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面试后,他们背上了高额贷款|今晚九点半 ·  昨天  
中国民商法律网  ·  孙良国:论作为减损义务措施的替代交易——兼评 ... ·  2 天前  
淄博市场监管  ·  明天起,正式施行! ·  3 天前  
Kevin在纽约  ·  I believe that sh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王勇:新时代检察英模的养成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20-11-09 08:09

正文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号,作者:于潇。法律读库转载时修改了原标题。



江苏苏州到河南三门峡,相距千里。


11月6日下午,全国模范检察官王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的千人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三门峡市及灵宝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小组的相关领导、政法单位班子成员,三门峡市公检法司除值班执勤之外的全体干警,以及特邀的40名群众代表走进会场。


政法英模王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王勇,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参与指导办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复杂案件,主持推动的多项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曾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守望正义——新时代最美检察官”等称号。


举办王勇同志等先进事迹报告会,是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弘扬英模精神,旨在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政法干警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


报告会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相关负责人同报告团成员亲切座谈,称赞王勇是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先进典型代表,是以人民为中心、检察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等检察新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希望通过报告宣讲凝聚广泛共识,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政法英模王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全国模范检察官王勇报告先进事迹。


政法英模王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宣教处副处长张安娜报告先进事迹。


政法英模王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付强报告先进事迹。


政法英模王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江苏省太仓市检察院冯怡帆报告先进事迹。


在报告会现场,王勇、苏州市检察院宣教处副处长张安娜、苏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付强、太仓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冯怡帆等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宣讲先进事迹,语言质朴,但饱含真情,余音绕梁。


退休教师的一颗糖


从一名会计大专生、行装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成长为全国优秀公诉人,从齐鲁大地到江南水乡,王勇永远记得退休教师王老师递给他的一块怡口莲奶糖。


那是16年前的一个上午,时近春节,阳光很好,洒满地面。推辞良久,抵不过王老师的一番热情。“我拿了一颗,放在嘴里,很甜。”


2001年,从事刑检工作不久,王勇就遇到这个案件:退休的王老师在中户室看行情时,发现自己的全部资金都购买了垃圾股,损失7万多元,怀疑是邻座的刘某所为,但苦于没有证据,所以无法立案。


“我不懂你说的这些。但我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退休后棺材本都没有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吗?”这句话让王勇刻骨铭心,也让正在解释疑罪从无的王勇有了更多的反思——


要是我的父母遇到这个情况会怎么看?是不是之前我的观点,更多考虑我的批捕起诉风险、错案追究风险等现实利益,而没有考虑当事人利益,更加没有考虑到司法结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思路一新天地宽。这个案件,既然没有直接证据,就用排除法,借助间接证据来认定。通过侦查实验、网络鉴定等工作,王勇和侦查人员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刘某,但新的困难接踵而至——故意毁坏财物罪是否包含没有物理损坏,但让财物丧失或贬损价值的行为呢?此案从2001年开始启动,直至2005年,才作出有罪判决,其间曲折,可想而知。


“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我的初心——办案对我们而言,是工作,但对当事人来说,是财产、健康、人生甚至生命,要用善良的心去实现公平正义。”


心怀人民的“炒菜者”


“你们惦记着过年,惦记着骨肉亲情,难道犯罪嫌疑人就不是人?哪个嫌疑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既然符合取保条件,一定要让人家回家过年!”


付强,是王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一员。他来自苏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作为同事,他讲述了一件旧事——


2019年春节前,付强所在部门受理了一起走私案件,审查发现,3名犯罪嫌疑人没有羁押必要性,可以取保候审。但由于邻近年关,考虑到辩护人和家属很难联系到位,相关取保手续难以办理。“又是新收案件,距离期满的时间还早,加上我们两个承办人也都是外地同志,也准备回家过年,所以想在春节后办理取保手续。”付强说。


“平日的王勇不是这样,很随和。可这次,他很严厉,发了很大的火。”付强回忆。


在王勇的“密切关注”下,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办结所有事项,把人放出去。看到犯罪嫌疑人和他们的家人在看守所门口相拥而泣,付强才体会到王勇的苦心。


然而,更大的感触还在后面。几个月后,在对其中一名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宣告不起诉时,犯罪嫌疑人情绪崩溃,当场痛哭不已。


