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Evernote 涨价引起了付费用户的不满。紧接着,免费用户的登录设备数量被限制为两台,成为了引发 Evernote 用户情绪爆发的导火索。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能在各种平台看到这些「受害者」对于 Evernote 的讨伐。
其中最常见到的一句话是:
是时候给 Evernote 找一个替代品了
。
如果说 A 能够替代掉它的竞争对手 B ,那么它一定是在绝大多数的地方都要比 B 好。这个「好」包括功能、UI、价格等等……
今天,
我想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分析 Evernote 在待办清单、稍后阅读、记笔记、收集等方面做得如何
,并在 AppSo (微信号 appsolution)上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工作以前,我从来没有使用待办清单的习惯,完全是靠脑子记忆。工作以后,发现事情太多太杂,以至于经常会忘记一些事儿,再想起来可能是几天以后。于是,我开始尝试使用待办清单。
在这个过程中,我使用过奇妙清单、滴答清单、
OmniFocus
、
2Do
这四款应用。使用的过程让我觉得很痛苦,原因是设置一个待办事项相对来说有点麻烦,甚至还需要了解 GTD 用法等(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初学者)。
后来发现 Evernote 可以成为一个很轻量的待办清单,它的原理和便签条一样,有一样写一样,做完以后打勾即可。想使用待办事项的新手用户不妨尝试一下。
不过,Evernote 在待办清单这一个行当中,只能算是电子版的标签条,GTD 中非常重要的 Review 这种高级功能是没有的,只能是手动去点开笔记去查看。所以,
它只能满足入门用户,用以培养习惯
。
友情提示: iOS 和 macOS
原生的备忘录
也是不错的轻量级待办清单。
身边有一些朋友喜欢将文章发送到 Evernote 中,将它作为一个稍后阅读应用。
我很不理解,于是问他们,没想到他们给我的答案十分一致:可以直接保存起来呀。
他们需求的重点是,能够直接保存,并不太在意阅读体验。
为什么我会说 Evernote 的阅读体验并不好呢?
首先,稍后阅读应用的长项在于「排版」,如果没有好看的排版,用户真的能认真看下去?
Evernote 在排版这方面和稍后读应用对比只能用不及格来形容
。
其次, Evernote 的笔记并没有「编辑」和「阅读」这两种模式,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选中某句话或者不小心触摸到屏幕(点击鼠标),都会进入到编辑状态,这意味着你需要分散一些注意力去调整回来。
从上面两点来说,
Evernote 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稍后阅读应用。如果你的需求是阅读,那么这里推荐使用 Instapaper 或 Pocket
。
如果你认为它的编辑功能还不错,那么我觉得你需要认真考虑一下——
是否被「印象笔记」这个翻译过来的名字欺骗了?
我一直认为,能够一边用 Word 码字一边进行排版的人很厉害。原因是我个人不太喜欢在码字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去调整排版。同时,我也无法忍受初稿的排版太过糟糕,那种感觉就好像置身于一场「车祸现场」。
所以,我更倾向于使用 Markdown 工具,在尽可能不分散注意力的前提下去照顾到排版。
(微信号 appsolution 后台回复「
Markdown
」获取入门指南和相关工具推荐。)
在我眼中,一款优秀的笔记应用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编辑器简洁,上手难度小
-
排版格式美观
-
编辑过程流畅
-
支持 Markdown 语法
不过很遗憾, Evernote 几乎是我眼中的反面教材。排版混乱、编辑栏功能复杂、编辑时偶现卡顿、同步速度较慢。上述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Evernote 在做笔记这个方面又是不及格的。
如果你对它的编辑器也无法忍受,还是赶紧换一个工具码字吧
(
微信号 appsolution 后台回复「
写作
」有相关推荐
)
,别委屈了自己。
占有欲是动物的一种天性,在自然界生活的动物会将食物贮藏到自己的洞穴里面,以备应对食物缺乏的季节。
收集才是 Evernote 这款产品的核心功能
,它能很好地满足「吃到嘴里才是我自己的」这种心理。
它可以收集包括网页、图片、PDF、读书笔记、邮件、发票、会议记录、名片等等等一些东西。在绝大多数带有分享功能的应用里面都能看到「分享到 Evernote」这个选项。
你可以很方便地将你想要保存下来的内容,发送到自己的 Evernote 中,以便后续查看。
正因为有了这些第三方应用的支持,使得 Evernote 能够很快速地以「收集」之名组建了自己的生态圈,让其它竞争对手只能望其项背。
虽然,
现在有一些笔记应用也有「收集」功能,但在这个方面,它们和 Evernote 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是因为 Evernote 的整合能力强吗?我认为并不是,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个需求,并在正确的时间点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牢牢占据了头把交椅。
我对于 Evernote 的依赖仅限于「收集」和「整理」
,「收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方便进行检索,形成自己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