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个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30万死难同胞。
79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如今仅存百余人亲历。
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如今,
车流匆匆,平静安宁。
1937年12月12日,
中华门防线被攻破。
如今,
城门巍峨,梧桐成荫。
1937年12月17日,
日军举行入城仪式,血腥屠城。
如今,
国家无恙,逝者安息。
1937年12月13日,
24位中山陵警卫官兵壮烈牺牲。
如今,
当年的战栗,云散烟消。
1938年,
女孩排成队,日军暴行肆虐。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整个过程还伴随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
文化古都遭受了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
期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无数财物被掠夺。
南京城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万人坑”、“杀人比赛”等惨无人道的罪行都在期间犯下。30万这个数字,仅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不包括受伤的人。
1987年,南京初次统计大屠杀幸存者,认定的大屠杀幸存者有1756人,而这一数字逐年递减。迄今为止,
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
他们,带着对暴行的痛苦记忆,每一个人都是铁证!
见证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远不应沉没!
马秀英,1922年出生。1937年冬,家住南京汉中门附近南卫巷的马秀英一家遭难,18岁的三哥被日军拖上汽车带走,从此下落不明;马秀英与母亲逃进难民区后得以幸存。如今,马秀英耳不聋、眼不花,腿脚还算利索,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
易翠兰,1923年5月6日生于南京老城南。1937年冬,易翠兰被家人在脸上涂满锅灰装扮成男孩,辗转在五台山难民区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避难。虽然最终从血泊中死里逃生,但她因遭日军用枪托殴打,落下终身病根,经常疼痛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