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进制造观察
高端装备强国的时代在加速到来,依托高端装备和军民融合建立一个强健的工业和国防体系是当务之急,本团队致力于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深度而有效的高端装备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重点了解在于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链的深入变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解放军报  ·  起床号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先进制造观察

继续看好科技类企业和传统行业龙头公司的投资机会【天风机械周报19W38】

先进制造观察  · 公众号  · 军事  · 2019-09-15 22:37

正文


天风机械团队

报告摘要

核心组合: 三一重工、浙江鼎力、恒立液压、晶盛机电、先导智能、杰瑞股份、中环股份、锐科激光

重点组合: 埃斯顿、北方华创(天风电子组覆盖)、长川科技、美亚光电、日机密封、拓斯达、徐工机械、克来机电、华测检测、汇川技术(天风电新组覆盖)、杰克股份、诺力股份

本周核心观点: 看好两条投资主线: 1、具备高科技属性的板块,如5G及通讯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光伏产业链等。 随着5G的逐步推广,新一轮创新周期有望开启,带动科技股未来几年走牛。 设备类公司将最先受益于产能的扩张和技术的创新。 同时本轮降准周期的开启,也有望推升风险偏好,优选具备广阔想象空间或者自主替代潜力的公司。 重点推荐北方华创、长川科技、克来机电、晶盛机电、精测电子、锐科激光等,关注捷佳伟创。

2、竞争力不断增强,业绩高增长的公司。 主要集中在细分行业的龙头,这些公司在行业下游周期苦炼内功,在行业复苏的周期获得更大的弹性。 具体表现在市占率持续提高、横向成功拓展新产品或者新应用、毛利率/净利率水平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比如我们持续重点推荐的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和恒立液压; 油服行业的杰瑞股份,日机密封; 检测行业的华测检测等。

重点行业跟踪:

工程机械: 8月挖掘 机销量13,834台,同比增加19.5%,1-8月累计163,396台,同比增加14.4%,整体稳中有升,国产化率和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延续。 7月汽车起重机销量2467台,同比下降15.4%,预计主要原因是补库存节奏放缓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伴随国产化率和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增速高于行业增速,资产质量提升明显。 重点推荐: 三一重工、浙江鼎力、恒立液压、中联重科、徐工机械、艾迪精密。

油服: 周六沙特阿美的两个炼油厂遭遇了无人机袭击,此次袭击对沙特500万桶/日的产油量造成负面影响,受影响的产油量占沙特当前产油量的一半,约占全球原油供应的5%。 预计短时间油价将获得有利支撑。 油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复苏,行业内企业利润开始恢复增长,从中报来看,杰瑞股份、中海油服等公司业绩都大超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油服产业链已经从最初的设备利用率提高,到现在的服务周转率加快,价格回升,预计明年将看到海上项目盈利能力的回暖。 此次油服周期主要的驱动力来自西南等地页岩气的开发,长期来看是国家对于能源安全的诉求不能加强,持续推荐杰瑞股份、中海油服等公司

光伏设备: 中环发布大尺寸“夸父”系列硅片,有望对产业链带来深远影响。 根据测算,采用大尺寸边距的硅片可以降低电池片成本5%左右,组件单瓦成本降低8%左右。 预计中环股份新产品可以降低BOS(初始投资成本)成本0.4元/W以上,这对于增加光伏发电应用、走向平价上网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硅片预计带来设备全产业链革新以匹配硅片尺寸。 重点推荐晶盛机电,深度绑定中环股份,具备半导体硅片工艺积累,受益于设备升级。 同时重点关注HIT、TOPCON等新技术的进展情况,关注捷佳伟创、帝尔激光、迈为股份等。

半导体设备: SEMI预计,2020年开始的全球新晶圆厂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500亿美金,比2019年增加150亿美金。 其中15个新晶圆厂将在今年底投建,总投资380亿美金,2020年将有另外18个晶圆厂投建,总投资超过490亿美金。 今年启动的晶圆厂,最快将于2020年上半年加装设备,预计2020年半导体设备投资将进入新一轮增长。 继续推荐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龙头)、晶盛机电(硅片设备加速放量)、长川科技(探针台和数字测试机新产品开始出货)等。

