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简评:
我们经常在 Email 中或者其他地方使用「@」符号,这得感谢 74 岁的 Ray Tomlinson,而这个符号的根源,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
说起「@」符号(英语中读为「at」),其他语言的叫法要比英语有趣得多。
维基百科上给出的「@」词条列举了它在 50 多种外语中的名称,其中很多都是对其形状的生动解释 —— 通常是类比动物的网络流行语。
亚美尼亚人称其为「ishnik」,这是「小狗」的意思,大概是「@」像蜷成一团的小狗吧。中国台湾地区称之为「小老鼠」,大陆人则叫它「圈A」,意思是「带圈的 A」。然而,丹麦人更喜欢叫它「snabela」(大象鼻子的形状 A)。
匈牙利人的叫法是「kukac」,这个词意思是「虫子」或「蛆」,最倒胃口了。而意大利人的叫法「chiocciola」(蜗牛)则相对令人愉悦一些。
很有趣的两种称呼是哈萨克人的「айқұлақ」(月之耳)和德国人的「klammeraffe」(蜘蛛猴,或者更准确地说,「粘猴」)。
如果你是希腊人,你会叫它「papaki」,意思是小鸭子。
除了用各种动物名称描述这个符号外,这些外语对「@」还有其它称呼。
比如波斯尼亚人称之为「ludoA」(疯狂的字母A),而斯洛伐克语中则叫「zavinac」(腌鱼肉卷),土耳其语中是「guzelA」(漂亮的A)。
「@」甚至还有特殊的摩斯电码符号,这是一战后唯一加入的新符号,是由点和横杠构成的单一字符,意思是字母 A 和 C:(•--•-•)。
《Netmology》一书中有简略地介绍过「@」符号在电子邮件领域的历史,不过如果想要获得更完整的解读,最好阅读吉斯·休斯顿 (Keith Houston))的博文「神秘符号」(Shady Characters),该博文详尽地介绍了雷·汤姆林森成就这一世界性符号的故事。
在 1971 年,时年 29 岁的这位电脑工程师决定将鲜为人知的「@」符号引入他新开发的电子邮件系统,并使之成为一个核心要素。
汤姆林森于 2016 年 3 月 5 日逝世,享年 74 岁。
对汤姆林森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这个符号在计算机编程中几乎不会用到,同时「@」作为操作简便的符号,又可以将邮件发送给指定域名的接收者。电子邮件在汤姆林森发明他的新式电子邮件系统之前就已存在,但仅用作登录到同一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用户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
此前,「@」在英语中大多用作会计符号,表示商品的价格。比方说用 10 分来买 20 条面包可以写作「20 loaves @ 10 ¢」。
不过,这一符号的重要性可能远远超出汤姆林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