100次,量变到达质变,你的内心会越来越虚,你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还能做成任何事。
这,就是自卑产生的过程。
刚才例子中的那个女生,她在图书馆虚耗了3个月,积累了90个心虚硬币,这些心虚的感觉,把她的能量掏空了,她无力相信自己,也无力做出改变。
那么这个时候,她需要一个【转折】,让自己从烂泥里爬起来,去【做】一件哪怕很小很小的事,只要她做到了,她就会积累1分自信感,从而有能量再去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我让她把四本书从书架上拿出来,拍照,这就是那个【转折】。
当她伸出手,去书架上摸到这本书的时候,当她的手指触碰到书的纸质的时候,她的能量就已经开始回升了。
先做一件事,一件很容易的小事,积累1个自信硬币。
这样,我们才能有能量去做后面的第二件小事,第三件小事,然后一个一个地攻克困难,达成目标。
所以,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如果也正饱受拖延的困扰,不妨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先做1件小事,积累1个自信硬币
。
哪怕这件事非常非常小,仅仅是【从床上坐起来,穿上拖鞋,去洗个脸】,也可以!
其实,
当你把脚伸进拖鞋里的那一刻,你的能量就已经开始回升了
,当你走到洗手间,开始洗脸的时候,你的自信感其实就已经在上涨了。
当水接触到你的脸那一刹那,你的心里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
“我还能站起来,我还能洗脸,我还能动,我没有死,我还有机会!”
——这种感觉,就是能量在上涨的表现。
这些新聚集的能量,会支撑你去做下一件事,积累下一个能量硬币,就这样,你的行动力就会一点一点的恢复回来了。
那么有的朋友读到这里可能会问了:“即使我现在可以动起来,可以写笔记,可是我的Deadline真的已经很近很近了,
离考试就剩20天了,哪怕我拼命复习也弄不完了,那怎么办?
”
对于有这种担心的朋友,我想告诉你的是:
不要提前给自己判死刑,要用实践来测试自己的速度。
还记得上面那个找我咨询的女生吗?她当时也在担心自己复习不完这个问题,我对她说:
“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从今天咨询完开始计时,到明天此刻为止,
我们测测你在一天之内,能复习完多少章?
”
跟大家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她的那本《XX原理》的课本,一共是8章,第一天,她只复习完了第1章。
但是,第二天,她就复习完了第2章,和第3章,速度比第一天快了一倍!
第三天,她复习完了第4章,第5章,和一部分第6章,速度又加快了一些;
第四天,她把剩下的6,7,8章全部复习完了!而且是全部整理成自己有条理版本的笔记,而且没做完一个关键词的笔记,就能自己复述一遍这种质量!
第四天她再找我咨询的时候,我们惊喜的发现,
她居然只用了4天时间,就搞定了最难啃的那一本大厚书!
按照这种速度,还剩的三本书大概用15天是足够复习完的。她一开始担心的复习不完的情况,其实未必真的会发生。
(我自己也有过这种经历,熟悉我的读者朋友可能知道,我在考研的时候曾经有过最后16天一按背完7本音乐史的经历,我是如何做到的?对这段经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这篇文章:
有什么办法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
)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
不要提前给自己判死刑,要用实践来测试自己的速度!
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你是一直处于变化中的,你第一天复习的慢,不代表今后都会这么慢。
随着你每天【做】的积累,你的内心自信硬币会越来越多
,当你内心有了10枚硬币的时候,你做事的速度,会比只有1枚硬币的时候,要快得多得多!!!
不要轻言放弃,不要看低自己,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会告诉你,你的潜力有多大,你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那么读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还是会问:“假设我行动力恢复的很好,复习速度越来越快,
可是到了最后2、3天的时候,还是发现自己复习不完,那怎么办?
”
对于这种情况的朋友,我们也无需担心害怕,我们还有办法:
大胆取舍,去粗取精。
到了最后实在复习不完的时候,那就索性不要贪多求全了,我们就只需重点复习最重要的那一两本书,把这一两本书的笔记做的详实到位,确保拿到大部分分数。
然后,
剩下复习不完的那一两本书,我们就快速用笔记列出每一章的提纲,然后挑出每一章里最重要的三五个关键词,做成有条理的笔记,背会,就可以了。
就算离考试时间就剩最后5分钟了,还有一本书没看,怎么办?
——那就找出这本书里最重要的那1个关键词,做成笔记,尽量背下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