锂电设备: 三星SDI电池供应不及预期大众重组采购计划。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未来10年电池供应(约300GWH),大众汽车公司计划与瑞典初创公司NorthvoltAB在德国建立一家国内电池工厂,产能近10亿欧元,约为10GWH。 从三星供应不足、大众发展多供应商战略来看,供给方面,我们认为高端产能供需结构较为健康。 锂电设备行业受新能源车销量、补贴政策退坡等影响、短期行业β承压,但海外电池厂进入+车厂扶持二供+龙头电池厂产 能不足驱动的高端产能扩张仍在演绎。 重点推荐先导智能、诺力股份、百利科技,关注赢合科技、科恒股份等。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国内制造业投资情绪;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导致基建投资大幅下滑; 重点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报告正文

1. 本周核心观点:

看好两条投资主线:

(1)具备高科技属性的板块,如5G及通讯产业链、半导体 产业链、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光伏产业链等。 随着5G的逐步推广,新一轮创新周期有望开启,带动科技股未来几年走牛。 设备类公司将最先受益于产能的扩张和技术的创新。 同时本轮降准周期的开启,也有望推升风险偏好,优选具备广阔想象空间或者自主替代潜力的公司。 重点推荐及关注北方华创、长川科技、克来机电、晶盛机电、精测电子、锐科激光等;关注捷佳伟创。

(2)竞争力不断增强,业绩高增长的公司。 主要集中在细分行业的龙头,这些公司在行业下游周期苦炼内功,在行业复苏的周期获得更大的弹性。 具体表现在市占 率持续提高、横向成功拓展新产品或者新应用、毛利率/净利率水平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比如我们持续重点推荐的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和恒立液压; 油服行业的杰瑞股份,日机密封; 检测行业的华测检测等。

2. 重点行业跟踪

2.1. 工程机械: 8月挖机销量高增长

8月挖掘机销量数据公布: 合计13,843台,同比增加19.5%,1-8月累计163,396台,同比增加14.4%。
(1)分市场销售情况: 8月内销11,566台、YoY+14.4%,出口2,277台,YoY+53.6%; 1~8月国内合计146,628台,YoY+12.2%,出口16,768台,YoY+37.9%
(2)分产品结构 8月国内大/中/小挖销量分别为1883台/2987台/6696台,占比分别为16.3%、25.8%、57.9%,增速分别为6%、6.9%、21%。 1~8月大/中/小挖累计销量分别是20,825台/38151台/87532台,占比分别为14.2%、26.0%、59.7%(2018全年为14.9%、25.7%、59.3%),增速分别为5.1%、8.7%、15.7%。
(3)集中度数据(含进口、出口) 1)8月行业CR4=63.3%、CR8=81.7%,国产CR4=55.4%; 2)1~8月CR4=58.9%、CR8=79.9%、国产CR4=53.6%(2018全年分别为55.5、78.3、48.2); 3)8月国产、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4.5%、10.1%、16.9%和8.4%(2018全年为56.2%、17.1%、15.2%和11.5%)。
(4) 小松公布的开机时间,中国区8月开机时间同比-3%,降幅与7月持平,预计主要原因包括小松产品结构中大挖占比更高且8月大挖销量正增长、小松综合市占率明显下滑但新机开机时间更长以及环保限产等。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几个趋势: 1)小挖占主流的结构不变,市政与新农村建设占比仍然很高; 2)中挖增速有所下滑,结合土地购置面积负增长,意味着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或有所放缓; 3)大挖增速略低,但5-6月销量增速出现一定反弹,意味着矿山采掘开工或有边际改善; 4)集中度提升放缓、但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更加明显,徐工、雷沃重工和山河智能三个国产品牌提升明显,日系韩系市占率的下降趋势仍在延续。
国产替代进口加速的原因: 1)国产技术进步、渠道建设完善,从小挖至中大挖逐步替代进口; 2)零部件的国产化、甚至大量自制,主机厂规模效应凸显,由此带来成本持续下降; 3)外资品牌对需求的错判,可能导致产能储备和库存调节方面落后于国产; 5)深耕多年,国产四强的“品牌力”提升; 6)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兴通讯被处罚后,国内客户更加重视供应链安全、国产品牌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尤其矿山采掘的国产化将加速
重点推荐: 三一重工、浙江鼎力、恒立液压、徐工机械、中联重科;关注:艾迪精密。
2.2. 光伏:12寸光伏硅片有望带动产业链深度变革
中环近日发布最新“夸父”系列硅片,运用了半导体12寸硅片的制造工艺,用于生产12寸的光伏硅片,打破了之前硅片尺寸一直在8英寸的天花板。 其中 M12硅片规格210mm*210mm。
随着硅片、电池片尺寸增大,单片电池的成本有所增加,但由于设备折旧和人工成本摊薄方面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单瓦成本。 根据测算,采用大尺寸边距的硅片可以降低电池片成本5%左右,组件单瓦成本降低8%左右。
预计中环股份新产品可以降低BOS(初始投资成本)成本0.4元/W以上,这对于增加光伏发电应用、走向平价上网 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共同努力的方向。
核心推荐晶盛机电。 中环大尺寸硅片有望带来设备的新一轮更新换代,同时由于拉晶过程采用了半 导体工艺,在行业中具备此工艺积累的设备厂商明显减少,有利于公司提高市场占有率
PERC电池产能集中投放,价格持续走低,目前龙头企业PERC盈利不足0.1元。 相比于去年底和今年初大幅下滑。 后续PERC企业投产节奏可能会放缓,部分企业可能会直接转向HIT。

