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航空工业
阅方寸空间,知航空无限。航空人邀您一起见证中航工业快速发展的伟大征程,关注航空工业的美好未来,用航空情托起中国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周新民一行到中国航空学会开展调研工作 ·  4 天前  
航空工业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蓝天关爱计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航空工业

致六一 | 航空工业的大师们童年竟然也干这些事儿

航空工业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6-01 12:30

正文


今天又过节啦

小编祝每一个拥有着和拥有过童年的你

儿童节快乐


想来

那些令人敬仰的航空巨擘

也是从孩提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所以小编整理了下院士们的口述和传记

扒一扒大师们的童年小故事


和大家一起围观下

大师们的童年


剧透的分割线

不敢相信航空大师们小时候竟然也干过这些事儿



(按大师们名字的音序来排序)


陈一坚——名字中第二个字为什么是“一”?

“飞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家里的男孩子当中,陈一坚是长子,上面有两个姐姐,最小的一个是弟弟。小时候陈一坚是最活跃的一个,伯父、叔叔都跟他讲过,有一次祖父母带着一大家人照全家福,当时陈一坚年龄最小,可人家一说照相,他就自己端个小板凳往相机前面一坐,照片上来一看,就他坐在第一排。



陈一坚的名字中第二个字为什么是“一”呢?按辈分和家族排序,父辈是“昭”辈的,陈一坚他是“明”辈的,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应该是“明”。但因为从小身体不好,父亲又信佛,对佛教研究挺深的,跟一个老和尚请教,和尚建议给他改个名字,所以,就把名字中的“明”变成“一”,意寓好过,这孩子好活。


▲中学时的陈一坚。


小学以前陈一坚身体非常差,老生一种当时认为是怪病的腹膜炎,那时候这个病是没有救的,死亡率基本是百分之百。最后谁救的呢?福州的一家外国医院,过去美国、日本都在福州办有医院,陈的父亲是从留学回来的,语言上和他们沟通无障碍,陈一坚就住进了外国人的医院,由他们治了很长时间才痊愈。

 

曹春晓——爱读书小小年纪就成了近视眼

著名钛合金学者、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春晓自幼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只要遇到没有见过、没有听过的新鲜东西,“精神头”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就马上想认知、破解。拿上语文课来说,只要新认识一个宇,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到二年级时,常用字曹春晓基本都认得了。三年级一开学,他偶然发现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在看《水浒传》,觉得好奇,就与这位师兄套近乎,磨了好长时间,师兄终于答应借给他看。几天后,小说到手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曹春晓3岁时母亲抱着拍下的全家合影。


之后,像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他都想办法弄来一一细读。小时候的曹春晓作业做得快,每天回家后一做完作业,就看课外书,简直成了小书迷,常常看到天快黑了,还手不释卷。嘿!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他那根金箍棒多厉害呀,翻江倒海,把龙宫都搅得摇摇晃晃,孙悟空怎么有那么大的能耐,他是怎样修炼上来的?


▲曹春晓与青年科技人员讨论高温钛合金应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曹春晓每天都怀着浓厚的兴趣贪婪地阅读着。可是,这样一来,9岁时便成了近视眼,父母想带他去配眼镜,但曹春晓却怕同学们讥笑他是“小四眼”、“四眼狗”,一直不肯去。可这就埋下了祸根,因为“近视”他掉进过池塘、差点从楼顶天井顶棚上掉下。


关桥——母爱的伟大与辗转逃难中求学

国际著名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3年,日寇、汉奸疯狂掠夺。白天,日寇烧杀、抢夺:夜间,阎锡山军队催逼军粮,关桥一家就连在乡下也无处藏身了。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母亲从不忘记对孩子们的教育。


读书,是母亲一直的梦想与追求…


眼看着孩子已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痛下决心要逃离日寇铁蹄践踏的故乡。



借着清冷的月光,母亲在村道口把几个孩子和简单的随身衣物分别装进毛驴驮筐里,避开汉奸、日寇的搜捕,准备跨过黄河,逃往陕西宜川。途中,在下一陡坡时,母亲骑坐的驴绊腿倒地,把母亲摔了下来,一只胳膊肘受伤。因匆匆赶路,未及时医治。从此,母亲的肘上就落下了这个永久的“筋疙瘩”。


每当关桥看见母亲肘上的“筋疙瘩”时,就想起逃难的日子,想起母亲不畏艰难携子女度过的动乱岁月,它见证了母亲的勇气和毅力,展示出母亲在平凡中的伟大与坚强!


