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是一种坚持
“忍辱”是不是忍气吞声呢?
佛理的“忍辱”是强调坚持。“忍”字高明啊——“刀”刺在“心”上都能挺得住。因此,《金刚经》有云: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忍”就是坚持。
寒山子曾问拾得大师:“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拾得答道:“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什么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这是一个很难的修持问题。别人骂我、打我,拿种种事情来冤枉我,应该怎么对待?这是一个修行上如何除“我执”的问题。我们要真正明白一切法无我,关键是修忍辱。
宋代苏东坡对佛家很有研究,被贬官之后,与佛印禅师关系很好,经常向佛印禅师请教佛法。苏东坡悟性也很高,见解超脱。他的诗词文章中,常渗露出很多禅机。
有一次,他打坐下来,觉得自己好象开悟了,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天中天”就是佛,“稽首”就是顶礼,“毫光照大千”就是说佛的光明普照大千世界。“八风”就是称、讥、
毁、誉、利、哀、苦、乐。称是当面称赞,讥是当面讥讽,毁是背后诋毁,誉是背后赞扬,利是有利益的事,哀是倒霉的、衰败的事,苦是苦恼的事,乐指快乐的事。实际上,我们整天都在八风中打圈子。苏东坡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端坐紫金莲”,就是端正地坐在紫金色的莲花座上。这首偈颂从文辞上看,十分出色,在历来称赞佛的偈颂中,也算得是杰作。香港天坛大佛落成,赵朴初老居士题词还是用的这一首。
当时苏东坡很得意,派人过长江把偈颂送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是一位非常有境界、有证悟的人。他一看就知道苏东坡仍有我相,自以为了不起,实际并没有真正证悟。于是便在偈语后面批了“放屁”两个字,叫送信人带回去。
苏东坡一见,火冒三丈。他认为,这个偈颂这么好,怎么能用这样粗鲁的语言来侮辱人呢?这还了得!他立刻过长江找佛印禅师评理。
佛印禅师知道他来了,就迎接上来,笑嘻嘻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这位苏学士惭愧得无言以对。
这说明他没有真功夫,理论上说得很好,遇到实际问题就忍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