2.3. 工业缝纫机: 服装行业景气度如何影响工缝机销量?
根据杰克股份2019 年半年报,2019 年上半年,行业各领域销售均有所收缩,但销售增速下滑小于生产增速下降,各类产品产销率均超过100% ,其中工业缝纫机、缝前缝后设备销量同比呈现负增长。 2019年1-5月份协会统计的百余家骨干整机企业累计生产缝制机械设备249.80万台,同比下降13.17%。1-5月份行业百余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收入约72.83亿元,同比下降10.06%,销售缝制机械整机产品277.59万台,同比下降5.31%, 销售工业缝纫机199.84万台,同比下降6.64%。
2019 年前6 月,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月平均出口额2 亿美元。 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前6月行业累计出口缝制机械产品11.96亿美元,同比下降0.80%。6月当月,缝制机械整机产品出口额2.13亿美元,同比下降10.41%,环比下降7.84%。 2019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工业缝纫机193万台,同比下降3.86%,出口额6.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6月当月,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工业缝纫机出口量32.58万台,出口额1.0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2.84%和14.27%,工业机出口量值同比均呈两位数下滑。
本年度缝机行业整体低于年初预期,与贸易战对于国内服装制造行业的冲击有一定关系。 美国虽未对我国服装直接加征关税,但导致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影响服装消费。 根据 Wind数据,我国服装行业出口金额2017-2018年整体处于正增速区间,本年度2月份开始转为负增长,7月份累计出口增速为-3.90%。 我国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从 2018年4月开始回落,本年度1-7月累计增速仅为2.7%,而服装出口导向型的代表省份广东服装工业增加值增速本年度累计为零,相较于去年增速2.6%有所回落。
服装行业景气度影响工业缝纫机销量的路径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国内情况。 我们构造了一个工业缝纫机存量模型,来判断服装工业增加值与工缝机销量的数据。其中,工业缝纫机存量是测算值,而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为实际值。
1) 工缝机存量测算:
整体公式为: t年工缝机存量=(t-1)年存量+当年产量+当年进口量-当年出口量-当年工缝机自然淘汰值。 基于以下假设:
1)工缝机初始存量为1900万台。 我们统计了历年缝纫机销量,包含了家用和工业用, 1998年及以前的累计销量是1.88亿台,其中家用占到大多数,1993年前比例从99%降到了85%,假设这个1.88亿台里面10%是工业缝纫机,则销量累计为1900万台左右。

