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CDQI左心耳封堵术标准化培训中心能力提升活动——左心耳封堵全国培训班第8期来到了锦绣太原,本期培训活动特邀国内顶尖的心血管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专题讲座、话题讨论、DEMO实时操作演示等多样化形式,全面分享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热点内容及临床实操经验,以期通过加强年轻术者的规范化培训,推动山西乃至全国范围内LAAC术的高质量发展,最终造福中国广大房颤(AF)患者。本次培训课程大咖云集,特邀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原大江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担任致辞嘉宾;特邀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小明教授担任主持&总结嘉宾;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敬泉教授、运城市中心医院郝六一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贺鹏康教授、北大医疗潞安医院高海旺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军教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赵宇红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相锐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柴婵娟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马英教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杨鑫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小明教授、太原市中心医院高宇教授、大同市国药同煤总医院郭胜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吴桂萍教授担任主题讲者及主持讨论嘉宾。(按出场顺序排序)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原大江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表示,AF患者左心耳内更容易发生血流瘀滞,进而导致血栓形成及脑卒中发生,而LAAC术有助于从血栓来源上防止脑卒中发生,同时又能避免外科开胸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对AF患者卒中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非常感谢诸位专家医师莅临本次的LAAC全国培训班-太原站的活动,也祝愿诸位年轻医师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LAAC技术和实操水平,最终造福中国广大AF患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CDQI左心耳封堵全国培训班活动特别注重LAAC临床研究进展,近期公布的OPTION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表明在进行AF消融的中高危风险患者中,与口服抗凝药物相比,LAAC显著减少了非手术相关出血,并保持了同样低的卒中、系统性栓塞或死亡率;同时期待CHAMPION-AF、CATALYST等重磅研究结果的出炉,以进一步扩展LAAC适应证并推动指南推荐升级。随着LAAC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期待广大术者进一步规范化LAAC手术操作,为中国广大AF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推动AF临床诊疗技术和患者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敬泉教授重点解读了2024年ESC房颤指南最新AF-CARE路径及不同能量治疗房颤的前沿进展。通过详解AF-CARE路径[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管理(C)、避免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A)、通过控制心率和节律减轻症状(R)、评估和动态再评估(E)],钟教授再次阐明了无论是2020年ESC提出的ABC路径还是最新的AF-CARE路径,均强调AF患者的综合管理,坚持卒中预防与症状管理并重,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此外还重点分享了中国术者探索的极简式LAAC术,术中仅用X线引导施行极简式LAAC安全有效,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并降低医疗花费,该技术已在省内外多家中心推广应用,有人称之为“齐鲁术式”,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最后在分享不同能量治疗房颤的前沿进展时,钟教授结合MANIFEST-17K等真实世界研究,强调了FARAPULSE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AF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避免传统热消融带来的一些附加损伤,PFA可能对AF患者治疗展现出革命性潜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贺鹏康教授系统论述了左心耳封堵最新循证进展。结合PRAGUE-17、SURPASS、OPTION等多项LAAC相关研究,贺教授总结了LAAC术的以下临床优势:1、在高风险的AF患者中,LAAC术预防AF卒中不劣于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降低出血风险方面更具优势;2、对于接受LAAC术的中重度CKD合并AF患者,主要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与其他CKD组并无显著差异,提示肾功能不全或可作为LAAC的潜在适应证。