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
麻醉
是你躲也躲不过去的问题。
在小编的概念里,麻醉,就是眼睛一闭睡一觉,手术就做完了的事儿。
但是,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手术其实可以不必全身麻醉,在
局部麻醉
或者
腰麻
的条件下就能够进行,在这样的手术中,患者全程都保持着意识清醒。
而据报道,当可以在“全身麻醉”和“保持意识”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况下,近年来,选择后者的患者变得越来越多了。
有位医生透露,当他让患者选择“睡着”还是“醒着”做手术的时候,大约有80%的人愿意保持清醒。
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在医学上,局部麻醉的手术能减少一些副作用和花费;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患者愿意更多参与到自己的治疗中,或者说希望能避免全身麻醉可能的风险。
麻醉并不是给了药物,能让外科医生开刀就完了,麻醉更重要的是
提供密切的术中监护,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能最终复苏到术前状态
。所以麻醉至少还包括了
a. 生命体征及其身体其他内环境指标和麻醉深度的监测
b. 循环、呼吸及其他重要脏器的支持
狭义的局麻
指应用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
)在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阻滞,阻断感觉神经对疼痛刺激的传导的麻醉方式。但是这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是受限的,只能用于一些浅表、范围小的手术,比如一些眼科手术,或者局部的肿块切除,对于较大的手术是无能为力的。
而
全身麻醉
则是应用一系列药物达到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体被镇静,进而失去意识、痛觉,并维持某种程度的肌肉松弛状态,可以利于几乎所有手术的进行。
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年要做
3
万多例各种手术(包括各种无痛内镜检查与内镜下介入治疗、支气管镜麻醉与内镜下介入治疗等),全麻与半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如硬膜外阻滞、腰麻或腰硬联合阻滞,神经阻滞,浸润麻醉等)的比例大概是6:4
。麻醉科孙建良主任表示,
到底选择全麻还是半身麻醉(局麻),首先还是要根据病人病情及手术性质来考虑
。
唐阿伯已经
80
岁了,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体重超过160
斤,他需做阑尾炎切除手术,要求全麻下进行。但是考虑到全麻药物对心肺功能的抑制作用,医生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而是给他选择了硬膜外麻醉。
陈阿姨要做乳腺癌保乳手术,虽然是局部手术,理论上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她本人从节省费用的角度出发,也想着要做局部麻醉。但是因为保乳术患者术中需等待冰冻切片等的时间较长,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压力,在医生的劝说下,陈阿姨最终选择了全麻。
麻醉医生给病人选择麻醉方式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能够用简单的方式和药物,就不需要用复杂的。
孙建良主任表示,比如要拔个牙、或者磕破了头,裂了个大口子,医生要缝合伤口,就算要缝上十来针,也只需局部使用麻醉药物进行皮肤的浸润麻醉即可,无需用到全麻。
经常有病人问,全麻会不会影响记忆?小朋友用了全麻脑子会不会变笨?局麻是不是比全麻更安全?
对此,孙建良主任解释说,现代麻醉学经过近
170
年的发展,随着多种新型高效麻醉药物和精密高档麻醉机监护仪及超声、视频喉镜等麻醉设备研发与临床普及使用,加上受过系统培训的麻醉医生,麻醉的安全性也极大的提高,当然,每种麻醉方法都有一定风险发生率。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
但是无论是全麻还是局麻,都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是非常成熟的麻醉方式。
整场手术期间,麻醉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所有的麻醉医师都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手术的每一步也要有准确的判断,一旦等到手术医生做出提示往往为时已晚。
还有人担心,
做了全麻,手术过程中会不会突然苏醒?
这样不是很吓人吗?
事实上,手术过程中会有仪器指标观察患者,并且所有指标都在医师的掌控之下。
至于全麻会不会让小朋友变笨,这其实是家长们的误解,因为麻醉药物过后,
由于尚处在恢复期
,有的儿童可能表现得比往常迟钝,家长就认为是麻醉过后孩子会变笨。
事实上只要孩子顺利康复,家长马上就会看到他们会和往常一样活蹦乱跳。反之,如果选择不麻醉或者保持意识清醒,
对于陌生的手术环境,孩子受到的心灵创伤和手术疼痛的应激对患儿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
而且应用于孩子各种静脉麻醉药均安全低毒可靠,还有专为儿童设计的带水果香味的七氟烷,没有气道刺激性,代谢非常快,施行麻醉的过程,孩子的配合度更高更舒适更安全!
不过,手术中患者保持清醒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与患者聊点啥?
患者在手术全程都醒着,他们啥都听得到,并且很有可能感到紧张,这时候的无心快语或者玩笑就可能会带来很糟糕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