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7日凌晨,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1.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的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
此项计划将支付疫苗和医疗用品的费用,并向家庭、小企业、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新一轮紧急财政援助。
该法案将把每周400美元的联邦失业补助计划延长至8月29日,还将在不降低收入门槛的情况下,向大多数家庭每人发放1400美元,同时将在疫情期间帮助那些在支付房租和住房抵押贷款方面有困难的人。
此外,该计划还将为新冠疫苗接种和分发提供200亿美元资金,为新冠病毒检测提供500亿美元资金,为地方政府提供3500亿美元资助金。
拜登在提出该法案时,曾计划将最低工资提升至每小时15美元。但参议院议员伊丽莎白·麦克唐纳于2月25日裁定,提高最低工资的计划不符合预算协调方案规定,不应将其包括在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之中。
如果提高最低工资的方案通过,再叠加以高额的刺激政策,那么美国的通胀率很可能会大幅上扬。
但从目前来看,通胀预期并不会不断走高。
此后,该计划将交由参议院审议。由于可能会遭遇反对大幅扩张财政赤字的议员的抵制,该计划最终能否获得参议院批准仍然存在较大变数。
福利过量可能会导致通胀高企、经济走向衰弱。这在美国历史上早有前车之鉴。
20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滞胀”时代,彼时可能是美国战后最为灰暗的时代。“滞胀”表面上是由石油危机导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但实质上是由60年代财政超支所带来的副作用。
60年代初肯尼迪上台,任期内奉行“新”边疆政策,扩大社会福利。
而后约翰逊上台,宣布“无条件地向贫穷宣战”:
-
推出两项新的医疗保健计划,即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补助计划
-
扩展针对短期行动不便的工人的社会保障伤残保险的范围
-
大幅增加社保退休和伤残福利
-
对受抚养子女家庭援助计划进行30年历史中最大规模的扩展
-
向那些鼓励人们主张“权利”的反贫困活动人士提供资金
约翰逊将“新边疆”经济政策推行到极致。
1964年,他签署了减税法案,将此作为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措施,同时逼迫美联储将利率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当减税措施和低利率开始产生通货膨胀压力时,约翰逊进一步采取逼迫和操控的手段。
他通过释放政府储备惩罚涨价的铝业公司,通过限制出口惩罚铜业公司。在1968年,联邦赤字达到251亿美元,甚至超过1963年至1967年的赤字总和。
尼克松则是对免费社会福利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展。国会通过了诸多新的福利计划,例如学校免费供膳、增加失业救济、提高残疾人福利。免费社会福利的总额增加了10%,并将免费社会福利额度与通货膨胀率自动挂钩。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免费福利年度总支出增长率实际上比约翰逊在位时期高20%。到1971年,免费福利支出已超过国防支出。
不断提高的社会福利以及更高的工人工资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社会生产力却没有相应提高。
在1960年至1973年的13年间,全美商业领域每小时劳动产出增长了51%,而在1973至1986年的13年间,增长率还不及前者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