2)当年工缝机自然淘汰值的测算主要是基于工缝机使用寿命一般为5-8年,我们使用了两种测算办法,情景一,第t年的缝纫机淘汰数量为sum[(t-5)至(t-8)年国内新增量和进口量]*25%,情景二,第t年的缝纫机淘汰数量为第t-8、t-7、t-6、t-5年设备的40%\30%\20%\10%的合计值。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测算得到的我国缝纫机存量在2300-2500 万台左右的水平。 根据模型的推演,我们得到我国工缝机存量在2013年见顶,此后存量持续萎缩,这与我们观察到的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一数据2012年见顶后持续回落。 工缝机一般是一机一位,两者同步回落,但服装行业增加值维持小幅的正增长,意味着设备生产效率有所提升。
(1) 工缝机存量与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关系:
由于没有服装行业产值数据,我们用工业增加值来代替。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需要一定量的工缝机存量来支撑,但两者增速并非匹配关系,因为还涉及到设备效率提升的问题。 我们构建了一个公式: 1+工业增加值增速)=(1+工缝机存量增速)(1+单台设备效率增长率), 从而得到: 工缝机存量增速 =(1+工业增加值增速)/(1+单台设备效率增长率)-1。 在已知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单台设备效率增长率这两个变量的情况下,既可以得到需要匹配的工缝机存量,从而倒推出当年工缝机销量。
过去几年设备效率的变化是怎样的? 根据我们的测算,2008年开始设备效率持续提升,2015年以来设备效率年均提升14.55%。 (这里根据情景一测算,我们在两种工缝机折旧模式之下得到的设备数量变化趋势接近,因而为了简化、只取情景一进行计算)
我们在2019 年度服装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 、5% ,以及设备生产效率提升14% 的两种假设下分别计算工缝机存量增速,进而倒推出当年度销量情况,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服装行业景气度对于工缝机销量的影响。 在两种情况下,我们分别算得2019年工缝机产量为636万台、692万台,相较于2018年分别下降11.69%、3.90%, 由此可见服装行业景气度的回落对于工缝机产量的冲击较大,服装行业增加值从5%降到2%,带动工缝机产量增速下滑约为6.7pct。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如何看待2019-2020 年的工缝机行业需求? 我们认为行业目前已处于景气度非常低迷的阶段,贸易战带来的外部冲击对行业需求造成较大影响,进一步恶化的空间不大。 然而,行业是否能够触底反弹取决于贸易战后续走势,在 2019年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2%的假设基础上,如果2020年该指标维持2%,则工缝机销量增速可能仍然为10%左右的降速,如贸易战缓和、明年该指标回升至5%-6%,则工缝机销量增速明年可能有所回升。
2.4. 油服: 能源自主可控刻不容缓、油服行业持续高景气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下,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是重要发展方向。 2000年以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2018年国内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量4.62亿吨,进口依存度71%; 天然气产量 1603亿立方米,进口量1257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44。 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加剧的背景下,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进口依存度迫在眉睫,而非常规油气作为天然气资源的重要补充,有望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发展方向。
国内的页岩气田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其中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8 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田。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目前在四川盆地及周缘的下古生界志留系龙马溪组的海相地层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7643亿立方米,截至2018年6月,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立方米,成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生产页岩气突破180亿立方米。 四川威远 -长宁地区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635亿立方米。2017年全国页岩气产量达到了92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于世界第三位。 此外,延长油矿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贵州遵义正安、湖北宜昌陆续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实现页岩气勘探新区新层系重大突破。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 )》,力争在2020 年实现页岩气产量300 亿立方米,在2030 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1000 亿立方米。 《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努力推进涪陵、长宁、威远、昭通和富顺-永川5个页岩气重点建产区的产能建设,对宜汉-巫溪、荆门、川南、川东南、美姑-五指山和延安六个评价突破区加强开发评价和井组试验,适时启动规模开发,力争取得新突破。
