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当妈后最让人崩溃的事,它排第一 ·  2 天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老”当益壮!|《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 ... ·  3 天前  
简单心理  ·  从15岁开始,我用了8年救自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伴侣、亲人、朋友之间,一定要警惕这种“和谐”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2-03 10:58

正文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这样一句话: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我有不少的来访者,也深陷在这样的恐惧中——

“我不喜欢老公不问我意见就安排约会的活动,又怕说了会吵起来。”

“其实并不认同朋友的看法,但又怕会闹掰,只好岔开话题说别的。”

“明明很想拒绝同事丢过来的活,又怕起矛盾,只能委屈地回个好。”

因为害怕关系破裂,常常忍着憋着,反而产生了隔阂,拉远了彼此的距离。

到底怎样才能拥有一段稳定、长久的关系?

你可能也很困惑。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两个故事。

在他们的故事里,你或许能找到些自己的影子,也能找到解决这个困惑的一些办法。



第一个故事,是我的朋友月月,结婚5年,冲突频发。

因为小时候父母就常常闹离婚,月月在长大后对自己的婚姻也没什么安全感。

再加上她性格内敛,不太自信,老公又很开朗阳光,让她时不时就会焦虑自卑。

因为焦虑和恐惧,她常常会控制不住地挑刺,和老公吵架。

试图用这种方式去不断试探老公还爱不爱自己,从他不够好的回应中,找到“他不爱了”的证据。

比如,有次情人节,老公因为太忙忘了准备礼物,直接给月月转了一笔钱。

她就有些生气,细数别人的老公有多精心准备,以此来攻击:他做得不够好,是因为不够爱自己。

刚开始,她的老公还会回应“这次是真忘了。下次纪念日时,我会好好准备的”

可这样月月也还是不高兴,“什么都要我说了你才知道去做。”

然后,翻起旧账:

“你老是这样,每次都要我说出来才去做,这样要来的跟你主动给我的能一样吗?”

这样的冲突越来越多后,两个人的争吵变成了月月的独角戏:

只有她不停地在说,老公都不给回应,等她越说越炸时,就回句,好累啊,先睡觉吧。

可老公越回避,月月就越是咄咄逼人,陷入相爱相杀的恶性循环。


月月夫妻的冲突,相信不少伴侣在相处中也会发生。

越是亲密的关系,冲突就来得越是频繁和猛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渴求亲密,也因此生出了很多的期待和恐惧。

而期待和恐惧,往往正是生出冲突的缘由。

比如月月和老公之间关于礼物的冲突,是因为月月对这件事有期待,可老公的举动却没有满足到她的期待。

这时,冲突就产生了。

再往后的不少冲突,则是因为恐惧。

害怕万一感情淡了,万一老公不爱了……不由地就将内心冲突外化,变成关系间的冲突。

在冲突发生后,两人如何应对,也影响着关系的走向。

比如月月,在冲突中时,常常用的是「攻击」模式——

通过指责、翻旧账等引发双方更多的愤怒和伤害。

而月月老公,则常用「逃避」模式——

通过不接招、冷处理等回避当下的冲突。

这两种模式,都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多关系的裂痕。



第二个故事,是我的一位来访者阿英。

她和老公结婚15年,有一个12岁的儿子。

她在咨询中说,自己和老公结婚至今没有吵过架,别人都羡慕他们是“神仙眷侣”。

但个中冷暖,只有她自己知道。

这些年来,离婚的念头有多少次在脑海回旋。

老公的性格比较强势,很多事都自己就做了决定,从不听她的意见。

比如早几年搬新家时,她很想参与进去,加入自己喜欢的风格。

可老公直接说“我自己来就好,你不用操心。”

她试图为自己再争取下时,老公就会岔开话题,或是假装没听到。

每当这时,她都感觉自己想再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憋屈又无力。

在一次次积攒的委屈和失望里,对这段婚姻越发无望。


这样的憋屈,不只出现在婚姻里:

儿子到了青春期,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她想交流却无从下手。

职场上,领导很习惯性地把又多又杂的活丢给她,她想拒绝,又怕领导会因此质疑她的工作能力。

有朋友老是找她借钱,很久才还,每次借时还特别理直气壮,她很想怼朋友,又怕朋友会记恨,再见面尴尬。

她觉得自己活得太“老好人”了,咬牙咽下各种委屈,只会“好好好”。

因为害怕,冲突发生时,阿英常常用「屈就」模式——

把伤害指向自己,通过讨好、满足别人来回避冲突。

这些指向自己的伤害,一点点地将她吞噬,甚至引发抑郁。

她害怕冲突的背后,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给她种下的信念:

跟别人起冲突是会被惩罚的。

弟弟要抢她玩具,她拿回来弟弟就哭,弟弟一哭,爸爸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罚她面壁思过;

