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上,中国队选手林孝埈反超韩国对手夺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金牌,赛后他双膝跪地难掩激动之情。
作为一名从韩国归化的选手,一路走来的坎坷和艰辛太多,金牌是最好的慰藉。
在中国体坛,同样是归化,以谷爱凌、林孝埈、刘少林、刘少昂为代表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取得了不俗成绩,他们帮助中国队在奥运会、世界杯、亚冬会摘金夺银。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篮球等大球项目的归化犹如昙花一现,阿兰、费南多、艾克森、李凯尔等正在让中国球迷从最初的满心期待变为逐渐失望。
在全球体育竞技舞台日益激烈的当下,归化运动员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足球领域,日本与巴西颇有渊源,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吉村大志郎(内尔松)成为了日本足球历史上首位归化球员,1970年他入选日本国家队,退役后在日本担任足球教练。
早期日本的归化名将,还有球迷熟悉的拉莫斯、吕比须等人。
整个职业生涯中,拉莫斯拿下7个日本顶级联赛冠军,13个杯赛冠军和1个亚洲冠军,1992年亚洲杯是日本足球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身披10号的拉莫斯是中场绝对核心。
1998年日本首次世界杯之旅中,吕比须是日本队的骨干之一,1997年加入日本国籍的他在预选赛中打入3球,并在世界杯正赛中助攻中山雅史打入日本首粒世界杯进球。
可以说,日本足球的腾飞史,离不开这些归化球员的助推甚至带动。
而在中国,有关归化运动员较早的引进先例中,最著名的是马术项目的华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天成为第一位出现在奥运会“马术三项”上的中国运动员。为了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他自愿放弃了英国国籍。
虽然未能获得奖牌,但仍获得众多国人关注,直到巴黎奥运会上,他优雅的身影依然令人钦慕。
后来,“归化”一词真正大规模进入社会公众视野,并成为社会性话题,来自中国足球前些年的尝试。
彼时的中国足球大环境可谓如日中天,在“金元”的驱动下,中国仿佛世界球星的淘金地,艾克森、高拉特、阿兰、侯永永、李可、洛国富、费南多、蒋光太等人纷至沓来。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足球跌至低谷,其中很多规划球员已经放弃了中国国籍,但也有人选择坚守,比如刚刚首次入选国家队的侯永永,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从未有过更改国籍的念头。
只是相比于日本足球,中国男足归化的这些球员,很难说为中国足球发展做出了带动性的突出贡献。
而作为中国男篮的首位归化球员李凯尔,在当初被引入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随着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上的折戟,他如今也正面对职业生涯停滞不前的困境。
相比于夏季项目,中国对于归化冬季项目运动员则更为成功,首当其冲的便是2019年加入中国队的谷爱凌。
在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凭借场上斩获2金1银的出色发挥和场下的高情商表现,迅速成为了全民偶像,不仅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增添了荣耀,更激发了国内众多冰雪爱好者的热情,推动了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影响力持续至今。
此后在短道速滑领域,韩国名将林孝埈也加入了中国队。
短短几年里,林孝埈除了在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赛接连收获奖牌外,在去年的世锦赛上,他率中国队获得男子 5000 米接力金牌。
而在本届亚冬会上,他更是反超老东家韩国选手,为中国队夺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金牌。
2023年,在国内知名度甚高的匈牙利兄弟刘少林和刘少昂也随着教练张晶为中国队效力,在去年的世锦赛中,他们联手林孝埈为中国队在男子5000米接力中夺金。
中国体育在发展进程中,选择引入归化运动员,也曾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深刻的思考。
尽管归化运动员在竞技层面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仍有部分人对这一举措持保留意见。有人担心,归化过于依赖外来力量会影响本土选手的成长;也有人质疑这些运动员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事实上,归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双赢。
一方面,一些无法实现奥运会梦想的外籍华裔运动员,在加入中国国籍后征战奥运会,是为个人圆梦。
另一方面,整体实力尚不雄厚的中国冰雪运动在得到华裔归化助力后,既开拓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也有助于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
看看林孝埈在短道赛场的人气,带动了多少冰迷观赛、助威,也让大批从前并不了解短道速滑的追星族为了他而入圈。
越来越多的归化运动员选择代表中国参与体育竞技,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它让中国显得更加开放包容。
当然,对于竞技体育来说,不必为了归化而归化,提升成绩和促进项目发展才是根本。
有观点认为,认同中国文化,愿意为中国体育做贡献这一点当然重要,像谷爱凌、侯永永、刘少林兄弟这样拥有中国血统的运动员就非常受欢迎。
如果只是一名看重金钱毫无中国文化认同感的“雇佣军”,他很难从内心深处有所谓“为国效力”的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爱国情感占据极高地位的国家,这一点对于运动员能否更好的被大众接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