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力学仪器
力学现象对一些基本细胞进程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力学载荷可以作为胞外信号来调节细胞功能。危及人类健康的几种主要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均与力学感知或功能障碍有关。 文章来源为网络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15336881895谢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nfoQ架构头条  ·  DeepSeek 爆火真相:不靠“人盯”,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力学仪器

细胞力学2021 年度研究进展

生物力学仪器  · 公众号  ·  · 2024-11-08 08:00

正文

摘要: 细胞处于复杂的生理力学和物理环境中,前者包括剪切、拉伸、压缩、扭转等,后者则涵盖细胞外基质硬度与 拓扑、空间限位、体积受限、渗透压力等,呈现多方式、多模态和多参数的特点。细胞力学重点关注细胞力学性质变 化及其亚细胞组元的力学重建,不同力学和物理环境下细胞发育、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动力学过程,细胞对作 用力的感知、传递、传导和响应机制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本文综述了2021 年度细胞力学研究在心血 管、骨、免疫、肿瘤、干细胞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涵盖了相关新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细胞力学; 力学-生物学耦合; 力学微环境

细胞处于复杂的生理力学和物理环境中,前者 包括剪切、拉伸、压缩、扭转等,后者则涵盖细胞外 基质硬度与拓扑、空间限位、体积受限、渗透压力 等,呈现多方式、多模态和多参数的特点。细胞力 学作为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重点关注 细胞力学性质变化及其亚细胞组元的力学重建,不 同力学和物理环境下细胞发育、生长、增殖、分化和 凋亡的动力学过程,细胞对作用力的感受、传递、传 导和响应机制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已成 为生物力学乃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相当活跃的分 支之一。本文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 检索获得发表于2021 年( 含在线发表时间) 的细胞 力学相关论文4 699 篇,其中我国学者发表( 包含参 与) 的论文为1 120 篇,占总发表量23. 8%,仅次于 美国[见图1( a) ]。尽管发表时间较短,这些论文 已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篇均被引频次为3. 97, H 指数( H-index) 为32。其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动 物细胞,包含心血管、骨、免疫、肿瘤、干细胞等多个 研究方向,同时也有部分微生物或植物相关研究 [见图1( b) ]。本文主要综述华人学者2021 年度 在细胞力学研究中的典型工作,同时涵盖了相关新 技术的发展。

图1 2021 年细胞力学研究数据分布

1 细胞力学的新进展

1. 1 心血管生物力学

心脏跳动过程中心肌细胞可感受力学刺激进 行自我调节,改变心输出量以适应心脏周期中的血 液动力学变化。Jiang 等[1]探究了力敏感离子通道 Piezo1 在调控心脏力学-化学转导中的作用,发现拉 伸可诱导心肌细胞Piezo1 打开,增强钙内流并促进 活性氧信号的产生,形成正反馈增加心肌细胞的收 缩强度。

血流剪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 关。冠状动脉分支处的扰流可促进血管钙化,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概率[2]。而在非分支处,层流 可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内Krüppel 样因子2 的表达, 抑制血管钙化。Zhao 等[3]进一步探讨了脱嘌呤/脱 嘧啶核酸内切酶-1 ( apurinic /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1, APEX1) 作为流体剪切力响应分子、在扰流 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 作用,分析了层流和扰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的基 因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中小分子化合物处 理细胞后的表达谱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到与扰流作 用相似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并揭示了其靶标 分子APEX1 的促炎和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肝血窦内皮细胞是肝内特化的血管内皮细胞, 对肝脏的稳态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而流体剪切等力 学因素可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部 分肝切除后,流体剪切的变化可激活Notch 通路,抑 制去乙酰化酶1 的激活,促进肝血窦内皮细胞衰老 并妨碍肝再生[4]。

1. 2 骨生物力学

力学因素与成骨细胞的分化与激活密切相关。 类骨质硬度( 30~40 kPa) 或更高硬度的水凝胶可诱 导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 的成 骨向分化。而在较软( 3 kPa) 的水凝胶上则可通过 增加整合素配体的间距,增加肌球蛋白介导的细胞 牵引力,募集额外的整合素,激活Yes 关联蛋白 ( Yes-associated protein,YAP ) 介导的力学信号转 导,促进软胶上MSC 的成骨分化[5]。低强度脉冲超 声可通过力敏感通道Piezo1 将超声诱导的力学信号 转化为胞内钙响应,增加细胞核周围肌动蛋白纤维的 聚合,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 的迁移和增殖[6]。