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军教授重点阐述了LAAC适应证及患者选择,可概括为LAAC适应证的“不不高”(图1)和PARTS原则,LAAC最佳获益人群主要包括PCI术后需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患者(P)、AF射频消融失败/预期成功率不高患者(A)、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R)、左心耳内既存血栓或左心耳内呈重度泥沙样显影患者(T)及有卒中史患者(S)。此外,王教授结合中美指南更新强调,中国CSPE/CSA指南共识在LAAC适应证升级方面更早于欧美指南,这是基于亚裔人群卒中风险的特殊性,包括亚裔人群更高卒中风险、更多出血事件、滥用抗血小板药物等;AF症状管理并不能解决卒中风险,应根据血栓栓塞风险来选择降低卒中风险的防治策略,同时应注重卒中风险的多维度评估。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相锐教授分享了CT在LAAC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指出经食道超声(TEE)虽为LAAC术后随访中评估的金标准,但仍存在患者依从性差、体验差、低估残余分流、无法评估内皮化等问题,而CTA能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对于评估封堵器位置、器械相关血栓(DRT)、内皮化程度、残余分流等均具有独特应用优势。相教授在阐述CTA具体评估策略时,还强调了塞式封堵器 vs. 盘式封堵器的两大优势:1、盘式封堵器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更多潜在不良影响,心耳内部原本呈扁状,而使用盘式封堵器可能将心耳内部撑成近圆形,导致对周围组织压迫过大,部分倒钩受力点会压强过大,揭示了盘式封堵器迟发心包的根本原因;2、盘式封堵器存在较高的隐匿性残余分流风险,导致封堵器内皮化过慢。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马英教授深入讲解了新一代塞式封堵器WATCHMAN FLX™的封堵策略制定&器械尺寸选择、器械展开方法和技巧、PASS评估和释放,并总结了该款封堵器的以下设计特点及操作技巧:1、WATCHMAN FLX™封堵器长度大幅缩短+超强顺应性/自寻空间能力+极致安全性,使FLX开口覆盖范围更大,深度需求大大降低,在制定选伞策略时,应满足10-30%压缩比要求,不同压缩比形态的稳定性并无差异,一个心耳可能对应两个器械尺寸,可结合可用深度和梳状肌情况个体化选伞;2、凭借超安全FLX BALL+顺应性极强的FLX骨架,WATCHMAN FLX™封堵器展开时可充分压榨心耳可用深度,值得一提的是,先退再推法适合大部分情况使用,在实战中应用灵活且容易上手,术中先退鞘法展开至输送系统标记环接近口部水印线,此时再转为推伞法,直至封堵器展开,展开后要顶住释放手柄>10s,保证封堵器展开更充分、固定钩充分锚定及提升封闭效果。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小明教授结合大量循证分享了使用WATCHMAN系列封堵器行LAAC术后的用药方案。目前LAAC术后如何制定最佳的抗凝用药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建议根据患者特点、联合手术情况及不同LAAC封堵器械,选择个体化的用药方案。WATCHMAN系列封堵器在术后用药方案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循证依据,对于非抗凝禁忌患者,一般建议给予45天口服抗凝药(OAC)+阿司匹林(ASA)联合治疗,再根据患者随访期间内皮化恢复情况,后期给予DAPT 6个月以及终身ASA治疗;对于抗凝禁忌患者,一般推荐术后DAPT治疗3-6个月,再根据患者情况决定ASA使用时间。
在话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LAAC极简式 vs. 标准术式”、“LAAC手术适应证如何定义?”、“如何进一步优化LAAC手术操作?”、“如何避免LAAC手术并发症”、“哪一类患者指南共识未包括,但应考虑LAAC?”、“纯DSA优化术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LAAC临床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山西省人民医院吴桂萍教授强调,纯DSA下的LAAC极简术式更要规范化应用,尤其对于结构复杂的心耳、盘式封堵器残余分流的评估,纯DSA评估可能存在遗漏、蒙蔽或误导;郭胜教授探讨LAAC适应证和患者选择时表示,合并CKD接受WATCHMAN左心耳封堵治疗同样安全、有效,尤其对于追求生活质量、不愿服用华法林患者,LAAC手术将是更优选择。
下午场次是模拟LAAC手术流程的模拟器以及DEMO操作教学环节,就WATCHMAN FLX™封堵器以及FARAPULSE(PFA)的标准操作流程及术中操作要点问题,为学员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这种“Step-by-step”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推动LAAC操作规范化展开,在具体实操过程中,学员们对新一代WATCHMAN FLX™封堵器以及FARAPULSE(PFA)消融导管的临床应用优势有了更加深入的领会,并进一步增强了LAAC手术临床实践的信心。最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小明教授在对今日培训班中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在AF患者与日俱增的当下,LAAC技术的规范化临床推广应用对于我国卒中预防的重大意义,相信CDQI左心耳封堵术标准化培训中心能力提升活动及左心耳封堵全国培训班将进一步助力我国LAAC技术的高质量开展。在为期一天的培训课程中,不仅有各位专家为现场学员带来的学术讲座和精彩DEMO操作演示,还有学员们的热烈讨论及与会专家的耐心解答。针对LAAC术前评估要点、术中操作细节、术后抗凝治疗策略等临床实际问题,与会专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为学员们详细分享了LAAC围术期规范化操作经验,并在学习中更深刻领会了新一代WATCHMAN FLX™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优势。期望未来在CDQI左心耳封堵术标准化培训中心能力提升活动及左心耳封堵全国培训班的助推之下,LAAC术能顺利进入更多省市的基层地区,进一步惠及广大AF患者!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