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沪指冲破3100点,这谁顶得住。随着大盘暴涨,很多看空或观望的机构也已经改变看法,逐渐变为多头一族,2018年9月的时候,约三成私募的仓位还处在半仓以下,而目前,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已达到71.99%。大盘狂涨,可绝大部分公募、私募却没有准备,仓位都比较低。情急之下,似乎连大宗交易标的,也开始被“高价”抢筹了。
3月6日,上证指数冲上3100点,再创9个月以来新高。沪深两市合计,又是超万亿的成交额,牛市归来的声音也将看空者鞭策得体无完肤。
谁也不想踏空,尤其是作为机构投资者,为投资人带来利润才是彰显价值的正确方式。有趣的是,踏空机构似乎都开始通过大宗交易抢筹了。
以3月5日的A股大宗交易数据为例,骆驼股份、隆平高科、中鼎股份和晨鸣纸业,都是由机构专用账户买入的,且均为平价买入。当天共用8起平价大宗交易,机构专用账户买入的,占了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卖方营业部均为中国国际金融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
来源:东方财富网
在
2月27日,星源材质竟然出现了溢价率高达12.83%的抢筹交易。成交总量122.51万股,成交总额4030.73万元。卖方是国泰君安华发路营业部,而接盘方是中国银河成都成飞大道营业部。
数据显示,成都成飞大道营业部向来比较低调,近1年来只有两次大宗交易买入行为,距离上一次买入也过了大约8个月时间。这不禁让人好奇星源材质的来历。资料显示,星源材质属于锂电池概念,是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研发、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预计2018年净利润增长幅度88%-97%。
而在近三日的大宗交易中,又惊现俩笔溢价率均超9%的大宗交易。而让人惊讶的是,这笔交易的买卖双方竟然是同一对。
数据显示,3月5日,中信证券深圳深南大道卖出宁沪高速90万股,接盘方是国元证券深圳百花二路营业部。成交金额967万元,溢价率高达9.92%。也是相似的溢价率,3月5日,中信证券深圳深南大道卖出福耀玻璃72万股,接盘方也是国元证券深圳百花二路营业部,溢价率9.68%。这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沪指今天成功站上
3100
点,
在午后冲高的行为中表现的异常坚决。
沪深两市成交量
又
破万亿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A股的回暖,不光让散户的入市情绪高涨,就连在2018年下半年态度谨慎,对A股持观望态度的机构也蠢蠢欲动。上车的如今也早已赚的盆满钵满。对于今年的逼空行情,不加仓等于踏空,毕竟连指数的涨幅都追不上。而仓位的多少也成为影响基金收益率的一大影响因素。一位基金经理曾表示,2018年因重配债券而躲过了股票大跌的基金今年未能及时配置,从而错过了今年的“小牛”行情。另一只年初就开始大幅加仓股票的基金如今已经有了25%的收益。
对于今年的小牛行情,看多者声音明显盖住了看空者。其中以中信建投高调唱多,在2月时就明确表示当前就是牛市的起点,随后又开展了“牛市的旗手”电话会议,喊话沪指下半年要到3500点!而曾被拉横幅堵门的私募机构前海开源也在今年高调唱多,号召机构“全面加仓”,不要错过A股的“黄金十年”,这会儿前海欠投资者的钱估计能还上了。
数据最能证明一切。据国金证券测算统计,截至3月4日,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7.92%,较2018年底提高了2.5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67.38%,较2018年底提升了7.27%。私募的加仓最为明显,据融智评级研究中心数据统计,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1.99%,相比于去年9月份的最低仓位52.61%,上升了将近20%,私募仓位升至过去一年最高水平。
对基金公司而言,2018年年末以来,仓位上升最多的大多是小型基金公司。上升前十的公司依次是东海、国融、弘毅远方、中科沃土、凯石、太平、华润元大、浙商资管、新疆前海联合及天治。而在大中型基金公司中,新华、中邮、建信、财通、富国等加仓幅度较大,在11%至19%左右。
而在2018年9月的时候,私募平均仓位还处在三年新低的位置,其中34.23%的私募处于半仓以下。
A股的火爆点燃了踏空者的情绪,对于没有建仓完毕的机构来说,资金体量大,直接杀入二级市场抢筹势必会抬高股价,为别人抬轿子的事情对于精明的机构来说并不是好的选择。因此,许多机构如今直接采取大宗交易的方式来获取筹码。
据了解,由于时间成本,在大宗交易里面购买股票,往往卖的比二级市场便宜,折价10%都是很常见的行为。
不想做轿夫的机构,便跑到大宗交易里去捡便宜筹码。2019年以来大宗交易额呈现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