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我们99.99%的人,没有才艺,所以我们就负 ... ·  21 小时前  
二少爷小地盘  ·  高位卖房赚了800万,你们会拿去做啥? ·  21 小时前  
财宝宝  ·  半个小时?你老公是奥特曼啊?-2025010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这位设计出巴黎卢浮宫的百岁美籍华人,在日本建了一座「桃花源」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3-29 08:08

正文

本文转自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


PART A

他让陶渊明的「桃花源」成了现实


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画面可是多少人心中的梦境。



「这个人把『桃花源』变成了真」


这个人把「桃花源」变成了真有一位中国人在日本将这一画面变成了真实场景。这位「陶渊明」就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



PART B

他就是 100 岁高龄的设计师——贝聿铭


这位永远都带着笑容的和谒可亲的「爷爷」就是贝聿铭。



你可能没听过他名字,但你一定见过他的作品——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生于 1917 年的他,今年已经有 100 岁高龄,他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倾其一生用匠心,向世人呈现了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所以在他的建筑里常看到有中国元素的影子。



如果你到苏州去旅行,就会看到拙政园与忠王府之间,夹着一座非常现代的却又与周围,两座古典园林融为一体的建筑,那是苏州古城的著名景点——苏州博物馆,而设计出这座杰作的就是贝聿铭。



贝聿铭 10 岁时随父亲来到上海,18 岁前往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55 年,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



到了 1988 年,他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地平线,这也标志着他向自然的回归,和对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憧憬。



在「建筑艺术」深入人心的过程中,贝聿铭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 年,贝聿铭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



PART C

走进这座日本桃花源——美秀美术馆


世界多个国家都有贝聿铭的作品。19 年前,贝聿铭在日本京都滋贺县,向世人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



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这座在山中被自然淹没的美秀美术馆是一座公共建筑,是由日本一个鼓励人们在精神上追求美的组织——神慈秀明会投资修建的。



贝聿铭认为客户这样的一个背景,建筑本身应该是比较「隐」的状态,所以参访的路径就变得至关重要。



「走进『桃花源』」


进入这个博物馆,必须先沿着一条 6 米宽、 300 米长的山坡道往上走。这条山坡道上有着郁郁葱葱树木的,随着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廊。


▲ 京都滋贺县的山林深处,原本无人问津


接着,你会看到一个看不到尽头的、两百多米长的弯曲隧道。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到了樱花季的时候就变成了粉分的少女系,夜晚灯光的照明又表现出高冷的气质。



走到隧道深处,忽然豁然开朗,玻璃屋顶的美秀美术馆,伫立在眼前。



走出隧道,踏上一座吊桥,44 根放射状的银线向天空展开,组成一座 120 米的吊桥,同时也将视线集中到桥末端的玻璃建筑。



现代的索桥给人轻盈的视感,像是漂浮在山林之上。



5 米宽的吊桥跨越了 50 米深的山谷,谷底及四周长满青翠的树丛,绿意盎然,现代科技与自然完美的结合。



从最开始的坡道往上走,给人的心里上也营造了一些崇高的地位。再通过隧道,形成神秘的感觉,走出隧道豁然开朗,再穿过高空索桥,桥四周的风景也是不同视感。



3 段不同的路程给人完全不一样的,视觉、触觉、听觉等五感不同的体验,像桃花源中的渔人一样,寻寻觅觅,找到「世外桃源」。



「80% 都埋藏于地下」


这座建筑被称为「世外桃源」。不仅仅是因为掩映山脉中,雾起云绕,若隐若现。



还因为这座建筑 80% 的空间,都埋藏在了地下,这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谦虚地隐蔽在万绿丛中,与自然之间本来应有的比例和谐调。


穿过索桥看到的建筑就是这座小小的玻璃材质、传统样式的小房子而已。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有没有卢浮宫金字塔的影子,其实那都是天窗(这元素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也可看到)。



走进馆里,宽阔大厅,朴实的大理石墙、高耸的三角玻璃屋顶和一枝枝整齐横摆的遮阳木杆,展示出建筑物不同凡响的格调。



回头一看自己的寻探之路也是如诗如画,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框景(儿时生活场景的元素在贝聿铭的设计中反复出现)。



站在美术馆的大厅,隔着 6 片玻璃,就能看见窗外已经年过 150 的迎客松被连绵不断的山林衬托着——这树是特意从关东的埼玉县运来的。


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里的常用的手法——借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



「毫无保留地把山谷景观收纳进美秀,是为了让自然也成为美秀的展品。」


——贝聿铭


「让光线来做设计」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空间感及开放感被四周山脉的景色影响下变得更广。



明亮的感受,开放的空间,室内可领会到美术馆室内环境而产生的戏剧性变化,阳光从屋顶装有现代设计的百叶窗板的天窗中,进入宽敞的接街处,照亮了蜂蜜色的石灰石墙,带来一种温暖的光芒。



 光线强烈时,多面影像重叠,美术馆通透的像个砖石。



屋顶的三角形影子与墙面照明灯、楼梯扶手彼此呼应,光阴的交错、时间的流逝,不同时段所营造出建筑不同的氛围。



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也许会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



菱形的灯具、几何形的天窗、地砖的拼花及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的墙面——不论从形式、色调上都是那么的和谐。



贝聿铭擅长反复运用几何形,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达到极致。


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间。



我并不是设计一个单纯而空洞的建筑物,美术馆迎接的是全世界。因此,要以国际性的收藏为目标。


——贝聿铭在设计美秀美术馆的时候表达过的理念



在日本美秀美术馆周边,满山遍植苍松与香枫,散布着多处人文古迹。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高古幽远的意境,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美术馆是建筑上两方向的壮丽体现:建筑物矗立于自然中,同时变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贝聿铭



「看展览本身,就是一场展览」


从最初林荫坡道、穿过隧道,走过索桥,再眼前一亮,三段不同的路程看到玻璃般的建筑,再到室内开放的空间,给人明亮的感受,再加上不同氛围所呈现出的产品。


贝聿铭已把建筑作为一件展品,并把看展览本身,变成一场展览。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


——林语堂先生解读美秀美术馆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 niuniu-fengmaniu


每日正午十二点,和日站站长说一句:「设计说三个字,站长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365 天,365 句经典,我们相约每日正午时分,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