力学加载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Qin 等[7]通过 在多孔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固定仿生多肽修 饰的金纳米管,构建了整合三维细胞培养、力学加 载和电化学监测的可拉伸多功能平台。研究结果 显示,力学加载可在数秒内迅速诱导软骨细胞激活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实现了胞内力学转导的实时监 测和分析。

1. 3 力学免疫学

力学因素对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巨噬细胞可在机体组织中巡回迁移监视并清除病 原体,在此过程中通过Piezo1 等力敏感受体感受力 学微环境的变化。Geng 等[8]揭示了Piezo1 介导的 力学转导信号对于Toll 样受体4 (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诱导的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发现在细 菌感染时,巨噬细胞表面Piezo1 会和TLR4 形成复 合体,调控肌动蛋白重组,并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 和细菌清除能力。同时,力学因素亦可影响免疫细 胞的发育和成熟,微重力可抑制巨噬细胞分化,降 低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极化,并诱导其代谢重 编程[9]。

力学微环境可调控细菌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 用。Liu 等[10]探索了基质硬度对细菌入侵宿主细胞 的时空调控规律,发现在较软的基底上,细菌易于 诱发局部严重感染和细胞凋亡; 而在较硬的基底 上,通常诱发弥散性感染和侧向传播。细菌倾向于 感染细胞片层中相对高牵引力区域的细胞,且在细 菌入侵后细胞牵引力会显著降低,表明细菌入侵宿 主细胞的过程与细胞牵引力、细胞骨架等具有特定 关联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以来,新冠病毒入侵宿 主细胞的机制已成研究热点。Hu 等[11]揭示了宿主 细胞膜弯曲产生的张力在新冠病毒颗粒入侵宿主 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外力可诱导刺突蛋白受体 结合结构域的构象打开和转动,延长刺突蛋白与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2 受体结合的键寿命,加速刺突蛋 白S1 /S2 结构域的解离并促进病毒入侵。基于上 述发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锁定刺突蛋白 S1 与S2 结构域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体设计策略, 可为当前新发的高致病性新冠突变毒株提供可能 的有效阻断策略。

为提高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 免疫疗法的特异性,Wu 等[12]将超声波与CAR-T 细胞疗法相结合,通过热 休克蛋白启动控制CAR 蛋白的表达。将重新设计 的CAR-T 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肿瘤中,并通过聚焦超 声束使肿瘤适度升温,激活CAR-T 细胞,只有暴露 于超声波的肿瘤受到攻击,其他组织则不受影响, 可显著降低CAR-T 疗法靶向非肿瘤的毒副作用。

1. 4 肿瘤生物力学

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硬度的增 加可上调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降低肿瘤细胞对 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促进血管生成。Lü 等[13]将 具有不同赖氨酸氧化酶表达水平的人乳腺癌细胞 接种到裸鼠皮下形成肿瘤,获取了具有不同硬度的 三维去细胞的胞外基质支架,发现接种在最高硬度 支架上的乳腺癌细胞具有最强的抗药性,显示了力 学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调控作用。非肌肉肌球蛋 白Ⅱ( non-muscle myosinⅡ,NMII) 的两种亚型A 和B 在乳腺癌细胞对基质硬度的感知中发挥了不同的 作用,其中NMIIA 参与了细胞前沿的伪足形成及肌 动蛋白聚合,NMIIB 则被招募到细胞核周围参与牵 引力的形成和极性分布,二者均呈现基质硬度依赖 的特征[14]。Guo 等[15]构建了皮下肝癌模型以及体 外的血管生成模型,发现硬基底可通过YAP 介导的 力学转导促进内皮顶端细胞的形成。因此,降低肿 瘤微环境的基质硬度可能有助于肿瘤治疗。Zhong 等[16]研发了可被活性氧激活、释放胶原酶的纳米药 物,可降低肿瘤微环境硬度,减少肿瘤细胞内的力 学转导,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化学药物的疗效。