1945年6月,关桥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虎啸沟“山西省第一儿童教养院”与姐弟的合影。


经人介绍和联系,得知在陕西宜川秋林镇的虎啸沟那里有所学校,叫“山西省第一儿童教养院”,学校教师中有位母亲的同学,校方也希望关桥的母亲能去任教。总之,孩子既有学可上,母亲还能教书谋生,这机会促使关桥的母亲下决心奔“一教院”而去。

于是,母亲又带领孩子们继续开始马驮逃难,向宜川秋林虎啸沟进发。经历了陡峭崎岖山路的跋涉,终于到达山西省第一儿童教养院,在儿童教养院任教,几个子女也得以入学,关桥开始了在山沟里以窑洞为栖居、为课堂的求学生活。


顾诵芬——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飞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0年,在民族危亡、外敌侵略之际,10岁的顾诵芬收到叔叔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个航模,“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顾诵芬说,自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沉浸在了飞机的世界中。


▲少年时期的顾诵芬。


而身处战争时期,眼见轰炸机一次又一次从头顶飞过,所到之处一片硝烟废墟,百姓死伤无数哭喊连天。这让年幼的顾诵芬深刻感受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就要被欺挨打。他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青年顾诵芬手持自己做的航模。


刘大响——没念几天私塾 母亲是人生中第一位老师

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母亲是刘大响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在百般呵护和关爱的同时,对他管教很严。不满5岁的时候,就送刘大响去外婆家读私塾,天天拜孔老夫子。那时候刘大响年纪太小,不懂事,整天就知道玩儿。上了私塾后刘大响依然是上树掏鸟窝、抓知了、网蝴蝶。有时候爬树摔下来,母亲不仅不哄还要斥责他。



私塾里学生有大有小,大欺小是常有的事儿,刘大响不服输就和他们打架。因为年幼,刘大响坐不住,又喜欢动手动脚,搞点小动作,扰乱了课堂秩序,先生就不高兴。对于私塾教的古文,刘大响因不解其意背不出来,先生就用竹板打手掌心。


回到儿时读书的罗口町小学


有一次他和先生顶嘴,被打得很重,小手又红又肿还出了点儿血,回家大哭趁机诉苦告状,母亲心疼,对先生有意见,但还是要刘大响去读书。外婆见刘大响年纪太小,担心读书太早会把脑子累坏了,母亲与外婆争来吵去,最后外婆得胜,决定不让刘大响去读私塾了,留在外婆家玩耍。就这样,刘大响在私塾里没念几天就回来了,由母亲继续当家庭老师,教他读书识字。


李明——辗转港澳广沪的童年

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童年的李明随父亲的工作调动在广州、香港、澳门、上海之间来回颠簸的。1938年,李明的父亲调到了香港九龙海关工作,两岁的李明和家人一起开始了在那里的生活。1941年,5岁的李明被送到香港一家幼稚园,开始接受最初的学前教育。



然而就在1941年底,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香港,12月26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式。李明只记得,在日军进攻香港那天,枪炮声隆隆,他因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了喉咙而没有去幼稚园上学,后来就再也没有去了。


第二年2月,李明一家乘船离开香港,逃难到了广州。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明的父亲工作调动到了澳门,此时已经9岁的李明才算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在澳门进入了蔡高小学读三年级。



石屏——放牛娃终于有学上了

(1934-2016)K-8/教8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0年,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进行到了艰苦的相持阶段。这个时候,石屏已经开始放牛了,大部分时间和其他的孩子玩,而且很顽皮。



一天,三姐的公公何先生在路上遇到石屏的母亲,他说:“你伢子这么大,不能耍皮了,要去读点书。”这位先生是因逃避日寇的轰炸,从县城逃到高石村来的,在这里创办私塾。母亲长叹了口气说:“哪有这个闲钱啊!”说完眼泪不禁出来了,母亲心里何尝不知道呢?“远近咱还在亲戚路上,我看这伢子蛮伶俐的,叫石屏到我那里去读书,我不收你学钱。”何先生说,母亲一听正求之不得,真是千恩万谢。