前国内具备页岩气独立勘测开发能力的企业仅有中石油和中石化。 据财新网报道, 中石油“十三五”期间页岩气的生产主要布局在长宁、威远、昭通三个区块, 2018-2020 年计划新建约720 口页岩气井,到2020 年累计投产井数超过820 口; 2019 年和2020 年页岩气产量计划分别达产到118 亿方和131 亿方,建成150 亿方的产能。 截至2019年3月,中石油在四川累计提交探明储量3200亿立方米,开钻井560口,完钻井419口,投产井337口,累计生产页岩气107亿立方米。2018年中石油在川页岩气产量达4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0%。 同时中石油 2018-2020年每年计划新钻300多页岩气井。
继续重点推荐油服板块,受益于能源安全可控背景下国内开发力度加大。重点推荐杰瑞股份,关注海油工程、中曼石油等。
2.5. 专用机器人 亿嘉和中报超预期,电力领域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
2.5.1.亿嘉和公布中报,业绩增长超预期,前瞻指标优秀
亿嘉和公布半年报,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37.03%,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28.37%,扣非归母净利为0.65亿元,同比+14.29%,ROE为7.7%,业绩超市场预期。
1)公司收入为2.39亿元,其中Q2单季度为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7%、41.82%,增速Q2环比进一步提升。
2 )公司继续保持优异的盈利能力,费用率环比Q1 有所改善: 2019Q2毛利率为65.68%,净利率为32.73%,同比分别变动+2.1pct、-2.2pct。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变动方向背离主要是由于销售 /管理费用率有所提升。 销售 /管理费率分别为8.93%、23.36%,同比分别+2.67pct、4.05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为10.02%,同比+0.98pct。 费用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处在高速发展期,销售、研发条线的人员扩充较快,公司人员数量由 2018年末的352人增长至413人,增长比例达17.33%。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薪酬分别增 94.65%、86.25%,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用同样增长较快。
3 )公司前瞻指标优秀: 公司的销售模式以以销定产为主,因而存货、预收款是具有一定参考性的指标。 存货: 公司本期存货为 1.4亿元,同比+47.80%,为历史最高水平。 公司生产交付期一般仅为 3-6个月,扎实的存货为本年度高增长奠定基础; 预收款: 本期预收款为 0.45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0.07亿元。
4 )公司资产负债及营运能力表现稳健: 本期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13.6%,同比微增2.41pct; 速动比率为 5.40、继续维持较高水平。 公司本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 248.89、127.04天,同比有小幅提升,这与公司收入/订单规模扩大的情况较为匹配。
2.5.2.从巡检到带电作业,电力领域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
室内机器人: 主要应用于配电站(所)内。 配电站一般是指 10kv及以下安装有配电屏柜对负荷进行分配、供给的场所,广泛分布在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办公楼宇中。 根据统计,一般一个地级市配电站数量从 500座至5,000座不等,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数量较多,小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则较少。 考虑到不同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以及“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开展智能配电网建设等因素,按平均每个地级市 1,000座配电站估计,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含4个直辖市)大约拥有配电站30万座。 另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 2015-2020年)》,至2020年,国内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将达到90%。 若假设 20%的自动化配电站采用智能化巡检设备,则未来五年,国内室内机器人年需求量超过10,000台。
对于江苏市场来说,2016年12月28日,江苏省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电力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苏发改能源发[2016]1518号),“鼓励电网企业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表针识别、带电检测、环境监控、安防报警、隐患排查、带电作业等电力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 2020年,力争建成50个以上电网智能机器人运维作业示范区,省内电网企业智能巡检机器人装备总数突破5,000台(套)”。
截至2017年末,亿嘉和在江苏省内累计实现销售机器人产品663台。 考虑到报告期内,亿嘉和在江苏省内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以此推算,截至 2017年12月31日,江苏省内实际投入运行的电力巡检机器人总数不超过1,000台,与2020年实现江苏省内5,000台(套)智能巡检机器人装备总数的规划目标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室外机器人: 主要应用于变电站内。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和预测,目前国内 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数量超过20,000个,预计至2020年将超过30,000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