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超3600只个股上涨! ·  昨天  
首席商业评论  ·  雷军为何会公开惦念大S? ·  2 天前  
四川商务  ·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超过万亿美元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终于通了!美国悬了?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2-05 17:55

正文

来源: 瞭望智库(zhczyj)作者:石宏


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中俄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的大事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和中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都具有很积极的意义。这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经贸领域推进的又一成果。


如此一来,极为看重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美国,对中国还有吸引力吗?


1
中俄天然气谈判前后长达20年之久




“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是根据中石油与俄气在2014年5月21日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修建的。


根据合同双方商定,俄气从2018年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对华供气,最初每年供应50亿立方米,以后供气量逐年递增,直至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俄气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合同估价4000亿美元(约合2.8万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全世界能源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概况图)


现在,“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全线注气,虽然在时间上比合同商定的晚了一年,但仍是一个大好消息,标志着俄罗斯天然气将正式从东线开始对华供气。


回顾一下中俄围绕着俄从东线对华供气的谈判,会令人生出很多感慨。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天然气谈判前后长达20年之久。


最初是俄罗斯表现积极,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俄方希望加速发展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资源,于是主动找中国洽谈从东线对华供气。 1994年,中俄签订了 《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 但当时中国的能源需求并不紧迫,因为中国在1993年才刚刚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很小。 而且当时中国国内的环境压力也不突出,主要能源还是煤炭,煤炭资源在中国又十分丰富。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高速发展,中国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环境压力又逐年上升。 在此情况下,中国对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天然气消费年增长率几乎都在两位数,但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却与需求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大的缺口。 例如,在2004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40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消费量为415亿立方米,缺口很小; 而到了2014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308亿立方米,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则达到了1816亿立方米,绝对消费量达到1761亿立方米,同年天然气进口量为59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2%(以表观消费量为参考)。


所以,在2004年之后,中国开始对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但俄罗斯这时却不积极了,主要是在2002年之后的数年间,国际油价一直上涨,于是俄方的能源开发重点偏移了,不再提远东能源开发了,俄罗斯在能源出口上开始面向全球布局,而中国在其能源布局中算不上举足轻重的客户。


直到2007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天然气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俄罗斯才在态度上出现松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是又一个推动时刻,之后欧洲天然气市场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俄方态度进一步松动,但在天然气价格上与中方期望仍然相差较大,谈判虽有进展,依然缓慢。


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14年初,由于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政治上遭到了空前孤立,经济上又遭到了西方全面制裁,于是俄方迫切希望和中方达成协议,谈判因此取得了重大进展。


此外,美国在页岩油气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被外界认为是俄罗斯迫切想和中国达成天然气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在页岩油气技术突破之后,油气产量开始大幅增加,尤其是天然气产量处于激增状态,不但能满足美国国内需求,还开始计划对外出口,这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


而从中俄双方在2014年5月21日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来看,属于双方共赢,价格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并非哪一方明显占了便宜。 对俄罗斯来说,从此有了一个重要而稳定的天然气出口对象; 对中国来说,则进一步拓宽并稳定了天然气供应渠道。 这份合同的签署,也使中俄两国的战略互信进一步加深,并为两国在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扎稳了基础。

2
俄罗斯作为中国长期气源地没有任何问题




在国内对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远大于国内产量的情况下,进口补差是必然选择。


将俄罗斯作为天然气进口地,并且为此和俄方进行长达20年的谈判,主要在于俄罗斯作为气源地有 两个优势:


一是俄罗斯储量巨大,能够满足对华供气的长期需求。


二是管道供气方便、稳定。 通过管道供应天然气无疑是最便捷的,而且供气的稳定性以及成本都要优于液化天然气(LNG)。 而中俄两国有很长的陆地边界,因此建设输气管道是必然选择。


(资料图:俄罗斯一侧对华输气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


不过,俄罗斯天然气储量到底有多少,在世界天然气总储量中占比又是多少,不同机构发布的数据却有很大差别。


俄气1996年的一份内部资料透露,全世界已证实可开采天然气总储量为142万亿立方米,俄罗斯占33.8%,接近48万亿立方米; 美国《石油与天然气杂志》(周刊,OIL & GAS JOURNAL)2005年终号公布的世界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为173.08万亿立方米,俄罗斯占世界总储量的27.5%,约为47.57万亿立方米。 这个储量数据与俄气在1996年内部资料所称的储量数据几乎没有差别,只是占比减小。


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18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占全球探明可开采天然气储量总量的18.1%,为35万亿立方米。


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在今年2月27日接受俄媒采访时称,根据目前的产量计算,俄罗斯拥有超过100年的天然气储量。 而俄罗斯在2018年的天然气产量是7250亿立方米,那么以此推算储量至少在72.5万亿立方米,这是个十分令人惊讶的数字。


尽管数据不一,但有一点没有争议, 那就是俄罗斯的可开采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位。


即使是最低的35万亿立方米储量,也明显超过中亚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土库曼斯坦(BP给出的数据是24.3万亿立方米)。 而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的70%左右分布在西西伯利亚、10%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即使按照最大供气量——每年380亿立方米计算,30年总共才11400亿立方米,仅占恰杨达气田和科维克塔气田已探明可开采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因此,从天然气储量角度分析,俄罗斯作为中国长期的一个气源地是没有问题的。


3
美国挑起争端,中美天然气贸易阴霾浓重




美国天然气储量在世界上名列第五,已探明可开采储量为10.4万亿立方米。 在天然气产量方面,美国在2009年就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自此之后,这个头衔一直没有旁落。 而且美国天然气年产量增长很快,2018年达到了8317.8亿立方米,比第二名俄罗斯高出1067.8亿立方米。


美国天然气的储量很大程度上是来自页岩气,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主要是页岩气技术突破。 在美国的天然气产量里,50%以上来自页岩气。


美国天然气年产量的快速增加,给世界能源格局带来了很大变化。


2016年之前,美国天然气年产量虽然已经多年超过俄罗斯,但国内天然气需求量也很大,所以天然气生产都是自产自销。 由于天然气年产量增加快而消费增长慢,美国在2015年5月起开始出口天然气,2016年底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美国北邻加拿大不缺油气,南边邻国经济又一般,因此美国在陆地上铺设的天然气管道只有面向墨西哥。 要想对天然气消费最旺的欧洲和亚太国家出口,就只能用液化天然气船来装载,横跨两大洋出口液化天然气。 在价格上,美国液化天然气全球最低,比欧洲进口均价低60.74%,比东北亚进口均价低66.41%,颇有竞争力。


因此,在美国出口液化天然气之后,中国迅速成为重要买家。 2016年从美国的进口量为4.9亿立方米,2017年从美国进口量达29.2亿立方米,增幅达6倍,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第三大进口国,仅次于韩国和墨西哥。


(2016年8月,第一批来自美国本土48州的液化天然气抵达中国)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石油与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出口商切尼尔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气贸易框架协议,并且国家能源集团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政府签署了共同开采美国西弗州页岩气的备忘录,20年内总投资837亿美元。


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中美两国将会在天然气领域实现共赢。 然而, 美国在2018年主动挑起贸易争端,导致情况完全改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