事后,付强才知道,在这名犯罪嫌疑人被放出去不久,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如果在节前不办理取保候审,很有可能就会错过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天理、国法、人情,这些抽象概念瞬间变得具体起来。春节前、后放人,尽管程序上都没有问题,但司法的善意却会让人民群众明显地感受到司法温度。


鞋好不好脚知道,菜好不好客知道。王勇的“不想做大厨的公诉人不是好的检察官”观点,也提炼为 《检察官,端菜者还是炒菜者?》 文章,成为引领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力量。几年历练,付强也从一个“烹饪学徒”,变成了不断前行的“炒菜者”。回忆路程,付强总能找到王勇的影子—— 不管是树立的理想,还是奔跑的方向,都要镌刻着“人民”二字。以人民为中心,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炒菜者”,只有心怀人民,才能真正做出好的菜品、提供好的法治产品;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我们办理的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困惑中学会“求极致”


“从王勇处长到王勇副检察长,他一直都没有‘放过’我们,从讯问笔录到审查报告,从起诉书到出庭预案,从审查方法到办案模式,从工作机制到司法理念,王勇每年都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起初,太仓市检察院的冯怡帆感觉王勇这个人很“麻烦”。


让冯怡帆感到困惑的,不仅这一件。


2017年,冯怡帆参加全省公诉论辩赛,辩题是一道案例改编题——


2008年的某天,犯罪嫌疑人在上海一个地铁站抢夺他人钱包,跑了700米后,在出站口被抓,既遂还是未遂?


“你知道这个地铁站有多少人吗?谁告诉你犯罪嫌疑人一定混入了人群?当天的天气怎么样?如果雨天都带着雨伞,出站前所有人都打开雨伞,如何保证犯罪嫌疑人没有脱离视线?这些现实问题你考虑过吗?案件要靠事实说话,你的结论是出自事实还是自己的猜测?”


模拟辩论时,冯怡帆本来信心满满,反复强调犯罪嫌疑人肯定已经混入人群,所以肯定是既遂,本以为结论顺理成章,但王勇听后却提出了一连串考问。


“你出一趟差,真的去这个地铁站自己走一走。回来我们再讨论。”


“为了一个辩题费这么大的功夫,有这个必要么?”面对冯怡帆的质疑,王勇却说:辩论和办案一样,只有全力查清事实,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冯怡帆真就去了上海,按图索骥来到了题中的徐家汇地铁站,按照王勇的要求,掐着表,赶在同一时刻、循着同一路线进入了地铁站。一瞬间,拥挤的站台,熙熙攘攘的人群,单纯的想象变为了眼前的现实。


一个辩题,都要回到所谓的案发现场看一看才下结论,何况案件? 办案不能用感情说话、猜测说话、好恶说话,而应该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用法律说话。


“事实自有千钧力”,这句话走进了冯怡帆的心里。为了查证事实,冯怡帆爬过房顶、跳过窗户、走过深夜漆黑的楼道、把自己摆进案件当事人的位置,走到案件中去,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这些看似繁琐甚至苛刻的要求背后,是王勇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一颗求极致的心。”


“电子产品两三年不更新,我们就难以忍受了。而一些法律文书、司法理念长期不更新,我们却习以为常。这本身就不正常。”再次品味王勇的这些话,冯怡帆感慨良多: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待是在不断升高的,只有以求极致的心不断创造精益求精的司法产品,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出圈”的检察业务专家


苏州市检察院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张安娜作为单位的“小喇叭”,以单位“坊间”给王勇起的外号“大老王”为起点,挖出了一串“吐槽”——


“大老王”又让写办案札记了,检察官简报被毙了5稿,起诉书改了28稿、连标题都要用几点几分的某稿来标注……


在张安娜心里,王勇不仅是检察业务条线的专家、大咖,更是她这个综合部门干警的业务导师。“他赋予了我从容钻研、挑战难题的底气,激发了我创新思考、执着奋进等精神。”


作为宣传人员,张安娜对自己写过的那篇7000多字的调查报道挺满意。这篇刊发在检察日报的 《被罚没野生动物的命运困局》 文章,曾引发了司法界和野生动物保护界的深度思考和广泛热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