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铁路“双枢纽”年运送旅客
近2亿人次
……
枢纽上的成都,自古繁忙
千年前,李太白感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殊不知
被群山屏障,被江水滋润的
这方沃野
从来不曾偏安一隅
从五丁开山的筚路蓝缕
到如今的四通八达
条条蜀道,见证着蜀人
“走出去”的艰辛
也见证着这片土地
日益繁盛的商贸业
衣被天下的富饶
今天,就和小布一起探寻
蜀道的故事
感受先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成都,自古是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三大交通商贸网络体系的交汇点。特别是唐宋时期,成都成为仅次于长安和扬州的国际化大都市。
“世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踩出来,凿出来的。五丁开山——这个有点悲壮色彩的故事,正是先民们艰辛开路的写照,这个故事,也成为著名的金牛道的起源。
唐时由长安至成都的官道,虽然在广元望喜驿之前入蜀的道路有多条,但在广元段之后几乎都会汇集到金牛道上来。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条见于史书的道路,“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的诗句,说的就是关于金牛道的历史故事。
↑古蜀道示意全图 来源:人民日报
关于金牛道的来历,要将时间回溯到战国中后期。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秦惠文王见古蜀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便欲伐蜀,却迟迟不敢发兵。究其原因,在于巴蜀之地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如此。
为此,秦惠文王心生一计,谎称将以金牛相赠,中计的蜀王派国中有移山倒海之力的大力士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辟了一条古道,为秦国顺利入蜀创造了绝佳条件,而这条道路,就是古金牛道。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等率领秦军经金牛道讨伐蜀国,灭蜀后置蜀郡。
↑明月峡古栈道
金牛道的开辟,尽管让古蜀国的历史走到了尽头,却从此让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一贯而通。大批钱粮税赋源源不断由四川经汉中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获得衣食富足的基础保障,同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明礼仪、管理体制也不断经此路传入四川,进而经四川传播到更远的贵州、云南等地,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天回古驿 来源:《蜀道·天回》
有了“道”,自然就会有“驿”。客旅往来,货物交通,大大小小的驿站见证了贸易的兴旺发达。秦代,通往各地的邮驿道路被称为直道,是在秦始皇“车同轨”后所形成的古代快速路。到汉代时便已称为驿道,因为在这条大路之上已经设置了驿站、客馆。古蜀道作为各个朝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设置了一系列驿站,天回驿就是出蜀的第一驿,幸蜀的唐玄宗就是自此而回。而对于入蜀来说,天回驿也是蜀道的最后一驿,过了天回驿,再过不到30里便可径入成都
陆路运输免不了肩挑背扛、车马劳顿,水网纵横的成都平原,自然不会少了水路运输的便捷。
唐代的成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说起当时的水路运输,便不得不说万里桥。当时,这附近的“市”就是最繁华的所在。相传,万里桥修建于秦昭王年间(公元前256~前251年)。最早记载万里桥来历的,是唐代《元和郡县志》,其中记述了蜀国丞相诸葛亮送大臣费祎出使东吴,在桥头饯行时,留下了“万里之路,始于此桥”的佳话,因此后人就把这座桥称为万里桥。
↑蜀汉时期万里桥位置 来源:《成都城坊古迹考》
有水有桥,就有津渡,就有码头。自万里桥建成后,附近沿岸便成为重要的水运码头,客商云集、百货罗列。外出远行的成都人要从此出发,外地人到成都也由此靠岸下船,所以万里桥一带历来是重要的人口、商品聚集地。
据《云笈七签》记载,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在万里桥畔创办了新南市,还修建合江亭,这里也成为自水路来到成都最为重要的口岸。很快,锦江南岸民户过万,“邅阓楼阁,连属宏丽,为一时之盛”。到唐代中后期,市场交易时间延长,锦江两岸更是出现夜市,“万里桥边带夕阳,隔江渔市似清湘”,伴着夜色散步的陆游见证并记录了这段繁华。除此之外,万里桥一带的旅舍酒肆业也极为发达,引得诗人张籍不由自主感叹,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明锦官驿 来源:《蜀道·天回》
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合江亭处设置了锦官驿,这成为成都最为繁华的驿站。人来人往,驻站的吏卒差夫多达三百余人。那时的驿路,无论是自京城经重庆而来的水驿路,或是经老金牛道而来的陆路,还是自眉州、茂县以及雅州、临邛而来的驿路,都在锦官驿交会,合江亭的锦官驿成为名副其实的驿网枢纽地。
一江碧水,就这样将蜀地的繁华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地。
从陆路到水路,正是有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古代成都的商品才卖得更远,卖得更好。
↑千厮仓钞版印样 来源:交子金融博物馆
货物的频繁流通,催生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子”,带来了繁荣的商贸业,也让成都的繁华蜚声海内。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成都,曾感叹道:“成都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坐落在一片平川上,方圆32公里。有很多河流,有的环绕城市,有的穿城而过……”。
说到古代成都商贸业的繁华,不得不提东大路。宋代袁辉的《通惠桥记》有记载,说东大路“商贾轮蹄、往来憧憧,不减大郡”。至明清,开始普及驿道,东大路就是从锦官驿至龙泉驿再到阳安驿的正线,直线距离最近,人员和消息往来最便捷。
↑北周文王碑
古代的成都因商而兴,很多川东的物资要运往成都,为省力客商往往愿意走水路。东大路北支线作为商道开始发达起来,金堂县五凤溪因处在沱江旁边,成为客商卸货的重要港,随之而来的,就是洛带镇成为成都东门最大的商品中转站。于是,就有了民谚“运不完的五凤溪,搬不空的镇子场(洛带),装不满的成都府”。
作为枢纽,成都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这座城市,正是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三大交通商贸网络体系的交汇点。著名的茶马古道,见证了经成都出发的南方丝绸之路的繁华。汉武帝时期,连接蜀地和古印度之间的隐秘通道“蜀身毒道”由张骞发现,再经过唐蒙等人的开发,成为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是唐宋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茶马古道,成都的茶、蜀锦、蜀绣、漆器、金银器、铜器、铁、盐等产品大量输往外地,而且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天下第一蜀锦》局部图 来源:四川丝绸博物馆
与此同时,依托盛产茶叶的优越条件,茶马古道在包括成都在内的四川地区形成了包括多条支线的道路交通网。即使数百年过去,在成都的蒲江、邛崃、大邑、崇州以及都江堰等地,仍能找到残留的53处遗存。它们中除了古道遗存,还包括了指路、修路碑、古茶场茶园、关隘以及摩崖石刻造像等。
有了如此便捷的道路,便不奇怪为何张骞会对汉武帝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条条大路,劈开群山环绕的艰险,滋养了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
○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成都代表团会议今日举行 推选曹立军为团长 王凤朝包惠刘光辉为副团长
○春节快递停运吗?最新消息来了!
○16架C919亮相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