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rchrace  ·  上海和睿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SALT Architects|南非水源管理补给厂 ·  2 天前  
archrace  ·  Triptyque 新作 / ...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上海/杭州招聘 | 否则建筑 ... ·  5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MVRDV|曼谷设计周 – Mega Mat装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 | 以“文化定桩”开展公共空间设计、营造乡村特色风貌的黄岩实践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5-24 17:58

正文

本文字数: 3400字

阅读时间: 约7分钟

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 《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 指出:“规划应深入挖掘村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并且“要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塑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通过对村庄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精准提炼,实施“文化定桩”,把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与乡村空间设计“嫁接”起来,从而营造村庄公共空间特色风貌,为组织乡村社区公共活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空间载体。这不仅为村庄规划赋予文化灵魂,切实提升规划的质量,而且对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环境“三位一体”整体发展带来实效。


“文化定桩”是村庄规划的灵魂


“文化定桩”指通过对地方各类型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确定乡村物质空间和精神内涵的主题,以统领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环境的各项实践。文化是乡愁的载体,更是乡村的灵魂。村落的建筑和空间环境是历史文化的外化表现。对于传统村落的规划、修复和改造,首先进行的是文化的挖掘与定位,挖掘和确立一个乡村独有的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定桩”,就是要寻找到村民的文化认同点,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祖庙、祠堂、风俗、手艺等。通过修复、重建或新建当地村民认同的文化传承点,结合当地风情习俗,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文化设施,导入先进文化与时代道德风尚。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通过挖掘南宋时期“柔川书院”历史文化内涵,确定“耕读致远”文化品牌,集“崇尚英雄”、“太尉殿”道家养生文化、柔川黄氏宗亲文化等在内的系列内容,融合于社戏广场、书院广场的乡村空间设计和营造。自2013年以来,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持续为沙滩村村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指导。黄岩区屿头乡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公共空间营造是村庄规划的核心


作为一个让人向往的乡村社区,必定要具有文化凝聚力。文化凝聚力不仅体现在文献中,还体现于物质空间。村庄公共空间正是承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从而实现文化凝聚力的重要物质空间。它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家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是促进各种城乡要素流动聚集的重要场所。

当前,村庄公共空间设计和特色风貌营造的任务迫在眉睫。过去历史上形成的村庄公共空间,无论是功能还是空间形态,大多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结构和功能特征。由于快速城镇化给当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带来巨大变化,不少地方乡村的物质空间环境受到很大冲击,村庄公共空间衰败,乡村社区的公共活动缺乏物质载体,文化凝聚力缺失,乡村社区的氛围越来越淡漠,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要想让村庄改造更新快出成效并获得村民的认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改善村庄的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在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改善一处公共场所,即营造一处村庄公共空间是首选的路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社戏广场成为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场所,中央电视台2023年跨年晚会节目摄制地之一。它以因地制宜的独特空间设计,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风貌,营造出具有标志性的村庄“会客厅”。黄岩区屿头乡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把乡村历史文化内涵与村庄公共空间相嫁接


村庄公共空间设计和营造必须要与乡土文化特色紧密结合。村庄公共空间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地的乡土文化和特色主题相关。如果村庄公共空间没有乡村文化主题,那么它就缺少了场所精神,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因此,要深入实地调研、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包括但不仅限于乡村的历史故事、著名人物、重要事件、红色文化、英雄人物等特色主题。乡村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村庄公共空间场所精神塑造的重要资源,比如古建筑、古桥、古塔、古树等文物古迹,比如 地方 手工艺、戏剧、传统特色小吃等等。只有把乡村历史文化特色赋予村庄公共空间的设计营造,才能从根本上奠定村庄公共空间的人文性、独特性,营造出特色乡土风貌,才能让村民重新建立家园的自豪感,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城市要素流向乡村,为乡村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良机。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社戏广场为一年一度农历十月“太尉殿”社戏演出提供了舞台(左),也为柔川黄氏圆谱庆典等乡村文化活动提供了绝佳的场所(右)。黄岩区屿头乡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让村庄公共空间承载乡村“文化经济”功能


把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和产业经济紧密联系,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村庄公共空间成为乡村文化经济发展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中指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和营造上,就要充分体现乡村历史文化内涵或特色主题,同时,把乡村文化和旅游经济、提供就业等有机结合,满足村民和游客、日常活动和社会团队节假日活动的多种需要,实现乡村文化和产业经济有机统一。为此,要重视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使城市居民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在乡村得以满足。通过城市要素导入乡村,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提高收入,同时也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乌凤阁广场成为文化机构举办活动的优选场所,右图是汉服相亲会的活动一景。杨贵庆团队规划设计,黄岩区宁溪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把握村庄公共空间设计和营造的几个要点


一是村庄公共空间的尺度要适宜。 根据村庄既有的建成环境和土地使用性质,须因地制宜,不大拆大建村民的既有住宅,不搞城市类型的广场。由于各地的村庄规模大小各异,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文化特征多样,因此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总体原则是:对于规模较大的村,公共空间的尺度不宜小,而规模较小的村,公共空间的尺度不宜大。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社戏广场空间设计综合了地形地貌条件、山体景观环境、场地功能配置、乡村建设风貌等多种因素。杨贵庆团队供图。

二是要在村庄规划的一开始就着重考虑村庄公共空间的选择。 以公共空间为中心,谋划村庄整体开放空间系统,串联村庄文化景观步行系统,为高品质的村庄规划奠定格局。通过精心选择一处公共空间,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建设中,村庄公共空间的选择也可能会碰到少量村民的住宅,在各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少量的拆除安置也是必要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头陀村,位于中心的究际广场成为头陀村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系统的核心,奠定了独特的乡村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杨贵庆团队规划设计,黄岩区头陀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供图。

三是要做好村庄公共空间的配套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1)多个通道。出入便捷,提供与村庄主要步行道路相连且多个进出通道,便于日常使用和组织主题活动。(2)就近停车场。满足城市人自驾车和机构组团大巴车的停车需要。(3)公共厕所。应在距离公共空间5分钟左右的步行范围内设置,其布局和方位要结合公共空间的总体功能要求。(4)休闲廊椅。提供座椅休息和避雨功能,满足人群户外活动需求,利于增加公共空间的聚合力。(5)照明设施。夜间照明不仅服务村民,而且也为城市要素向乡村流动做好准备。夜间照明设置也提供了乡村旅游活动的更多拓展空间,引导多元消费活动。(6)分类垃圾箱、标志牌、引导牌等。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高桥街道瓦瓷窑村,社戏广场成为村庄核心公共空间,综合考虑了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杨贵庆团队规划设计供图。

总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要从“发掘地域资源资产优势”开始,“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资产关系,扎实开展田野调查”,“不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方法,避免造成‘千村一面’”。建议以“文化定桩”为工作方法,开展乡村空间设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村庄公共空间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既凸显了乡村特色风貌,又赓续发展了乡村历史文化内涵。


作者: 杨贵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 山地城乡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教指委委员
指导: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自然资源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