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票房刚刚破了75亿,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成就。
有个读者朋友问我,如何看待《哪吒2》的饺子导演取得如此成就?尤其是饺子导演曾经啃老3年8个月,父亲去世,全家靠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啃老且不务正业,与世俗主流的做法完全不同却能取得成功?
刚好,我看到B乎有人分析饺子的「长期主义」,说他不顾世俗偏见花4年时间做哪吒1,5年时间做哪吒2,长期坚持才能成功。
我也认同「长期主义」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但仅仅是靠「长期主义」就能成功,这显然是马后炮。
有个导演,叫田晓鹏。
他的长期主义比饺子更长,更久。
大圣归来,拍了5年。
然后花了7年时间,注意,是7年时间巨制,拍了《深海》,豆瓣评分多少呢?
《深海》的成本4亿,票房是7.2亿。
连成本都没收回来,赔老惨了。
光是「长期主义」,就能成功,就能赚到钱?
别TM扯淡了。
「长期主义」肯定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水平,才能,
看《深海》谁也不敢否定导演的才华和艺术造诣。
但是能不能赚到钱,
还是得看运气。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靠什么长期主义,什么才华赚钱的人,可是很多的。
光是电影圈就一堆:
致青春,成本仅为6000万,票房7.2亿,这部电影是中国烂片的始作俑者,之后整个电影院都充斥着医院人流室浓重的消毒水味道,只要大热电影就离不开青春片,只要青春片就离不开打胎,可去TM的吧。
你们这些00后抱怨烂片多,没想到我们这些80后70后经历过的国产电影恐怖时代吧,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被致青春支配过的恐怖时刻吧。
不止致青春,2014年爸爸去哪大电影,成本300万,票房7亿。
之后引发出真人秀改编电影的狂潮,什么样垃圾的真人秀,都会改编成电影,上来恶心人,圈一波钱。
没经历过这种恐怖吧?
致青春和爸爸去哪,就属于标准的低质强碱性商业片。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悲哀,和垃圾观众的代表。
但这又如何,人家赚到钱了,还是大把的钱。
所以你说赚钱和长期主义有半毛钱关系?
douban网友对着哪吒2打拳,我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比这个更SB的事情,
没想到居然还真的出现了。
某乎网友居然对哪吒电影搞起了成功学,分析导演饺子蛰伏多年终成爆款,在追求「速成」的职场环境中,长期主义者该如何自洽?
我滴妈,我宣布,这个世界上最SB的事情,终于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