然而,由于肿瘤的多样性和异质性,部分研究 亦发现了基质硬度的负调控现象。Ng 等[17]研究发 现,5-氟尿嘧啶化疗可富集CD133 阳性、血小板反 应蛋白2 缺失的肝脏肿瘤干细胞,诱导细胞外基质 的重组,降低局部肿瘤微环境硬度,促进肿瘤转移。 Bao 等[18]探究了基质硬度对神经母细胞瘤血管生 成的影响,在临床样本中发现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 硬度与血管长度呈负调控关系。在体外实验中, 30 kPa 的硬基底可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的 YAP 入核,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抑制血 管生成。

肿瘤细胞自身的力学性质与其恶性程度及免 疫逃逸能力密切相关。Ye 等[19]采用原子力显微镜 建立了人乳腺癌细胞衍生的胞外纳米囊泡力学特 性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囊泡刚度随着 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弯曲模量则随着肿瘤 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Chen 等[20]研发了靶向低 硬度乳腺癌干细胞的纳米颗粒,利用细胞硬度特异 性递送药物并消除肿瘤干细胞,显示了力学医学 ( mechanomedicine) 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Liu 等[21]提出了细胞柔软性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 新机制,发现在较软的肿瘤再生细胞中肌动蛋白 较少,通过减小肌球蛋白重链9 作用在穿孔素上 的收缩力从而阻碍穿孔素成孔,使较软的肿瘤再 生细胞难以被T 细胞杀死,为恶性肿瘤免疫逃逸 提供了一种解释。 Lei 等[22]则进一步发现,使用抗 胆固醇药物提高肿瘤细胞硬度,可促进肿瘤的免 疫治疗。

1. 5 干细胞生物力学

基质硬度、拓扑等力学因素对于干细胞的干 性维持与分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23]。Zhao 等[24] 探索了基质硬度调控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分子 机制,发现相对于软基底,硬基底可促使DNA 甲 基转移酶的入核,诱导干性基因Nanog 的甲基化 并抑制其表达,促进胚胎干细胞的分化。Luo 等[25]探究了基质硬度和拓扑在调控胚胎干细胞肝 向分化中的耦合作用,发现基质硬度是调控肝向 分化的决定因素,硬基底可促进胚胎干细胞的干 性维持和内胚层分化,而软基底则有利于前体细 胞分化和类肝细胞成熟。基底拓扑可协助胚胎干 细胞的肝向分化,方柱形、六边形及平面拓扑分别 有助于干性维持、内胚层分化及类肝细胞成熟,故 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为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的肝向 分化提供有效策略。

MSC 暴露在硬基底上足够长的时间( ~10 d) 会 导致YAP /TAZ 在核中积累,并保留下来影响长期 的细胞命运,这一现象被称为“力学记忆”。Zhang 等[26]通过引入整合素受体和钙黏素受体的力学拮 抗效应,部分逆转了MSC 的力学记忆。在硬基底上 YAP 会在MSC 细胞核内累积,而转到软基底后,在 基底上锚定的HAVDI 多肽与MSC 表面的N-钙黏 素受体结合,引起细胞骨架应力卸载,从而恢复了 核的弹性变形,导致核孔收缩、YAP 入核速率下降, 最终导致YAP 核质比显著降低,从而产生了干细胞 分化的逆转现象( 见图2) ,提示力学效应可为调控 MSC 的力学感知和干性逆转过程提供新途径。

图2 N-钙黏素配体部分逆转力学记忆

1. 6 细胞力学的其他研究

除针对上述典型的细胞类型和行为外,细胞力 学其他方面的进展也令人鼓舞。例如: 活细胞是一 种具有极好力学性质的复杂软材料,其黏弹性响应 表现出统一的标度率响应特征。Hang 等[27]提出了 一个多级细胞结构力学模型,解释了细胞膜、细胞 质和细胞骨架的基本结构力学响应。该模型能够 自然地再现细胞流变行为的标度率响应特性,以及 细胞的应力硬化现象,模拟结果可与不同类型、不 同状态的活细胞实验数据相吻合,表明细胞的标度 率特性主要取决于其统一的结构特征,而不是具体 的分子特性。

