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吃“元宵”的日子,也是东方情人节,
元宵节的英文可以翻译成Lantern Festival
(灯笼节),
在新加坡,元宵节又称Chap Goh Mei。所以如果有人走过来跟你道声:“Happy Chap Goh Mei!”你可千万别惊讶!
Chap Goh Mei,是闽南语“十五暝”的发音,顾名思义就是农历新年的第十五夜,过了这年十五,新年也就结束了。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人和福建人较多,因此“十五暝”的叫法也比较普遍。
除此之外,元宵节也称作“上元节”,根据《岁时杂记》记载,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
,道教信徒会在这天祈求天官大帝赐福,保佑一整年平安顺利。
“新加坡眼”将在元宵节当天
(2月5日)
,直播天福宫元宵庙会,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错过,赶快预约起来!
新加坡元宵节的习俗
古代社会保守,年轻女性平时不允许外出
,婚姻更是不能由女性自己做主。她们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能结伴外出,到灯会看灯赏玩,不少男女因此擦出爱的火花,少女们也会向上天祈求婚姻美满。
在马来西亚槟城一带就衍生出“擲柑”的习俗——“掷柑”,俗话叫“掷柑,嫁好尪”
(拋掷柑,嫁个好丈夫)
。
女孩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打扮一番出门,到海边或河边“抛掷柑橘”,期望嫁个好丈夫。
在婚恋自由的现代,“掷柑”演变为一种交友方式。在这一天,姑娘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写在柑橘上。
参加“掷柑”活动的男生,则会把自己的信息写到香蕉上。参加活动的人们从水池里随机捞起香蕉和柑橘。或在现场跟意中人交换,一段美好的姻缘或许就从此开始了。
元宵节的美食
大部分新加坡华人祖上来自南方,因此新加坡华人在元宵节会吃汤圆。
元宵节大家会吃“鸭母捻”
(Ah Balling)
,起源于
广东潮汕地区的带馅汤圆“鸭母捻”在新加坡是常见的平民小吃。这种汤圆煮熟后会浮在糖水上,犹如白母鸭浮游于水面。大家在老牌的小贩中心小食摊能找到这种美味小吃的踪影。
但据说在古代,人们吃的不是汤圆,而是另外一种外形相近的食物——元宵。
关于元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宋代诗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
珠浮浊水中……”
诗里的“珠”指的就是元宵,而元宵和汤圆最大的不同在于制作手法:前者是“滚”出来,而后者是包出来的,二者的馅也大不相同,元宵是咸的,而汤圆是甜的。
但在元宵节无论是吃汤圆还是元宵,圆滚滚的外形都是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往年,全岛各地都会有舞龙舞狮的活动庆祝元宵节,人们也会选择到寺庙为新年祈福,因为疫情封闭的三年里无法在节日当天去祈福,今年的元宵节终于可以恢复到往常一样了,
大家可以一起庆祝节日的到来,可以去寺庙祈福,和朋友一起聚餐,饭后再来一碗汤圆,过节仪式感满满。
LEO丨
编辑
LEO丨
编审
网络资料整理丨来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
,查看更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