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很多私信留言,安利一部9.4分的国产剧《山海情》,这剧乍一看很土,但看过的人都直呼「上头」。
从播出到现在,一直占据豆瓣热榜第一,才刚开年,就被很多人预定为
「年度最佳」
。
这部剧到底怎么样呢?
《山海情》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原名《闽宁镇》,
「闽」
指福建,
「宁」
指宁夏。
讲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以及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不断克服困难,把戈壁滩改造成「塞上江南」的故事。
本剧的导演之一是著名的
「爆款剧制造机」
孔笙
,代表作有《父母爱情》《琅琊榜》《闯关东》《大江大河》《战长沙》等。
除此之外,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
黄轩、张嘉益、闫妮等实力明星的加盟,让人感觉到无处不在的张力。
前几集表现最亮眼的当属
热依扎
,拍摄时
初为人母的她,一改往日形象,成功塑造了一个坚强而又温柔的伟大女性。
剧集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不浮夸。剧组拍摄前夕,就
扎根宁夏,让演员们从衣食住行各方面
沉浸式体验
当地的生活。
主演黄轩曾说「拍摄地没有水,没有电,
连一棵树、一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
但正是这种环境才还原了艰苦的西北银川,
才让剧组拍摄出这样真实的片段。
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
全程都非常感动。因为里面涉及到一些我自己个人化的经历:
第一是我刚好曾经在宁夏的红柳煤矿上出差过几个月,
对宁夏自治区有所了解。
但一旦新鲜劲过去,
就会
很容易丧失掉「改变的动力」
,因为
眼前的这一切,日升日落,一成不变。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坚持变革,
相信未来会更美好,其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连续的困难和打击之下。
另外一个非常巧的地方,
是我外公。他当年正是分管农业工作的公务员,和我关系很好,在我小的时候,他会讲一些工作的细节。
他当年去地方上任的时候,根本没有车,自行车也没有。他挑起一根扁担带着行李,走了40里地,才到了办公地,而那地方也是一片荒凉。
在当时的我,并没有办法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
但今天看了这部剧,我想或许能部分地理解他当时的心情。
当年的他,那种面对未开垦的荒凉土地的感慨,
和踌躇满志的雄心,是怎样的彼此交融呢?
后来,他口里常说「
制种
」的事情,
当时我还小,只记住了「制种」这个词。如今想来,应该就是他在努力改进稻种,然后在农民中推广并且种植吧。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各地的农业发展都经历了类似的轨迹,
我小时候对外公家的印象就是种满了蘑菇。只是和剧里的双孢菇不同,他种的是平菇和金针菇。
外公家在五楼,屋子也不大,不管是厕所里、客厅的角落,又或者储藏室里,都搭了一层一层的木架,盖着塑料布,里面长着各样的菌类。如今想来,应该就是要测试技术,并且之后推广给农民。
想起小时候对外公家里浓厚的蘑菇味,
以及顿顿吃蘑菇的生活还略有抱怨,现在想来,真的是不够懂事。
以上这些都是我自己个人化的体验。
从剧的弹幕来看,每个观众从这些故事里面,找到的共情点,是不一样的。
但是他们共同流露出的一点是同样一种感慨——
「当年,就是这样」
不同经历,不同的人,看同一部剧都会有感慨,
我想这就是一部真正的好剧吧。
应该如何归类这样的一部剧,他所讲述的是什么?
是一个主角?
一个家庭?
一个村子?
又或者一个县?
我感觉并不是。
这部剧给人的感觉
是
它用时空的切片
讲述了属于中国的一个时代
一个艰苦、卓越、激情,却又未被人广为传诵的时代
我想,虽然这里面并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但这种
由多根线索交织的时代组曲,却给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