在学校跟同学发生口角,妈妈也会说是她的错,认定她给家里惹了麻烦,好几天冷言冷语。

慢慢地,她再也不敢跟别人起冲突,有情绪也都会压抑下来。

因为她认定,没有人会在她身后护着她。

当然,在这段婚姻里,当冲突出现时,阿英的老公也并没有很好地应对。

而是用「冻结」模式,在面对阿英的争取时,岔开话题,不予回应。

「屈就」和「冻结」,同样也不是在真正的解决问题。

反而会让彼此陷入看似和谐,实则隔阂渐生的假性亲密中。



我们害怕冲突,很多时候,是害怕它会破坏我们的关系。

可实际上,好的关系,更像一块有弹力的布。

面对冲突的过程就像我们在不断地抻这块布。

每次面对,都能把它抻长,让它变得越来越能“容纳”。

如果只因一次冲突就关系破裂,那这样的关系也不值得我们维系。

所以,当冲突发生时,不妨试着不再逃避,而是面对它,去好好地体验它。

它不是你们关系的拦路虎,而是推动关系更深发展的契机。


当然,当我们习惯了以往的应对冲突的模式时,去好好面对真的很不容易。

更不用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含敌意地捍卫自己的权利了。

但我们还是可以试着一步步去做,慢慢地去改变:

①不要执着于争论对错

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是很少与事实有关的,更多的是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与自己的价值观有关。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视角、经验来解释他人和世界。

当我们执着于对错时,焦点就从“解决问题”转移成“搜证大赛”。

不断地翻出旧账,力图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家不是论对错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冲突中对方的应对模式,共情彼此当下的情绪,看到问题背后的症结,冲突也能因此缓解。

②学会按下“暂停键”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感性系统(感性脑),一个是理性系统(理性脑)。

有时候,当我们处于愤怒中时,会出现摔门、扔东西等的状态。

这是因为在愤怒时,感性脑会抢先到达,唤起最原始的冲动。

理性脑则会比感性脑慢到达16秒左右。

所以,识别到情绪出现,冲突马上要升级时,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给我们的理性脑留出 16 秒的时间,去思考“我这样做好不好?对不对?”

如果你是在和伴侣、孩子、朋友发生冲突的场景里,那试着「撤离事故现场」:

暂时离开这个场景,去个卫生间或是去倒杯水喝。

如果是在办公场合,或是实在不能离开这个场景时,那试着「数数」:

比如数羊,内心数1只羊、2只羊……将情绪暂时地抽离。

或是进行几次深呼吸,深深地吸气,再用缓缓地吐气,也能让你暂时地抽离情绪。

③多用正向和具体的表达

冲突的产生是为了解决问题。

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在表达时只输出情绪,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所以,在争吵时,试着用正向和具体的表达。

比如用“我希望”替代“你不要”,用“可以吗”代替“你应该”

“你不要再忘记纪念日了”换成“我希望你可以记下我们的纪念日”;

“你不要总是自己做决定”换成“我希望你可以听听我的想法”

“你应该把换下的袜子放好”换成“可以把换下的袜子放到洗衣篓吗……”

用这些正向、具体的语言,让对方清晰地知道我们的需求,也能减少他们对我们提的需求的抗拒。

我们可以表达,但表达时要让对方知道,我们是不含敌意的。

可能看到这里,你还是觉得坦然面对冲突很难。

我想说:没关系,不用太责怪自己。

每个人成长至今的行为模式,都带着早年的信念和经验。

要改变,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

所以,冲突发生时,你还是可以紧张,可以恐惧,甚至可以产生很多糟糕的预设的。

一点一点地练习,让改变逐渐发生。

当然,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来我的咨询室聊一聊。

我愿意陪伴你,无条件地接纳你的情绪,帮你及时地分析问题,陪你看到深埋在冲突之下的感受。

也许是过往的创伤性事件,也许是未曾被满足过的需求,也许是在原生家庭不被接纳的体验……

你也会在这段咨访关系中,体会到被全然接纳的新体验,在滋养的关系里重新养育自己,挖掘出力量,去建立、维系一段好的关系。

最后,我想告诉你:

你的关系,没想象中那么容易破裂。

试试在其中更舒展,更自在一点。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心理咨询师张慧敏
编辑:小西
图源:Pexels、Unsplash

注:来访者故事已授权,隐私部分已做文学化处理

如果你也深陷亲密关系之苦,内耗却无法摆脱,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该不该离婚,不离的话要如何修复关系?欢迎找张慧敏老师聊聊。


张慧敏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壹心理入驻咨询师面试官,从业15年,是国内高校心理学副教授、黑龙江省优秀心理工作者。

张老师擅长深度分析,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短期焦点治疗,解决情绪情感、原生家庭、恋人/伴侣/亲子关系等心理困扰。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张老师特地开通3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75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75元

如果你愿意,不妨来聊聊
点击即可预约↓

如果,你也感觉到自己的婚姻陷入了僵局,想要修复或寻求改变,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下图,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