为拓展对细胞力学感知与黏附斑成熟过程的 理解,同时也为相分离过程赋予新的细胞生物学功 能,Wang 等[28]将液-液相分离的概念引入到黏附斑 的动态调控过程中,揭示了蛋白通过相分离调控黏 附斑动态成熟、力学信号转导以及细胞趋硬性迁移 等过程。力学信号可活化并打开纽蛋白的自抑制 构象,促进LIM 结构域蛋白1 在黏附斑富集并发生 相分离,进而选择性地募集晚期黏附斑蛋白,延长 黏附斑寿命,增加细胞对基质施加的牵引力,并促 进细胞的趋硬性运动。

此外,在植物细胞的研究中,Zhou 等[29]利用微 流控芯片装置,模拟体内花粉管生长的力学特性, 发现拟南芥的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进行穿透性生 长时,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激酶Buddha's Paper Seal 1 ( BUPS1) 来感知并响应周围压力变化,并维持细胞 的完整性。同时BUPS1 的力学转导可促进胞吐,加 速BUPS1 配体的分泌,从而放大花粉管中的力学信 号促进细胞壁硬化,从而揭示了一个基于膜受体的 力学转导系统,可帮助细胞在侵入或穿刺生长过程 中应对物理压力。

2 细胞力学的新技术

2. 1 显微成像与力学联用技术

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细胞力学研究提 供了有力工具。Wu 等[30]研发了数字自适应光学 迭代层析成像技术,可实现长时间、毫秒级、低光毒 性的高速活体成像,为揭示哺乳动物活体细胞间和 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路径。借助该技术 研究人员观测了中性粒细胞在活体小鼠肝脏血管 内募集时迁移体( migrasome) 的生成与变化,并在对 斑马鱼活体连续高速长时间观测中、发现了肿瘤细 胞通过囊泡和丝状伪足主动适应环境的新现象。

原子力显微镜、光镊等方法的优化可进一步提 高细胞力学研究中的施力、测力精度。Li 等[31]建立 了原子力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联用的平台,可在单 细胞和群体细胞水平精确施加纳米力学刺激,通过 双色荧光信号监测力作用下单细胞内自噬体形成、 降解并向相邻的接触或非接触细胞传导的动力学 过程[见图3( a) ]。为实现光镊技术中低折射率颗 粒的光学捕获,Shan 等[32]发现在纳米颗粒中掺杂 镧系元素,能够通过离子共振提高低折射率纳米颗 粒的光阱刚度,可为细胞内光学操控低折射率的细 胞器和考查细胞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新方法。

图3 细胞力学新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升牵引力显微镜( traction force microscopy,TFM) 观测的时空精度,Barbieri 等[33]使 用全反射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TIRFSIM) 和TFM 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出2D-TIRF-SIMTFM 显微成像方法[见图3( b) ],可利用粒子图像 测速算法取代传统的单颗粒追踪算法、分析更密集 的荧光微球探针的位移,有效探测几十纳米尺度、 亚秒量级和皮牛大小的微观力学互作,并解析了原 代鲑鱼角质细胞迁徙过程中的类旋涡状动态互作。 Liu 等[34]发展了一种基于单层荧光颗粒的TFM 方 法,采用单层荧光颗粒追踪细胞引起的基底的三维 形变,将二阶形函数与反向组合的高斯牛顿算法引 入到数字体积相关算法中,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 精度和计算速度,实现了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卵 巢颗粒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三维牵引力的快 速定量测量,并揭示了微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调控 牵引力变化的关键作用。

2. 2 新生物材料、新力学探针

生物材料的发展使得细胞力学的研究更加丰 富。 Liu 等[35]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力学性质类 似于胶原蛋白的压电纳米纤维,基于干细胞与纤维 之间的动态力学互作,借助细胞迁移时的牵引力引 起压电纤维的机械形变并产生压电电信号反作用 于细胞,实现了按需电刺激,促进了间充质干细胞 的神经元样分化。 Zhang 等[36]设计了长度可调的 光响应配体系绳,通过光响应蛋白pdDronpa 在单体 和二聚体间的切换可逆地调节系绳长度,可在不改 变生化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调节干 细胞对基底的力学感知,以达到操纵光照调控干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