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角兽智库  ·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2月投资策略:关注AI ... ·  3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大摩:“空头”也改口了,看多并上调MSCI中 ... ·  3 天前  
洪观新闻  ·  阿里巴巴美股涨近10% ·  3 天前  
洪观新闻  ·  阿里巴巴美股涨近10%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招商研判:2024外商投资新趋势新信号,一线城市压力大!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9-11 07:00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今年以来,不乏关于外资能否持续投资中国的担忧。为留住外资,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市场环境。当前,外资正在出现一些不同以往的新趋势新变化新信号,值得各地招商引资人员研判, 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最新相关资料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9 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24 年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商务部宣布,将在电信、医疗、旅游、服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

如何看待 2024 年以来的外资波动?外商投资中国呈现何种趋势?吸引外资,哪些城市表现亮眼?城市数据为观测外资动态提供了独特视角。全国城市中,作为城市群“四极”的京津冀( 13 个城市)、长三角( 41 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城市)、成渝经济圈( 15 个城市)共 80 个城市的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 7 成。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收集了此四大城市群的共 80 个地级市(其中 32 个城市无数据)、 4 个直辖市和 6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四川省无数据) 2024 年上半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并开展分析。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认为,外资目前处于观望之中,正在酝酿新的投资战略。

01 外资波动首要原因可能是“挣钱比较难了”

1 展示了近 40 年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增长率的变化。其中 2023 年是十年来外资从增到降的一个转折点,当年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 8.0% ,按截稿日期 9 8 7.09 美元汇率折算下降 15.4% 2024 年总体延续了跌势。

数据来源:《中国外资统计公报 2023 》提供了 1983-2022 年的数据, 2023 年数据为作者根据 2023 年商务部数据按美元 7.09 汇率折算而来。

解释外资波动有很多说法,比如历年基数较高,债务风险加大,营商环境需改善,全球经济不景气,地缘政治紧张等。这些是周期性、结构性因素,短期内难以发生质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告诉澎湃研究所,当年外资进入中国增速最高的时候(作者注 : 参考图 1 ,历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1992 年增长了 152% )并非是中国法制环境最好的时候,也并非是全球经济预期最好的时候;当下外资波动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商业竞争加剧,利润变薄,“钱难挣了”。

的确,相比“内卷”“ 996 ”的民营企业和在个别产业有特殊优势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外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好。 2022 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6% ,而规上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商)工业增加值下降 1% 2022 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13.6% ,而私营工业企业增长 1.1% ,国营工业企业基本持平( -0.1% )。

对外资来说,经营困难,环境不确定性大,要观望;观望之中,要调整投资策略。结合进一步城市数据,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外资调整投资策略变化趋势有:偏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方式本地化、来源国多样化和投资单位轻资产化。

02 一线城市面临“稳存量”和“搞增量”的双重压力

纵观 2024 年上半年四大城市群数据,最直观的发现是外资规模较大的城市普遍为负增长。以表 1 为例,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九个万亿级城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其中,仅有杭州保持了 3.9% 的正增长。而相比 2023 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速为 13.04% ,目前增速也有放缓。

珠三角的可用数据中,引资规模最高的惠州和深圳 2024 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分别降低了 38.2% 54.9% 。京津冀的绝对增长极北京降低了 62.1%

外资存量较高的城市难做增量,一个大背景是一线城市往往以金融、房地产、科学技术研发和服务业为吸引外资的主导产业,而当前金融、房地产产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科技研发开辟新型举国体制,社会零售消费增长承压,中国本地企业竞争激烈等因素,这些领域的外资正在重新评估在中国的战略。

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正在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热点。 2024 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 29.1% ,但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较去年同期提高了 2.4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 2.4 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 87.5% 43.4%

虽然外资也在积极布局高技术制造业,但传统外资行业的衰退抵消了一部分新行业外资的增长,所以外资整体情况取决于“旧动能”和“新动能”的比较情况。

以沪杭为例。沪杭是长三角引资规模前二的城市,也是全国引资规模前二的城市。上海极力稳住存量,发力增量。比如,有报道称上海上半年一系列外资大项目纷纷落户,其中既包括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等金融类优势项目,也包括特斯拉临港超级工厂这种高技术制造业项目。

但总体而言,上海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中,第三产业占比高达 93.11% ,而第三产业外资却比去年同期缩水 22.8% 。特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了 -37.5% 。因此,虽然制造业外资增长达到 45.3% ,但因为工业占外资整体比例太小(仅为 6.89% ),因此上海外资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 20.2%

相比之下,杭州实际利用外资中制造业占比超 62% ,而上半年杭州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超 197% 。官方报道称,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成为引资“利器”。“新动能”占比更高,增长更猛,从而保住杭州了外资总体 3.9% 的正增长。

03 外资基数较低的城市迎来“后发优势”

相比一线城市,外资基数较低的城市迎来“后发优势”。表 1 所示,长三角城市群中,引资规模低于四千万美元的 11 个城市中有 8 个城市的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了正增长。京津冀城市群,天津( 15.2% )和河北省( 14.2% )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河北省内引资规模较低的唐山市( 2.7 亿美元)增长最多( 114.3% )。珠三角城市群,上半年引资规模仅 1.1 亿美元的肇庆市增长 13.5% ,是唯一正增长的城市。成渝城市群中,重庆市( 6.2 亿美元)是直辖市中外资规模最低的(参见表 2 ),而它实现了增速 108.7%

“后发”城市如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等吸引外资的“旧动能”原本就比较弱,现在通过大力布局最前沿的高技术制造业,只要招商局拉到几个大投资项目,就能实现亮眼的外资正增长。

比如 2023 GDP 在珠三角垫底的肇庆市 [1] 2024 年上半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3.5% ,是珠三角公布数据的城市中唯一正增长的城市。肇庆市当前的外资招商“聚焦新型储能、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研发等制造业行业,瞄准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布局。”官方称,可以为优质外资企业定制高端厂房。

再比如安徽亳州市 2023 年省内 GDP 排名中段,在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中排名相对靠后(参见表 1 )。而 2024 年亳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为 24.5% ,在长三角排名第三。参考历年数据,亳州外资也以工业项目为主。亳州近期出台政策,将围绕现代中医药、高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对于实际使用外资达到或超过 100 万美元的企业,政策规定每美元可获得不超过 0.01 元的补贴,补贴上限为 50 万元。

04 外资有本地化、多样化、轻量化的趋势

外资除了转向高技术制造业、青睐“后发”城市之外,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地也发生了变化。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虽然投资额下降了,但是外资企业增多了。 2024 1 6 月,中国虽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29.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