▲青年石屏。


第二天,母亲就带着石屏来到何先生的私塾,恭恭敬敬地在孔老夫子圣像前跪拜、叩头,又给何先生行了大礼,算是正式启蒙上学了。

石屏在何先生那里领到的“赏”字最多,这是先生奖励学生的一种方法。对每次课文背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他就会用朱笔在一张小红纸上写个“赏”宇,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发奖是石屏最开心、最自豪的时候,因为得了“赏”宇,回家就可以吃一个荷包蛋。


宋文骢——背着弟弟妹妹跑防空警报

(1930-2016)歼10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我小时的记忆中,似乎满街都是难民和伤兵,时常见到的都是焦土和弹坑。日本人的飞机,几乎每天都在头上盘旋,隔三岔五就来轰炸昆明。整个城里的人,每天惶惶不可终日。警报一响,全城的人就乱作一团,大人就带着我们躲警报。我是老大,跑警报时,小小年纪还必须背着弟妹跑。那样的日子,几乎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



“当时,中国也有飞机,但我们打不过人家。中国在地面上也有高射炮,但总是不能把日本人横冲直撞的飞机打下来。日本人的飞机基本都是集群而来,像一群群马蜂,每次来都是27架。这些飞机有时飞得很低,肆无忌惮耀武扬威,我们躲在郊外的田地里,不但能看见机身上血红的标志,有时还能看见日本飞行员的影子!

宋文骢8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日本飞机又来轰炸昆明。他家住在金碧路司马巷巷尾。下午,他跟着母亲跑警报回来,三牌坊和他家附近也被日本飞机轰炸,留下巨大的弹坑和烧焦的房屋。在他家前面的巷口,一群悲愤的人围着一张破烂的席子。这张席子下,是一具被炸弹炸死的老人尸体。他和母亲挤迸人群,跟着众人唏嘘难过不已。他还揭起席子,看了看这位死不噪目的老人。


▲宋文骢院士与陈一坚院士


8岁的宋文骢,从那一刻起,他的心里不知是充满了愤懑,还是充满了仇恨。他默默跟着母亲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他突然对母亲说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去‘东三省’,去炸那些日本鬼子!”


屠基达——种下了要搞飞机的思想种子

(1927-2011)飞机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7年秋天,绍兴火车站建成通车不久,就遭到了日寇的轰炸。当时屠基达正在绍兴县的第二小学上五年级,日本在上海发动8·13战争以后,就西向南京、南向杭州进攻,绍兴危在旦夕。


1939年上初中的屠基达


屠基达的父亲和大哥远在上海谋生,祖母和母亲准备带着孩子们去乡下逃难。那一天,凄厉的空袭警报声才响过不久,嗡嗡嗡的日本飞机就到了。屠基达和二哥不懂事,就跑到屋外去看,忽然看见东郭门上空那边朝城里飞过来两架日本飞机。飞机飞得很低,机身上涂着太阳旗的双翼飞机中,每架上一前一后有两个飞行员,都戴着有大眼镜的飞行帽,上身露在机身外边,几乎连鼻子和嘴巴也看得清。

不一会儿,飞机朝北飞去,轰轰几声,飞机扔炸弹了,然后它大摇大摆地飞走了。我们怎么没有飞机呀?不说高射炮,连步枪也打得下来呀,怎么没人打呢?不是去年全国还掀起向蒋介石献机祝寿吗?飞机呢?屠基达生平第一次接触到的战争就是这种似乎无人抵抗的轰炸。这永生难忘的一幕是屠基达后来有机会上大学去考航空工程系要搞飞机的思想种子。


杨凤田——开心快乐的游戏童年 

飞机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院士与杨凤田院士


杨凤田每逢不上学的时候,就愿意爬到山上,在那绿草如茵的草地上、丛林中,一边放驴、割草,一边用铁夹子捕鸟。每当捕到一只,就非常开心,非常快乐。如果捕到一只活鸟,就小心翼翼地拿回家,养起来;如果是只死鸟,拿回家用火烧着吃;多了就让母亲炒熟了就饭吃。小鸟的肉虽然不多,但吃起来非常香,别有风味。



