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游戏参与者为永生而战,而无限游戏参与者以凡人之躯游戏。
在无限游戏赛局中,参与者之所以选择终有一死,是因为他总是传奇式地进行游戏,即面向开放,面向地平线,面向惊奇,在这之中没什么能够事先被写就。”《有限和无限的游戏》中写道。
玩有限游戏的人,自认为存在一个无限延续的背景支撑着有限游戏。而无限游戏者早已认识到人终有一死的必然性,反而很坦然地去参与每一场游戏。夫妻吵架的时候,默认的背景是这份关系会持续下去,所以彼此要争一时之得失。如果在争吵之前,双方都能意识到争吵的行为会对游戏的可持续性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很多吵架也许就不会发生。
所以,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经历过面死而生。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是在他经历了各种迫害,仓皇捡得一条性命后,自己躺在棺材里悟出来的。那些已经躺在殡仪馆的人,即使是八宝山殡仪馆的人,如果死神能够与他们进行一场交易,告诉他可以让他活过来,但是只能去门外经过的公交车上做个售票员,他们也会欢天喜地地答应。
只有真正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才会消除之前的各种分别心,对有限的真正察觉是一个人拥有无限心胸的开始
。正如陆游在《示儿》中写到的——“死去元知万事空。”
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集的辩题是“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双方辩手你来我往,针对一个个细节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而最后高晓松的阐述才算是真正道出了问题的本质。他抛开了感性,回归到“有用没用”的理性维度。先抛开“爱的权利”等等虚的东西不谈,且看我们看对方手机这一行为的目的及其导致的后果是否是一致的。
我们看对方的手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维系双方关系,但是其中却隐含着不信任,
没有明示的不信任就已经让对方感受到一种被侵犯的感觉
,如果看到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东西,招致而来的是争吵与猜忌,如果没翻出什么东西,又会招致对方的埋怨。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大吵一架后的散伙,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
如果你对终极结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会聚焦于当下的成败得失,就会成为一个有限游戏者。而一旦我们过分专注于眼前的得失与胜败,便会失去对于更为宏大的、作为基础环境的无限游戏的掌控,最后成为一个胜利的失败者。海明威在小说《胜利者一无所得》中质疑过人类战争赢家通吃的逻辑,他认为战争的胜者丢失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爱、善良、洁净、秩序等,他们一无所获。
在许多有限游戏中,一旦决出赢家,好像就完成了整个游戏,但事实是,在你消灭对方的一刻,也是你自我被毁灭的一刻,正如海明威所言“
不在空虚中胜利,就在空虚中败退。
”
相比于那些尔虞我诈、仿佛参加一场你死我活斗争的有限游戏者,无限游戏者则更像是参加一场喧哗聚会的过客,以其有限的生命旅程投入到无限的游戏当中。
无限游戏避开了任何结果,其唯一目的便是游戏自身的持续,只有贡献者,没有任何使他者沉默的获胜者。
无限游戏者不追求所谓的永生,而是以必死之躯参加游戏,“存,吾顺也;没,吾宁也。”
以这样一种心态看待人生中的许多问题时,我们便能拥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进行更为理性的分析,做出更加有益于事件长期发展的选择。在婚姻中,当彼此不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想一较高下的时候,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便会由此避免,婚姻的道路也会筑造得更加坚实,存续得更为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