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规定对于2017年4月21日以后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商业、办公类用房,应按照房屋基本单元进行分割和转让,禁止以任何虚拟、划线等无实体墙的形式进行分割和转让。
点评:早该如此
8月22日中午,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披露,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该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889.1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3,22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显著增长131.0%和106.3%。
点评:翻番增长
8月21日晚间,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发布内幕消息公告称,中粮地产正探索自中粮(香港)或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收购方,收购大悦城地产控股权益或收购持有大悦城地产有关控股权益直接控股公司的股权的可能性。
点评:全面整合
8月22日据媒体报道称,万达放弃以4.7亿英镑在伦敦收购土地的交易。早在今年6月,万达集团拟以4.70亿英镑(约人民币40.6亿元)的价格,从英国房地产上市公司St Modwen和法国建筑公司Vinci组成的联合体手中买下Nine Elms Square地块。
点评:全面收缩
点评:变相加价
今年最重要的半年报之一——中海半年报终于于2017年8月21日正式发布了,这是规模房企中首家发布半年报的公司,而中海也更有理由为自己的这份半年报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各方面的数据情况来看,中海都是目前已发半年报企业中最为亮丽的。上半年中海毛利率达到30.5%,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净利率24.8%,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了4.3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港币1273亿元(含联营合营公司),同比上涨33%;净负债率为16.12%,相比2016年上半年的-4.3%转负为正;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2%,相比2016年底的4.76%继续下降了0.56个百分点,处于行业极低水平。这些数据指标在行业中都是位居前列的。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海依然延续着其领军蓝筹的行业地位。
除了报表的优良外,最近半年多的时间中我更多看到了中海身上所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则会让中海在未来的发展中更上一个台阶。
变化一——战略明晰,首先中海提出了“一三五”的战略,“一”是指在2020年规模要翻一番,其中专门提到了2020年要达到4000亿的销售目标,合计每年17%的复合增长率。虽然以我的判断,这个目标相对保守,但是从中海的角度来说,这已十分不易,因为这应该是中海第一次明确提出规模的增长目标。“三”指的是三个改善,改善客户满意度,改善员工满意度,改善社会满意度。三个改善也是第一次提出,且都会通过之后的具体措施来对整个中海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五”则指的是五个领先,分别是盈利能力、品牌价值、市场价值、国际化、综合实力。中海第一次就能把其对未来五年的战略梳理的如此明确,可见只有明确了战略,才能有随之相应的配套机制、相关措施、具体方法和计划实施来予以保证。
变化二——措施跟进,明确“一三五”战略后,中海还提出了“二四六”的相关举措来保障其策略能够最终完成。这里不方便透露更多关于“二四六”的相关信息,但是可以提一下中海的另一个数字战略——“三一五”的相关概念。“三一五”指的是在四大一线城市群中,其年度销售目标都要达到三百亿以上,重点城市要完成一百亿,一般城市要完成五十亿的销售目标。这也是中海第一次对其布局的城市提出了具体销售目标的要求。这个“三一五”相对于之前的“一三五”战略则显得更具落地性。
此外在投资方面,中海速度也在快速提升。继去年拿了中信泰富的住宅项目后,今年依然马不停蹄在全国攻城略地。中海今年共参加了300多次土地拍卖,截至7月中海地产(不包括中海宏洋)共新增拿地近779万平方米,与前几年相比在土储上有了大提升。
变化三——团队建设,在地产圈,中海素来有着房地产行业“黄埔军校”的美称,很多房企特别喜欢用曾在中海工作过的人。但是前几年,尤其是2015、2016两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人员流失的情况比较明显。随着颜建国于2016年12月重新入驻中海,中海团队建设出现了人才稳定和人才回流两大现象,一方面现有人员保持住了相对的稳定;另一方面已经出走的中高管则开始回归中海,“海归”计划也已全面启动。团队建设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中海在团队方面也下了较大的功夫: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激励留人,这是中海团队中之所以会发生较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变化四——创新发展,除了传统住宅业务及商业地产,未来在长租办公、教育地产、养老地产中,中海都会有全新的试水。此外中海要求2020年持有型物业租金要达到50亿,未来的租金目标则为100亿。在这些业务中,国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些维度的创新也会进一步推动中海各个方面的变化。
当然,这四方面的改变并不是中海发展的“速效药”,不会在一夜之间就让中海改头换面。但这四方面的改变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企业夯实基础,厚积薄发,从而在未来两三年中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
中海现任掌门颜建国作为一位1989年加入中建的地产老兵,2014年辞职加入龙湖之时,已在中建、中海工作25年,在龙湖“浸润”两年后,又于2016年12月临危受命接任中海总裁职务,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中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是颜建国的幸运,也是中海的幸运。
接下去的几年中,如果中海能够在合作方面进一步放开,部分财务指标方面不过于苛求的话,未来的发展应该会变得更快。我看好中海,总而言之,今天中海的蓄势就是为了明日的一飞冲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