到了夏天,气温高了,雨水多了,河水涨了,他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屯南的细河里洗澡、玩水、抓鱼,观赏河滩上斑斓的鹅卵石,同样开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棉花开了,一片白茫茫;高粱红了,一片红彤彤。杨凤田在五彩缤纷的田野里,捡棉花、拔花生,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闲时在地里烧些毛豆、花生,吃起来津津有味,尽管嘴巴周围贴满了黑灰,双手成了黑“爪子”,也在所不惜。

冬天尽管寒冷,却挡不住孩子们的身影。杨凤田仍然到室外玩耍。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粪堆,像个小山包。于是孩子们就在这里玩起了“抢山头”的游戏。谁先登上山头,再把后上来的人推下去,谁就可以占山为王了。在同龄孩子中,杨凤田常常是胜利者。另外,撞拐、打箭杆(高粱杆)、玩嘎啦哈,也都是常玩的游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堆雪人、打雪仗,更是让他玩得兴起,全身冒汗。


颜鸣皋——女子私立学校中的唯一男生

(1920-2014)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8岁的颜鸣皋兄弟三人和妹妹们一块随父亲到了汉口,家住在了法租界问题。    

 

哥哥们到了汉口就开始上中学,唯独颜鸣皋的上学成了难题。颜皋此时应该上小学三年级了,但他们家附近却只有一所私立女子小学,再没有其他小学了。如果到其他混合小学上学,路途远,无人接送,父母放心不下。



父亲决定把他和三妹琴仙、四妹杏仙一块儿送到那所名为“心儒”的私立女子小学去上学。为此,还特意托人找校长疏通了一下。校方研究了一番,方答应破例收下。颜皋就成了“心儒”私立女子小学的唯一男生。对于一个生性好动的男孩子,整天和一群女娃娃们在一起,从精神和行动上无疑都是痛苦的。因为颜鸣皋是唯一的男生,又常常成为同学们关注和取笑的对象。


1999年颜鸣皋参观母校


下课了,女生们玩踢毽子、扔沙包、跳方格等游戏,颜鸣皋只能继续趴在课桌上练习题、写大字。久而久之,他的学习成绩就上去了。


期末考试中,颜鸣皋果然考了个全班第一。校长还为他颁发了奖品——一个精致的文具盒。这让妹妹和同学们都羡慕不已。可是,颜鸣皋并没有高兴起来。他总觉得整天混在女同学中间十分别扭,盼着能早一天离开这个女子学校。


赵振业——爱丢衣服的花糊脸小淘气

材料科学家,超高强度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城里的孩子玩的地方是公园、游乐场,农村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乐趣。小时候,赵振业有一群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除了和小他一岁的堂弟形影不离外,还有比他大几岁的伙伴一起玩。



白天爬到树上掏鸟蛋、骑上树梢摘桑葚,晚上打麦场上捉迷藏、跑几里路到邻村去看戏。初夏季节到田边搓麦仁、燎麦穗,到了深秋跑去地里烧红薯、烧豆角。这是一个很有点技术的活计,先在地上挖一个坑,再修整出一个“灶”,在灶上面放着红薯或黄豆角,再用松土封成一个堡,拣来树枝、庄稼杆烧灶,一时烟雾缭绕,烧一会儿后,用脚将炉灶踩蹋,红薯、黄豆角一齐落入灶下被热土掩埋,闷一段时间后,扒出来吃,味道甘美无比。孩子们一个个吃得黑嘴角,花糊脸,扬长而去。


1953年、1956年的初中、高中毕业照


玩起来,赵振业十分投入,十分认真,不仅忘记饥饿,吃饭总要奶奶喊,奶奶找,而且玩热了脱下衣服一扔继续玩,以至玩完了衣服不不知道丢在什么地方了。所以,童年的赵振业是因淘气和丢衣裳而出名。



大师们的童年

其实与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

都有着孩子天性的顽皮

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


大师们的童年

其实与我们非常不一样

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

却遭遇了苦难峥嵘的岁月


我们的童年

孩子们的童年

应当感激他们这一代代人

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成就了

今天我们事业的基石、幸福的生活


祝每一个拥有着和拥有过童年的你

节日快乐!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航空工业院士丛书

手绘/谢志杰    编辑/郑宇航    监制/谢林轩

猜你喜欢

这么多飞机馅的大粽子 你一定没吃过

他驾驭的是我们的攻击-1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直8变身龙王 扑灭内蒙古森林大火

“一带一路”上的航空故事

直19E成功首飞 黑旋风家族首添出口型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