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云
学术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广东成立新机构,信号强烈 ·  2 天前  
简七读财  ·  过去100年,这类资产更赚钱 ·  2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只赚不亏: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 ·  2 天前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只赚不亏: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英特尔,偶像的黄昏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一个人最大的不靠谱,是沟通没有形成闭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云

青岛科技大学ACS Catalysis:焦耳加热助力IrNi合金催化剂,位错强化实现高效水分解

科研云  · 公众号  ·  · 2025-02-18 00:00

正文

▲通讯作者:刘治明、李慧芳、王鹏

通讯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DOI: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4c06833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链接)

电催化水分解是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生产技术,涉及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两个关键半反应,但它们存在较高的能量障碍,限制了水分解效率。贵金属催化剂因其高活性和可调节的电子结构在优化反应中间体吸附能量方面表现出色,但成本高昂和资源稀缺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通过掺杂或合金化引入过渡金属,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调节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升催化活性。然而,构建具有高活性位点的贵金属基催化剂仍是挑战。应变工程作为一种前沿技术,通过引入位错缺陷优化金属位点的电子结构和化学环境,形成高活性区域。但位错在常规热处理中易移动和湮灭,而在快速冷却等非平衡条件下形成的位错缺乏稳定性,难以长期保持活性。因此,稳定位错是催化领域的重要挑战。




论文概要


2025 年2 月1 0 日,青岛科技大学刘治明教授、李慧芳教授、王鹏副教授等在 ACS Catalysis 期刊发表题为“Frank Partial Dislocation Pinning Effect Engineered IrNi Alloy Nanoparticles for Water Splitting ”的研究论文。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位错形成与强化的新型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且稳定的Frank部分位错的IrNi/N–C催化剂。通过快速焦耳加热技术,首先在超小IrNi纳米颗粒中引入大量位错缺陷,随后利用Ir和Ni原子半径差异所诱导的固溶强化机制,实现了对位错的动态钉扎与稳定化。实验与理论分析表明,这种热力学强化的位错在IrNi纳米颗粒中诱导出显著的压缩应变场,优化了电子结构,并调节了金属中心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特性,从而显著提升了HER和OER的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展现出优异的整体水分解活性(10 mA cm⁻²时分别为1.46 V和1.53 V)和卓越的稳定性,远超商业Pt/C||RuO₂催化剂。这一成果不仅为构建高性能双功能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合金催化剂在应变效应领域的应用拓展了方向。




图文解读


图1展示了IrNi/N–C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其位错形成与强化机制。首先,通过Schiff碱的脱水缩合反应合成氮掺杂的有机聚合物碳载体,随后在该载体表面螯合等摩尔比的Ir和Ni以及过量的Zn。在非平衡超快热冲击条件下,通过焦耳加热在3–5秒内将温度迅速提升至1500°C,诱导Zn的升华。这一过程不仅因Zn的爆炸性喷射在碳基质中形成空腔,还促进了晶格空位的产生。这些空位随后被Ir和Ni原子占据,通过晶格攀爬机制引发位错,尤其是Frank部分位错的形成。为了增强IrNi纳米颗粒中位错的稳定性并提高催化剂的导电性,将IrNi纳米颗粒在900°C的H₂/Ar气氛中进一步强化。这一高温处理过程不仅牢固地将IrNi合金纳米颗粒锚定在碳载体表面,还通过固溶强化机制进一步稳定了形成的Frank部分位错。ICP-OES分析结果表明,Ir与Ni的摩尔比接近1:1,表明成功合成了IrNi合金。此外,还合成了不含Ir和Ni源的Ni/N–C、Ir/N–C和N–C催化剂用于对比分析。

图2对IrNi/N–C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IrNi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氮掺杂的碳载体上,平均粒径为5–7纳米。高分辨TEM(HRTEM)揭示了IrNi合金中丰富的位错缺陷,尤其是Frank部分位错。这些位错导致晶格压缩,如(111)晶面的晶格间距压缩至0.208纳米,比标准IrNi合金小3.25%。几何相分析(GPA)进一步证实了位错引起的压缩应变效应,优化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

图3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IrNi/N–C催化剂的电子结构。XRD显示IrNi/N–C的晶格参数因Ni的插入而收缩,与TEM结果一致。XPS表明Ir和Ni之间存在电子转移,Ir的价态降低,Ni的价态升高。这种电子重新分布优化了催化剂的表面电子性质,增强了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催化效率。

图4展示了IrNi/N–C催化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电催化性能。在0.5 M H₂SO₄中,IrNi/N–C仅需15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 cm⁻²的电流密度,显著优于Ir/N–C和商业Pt/C。其Tafel斜率低至17.32 mV dec⁻¹,表明快速的反应动力学。此外,IrNi/N–C在OER中也表现出低过电位(295 mV)和小Tafel斜率(60.23 mV dec⁻¹)。在整体水分解中,IrNi/N–C仅需1.46 V(酸性)和1.53 V(碱性)即可达到10 mA cm⁻²,远低于商业Pt/C||RuO₂。稳定性测试表明,IrNi/N–C在24小时内保持优异的性能,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图5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讨了应变效应对IrNi/N–C催化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压缩应变显著降低了水解离和氢吸附的能量障碍,优化了Ir和Ni活性位点的吸附能力。例如,-10%应变的IrNi合金在水解离过程中表现出最低的能量障碍(0.96 eV)。此外,应变还导致d带中心下移,减弱了H*的吸附强度,从而提高了HER活性。这些理论分析为IrNi/N–C的高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结展望


总之, 本研究创新性地制备了富含局部增强Frank部分位错缺陷的IrNi双原子合金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高效的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结果表明,非平衡超快热冲击赋予了IrNi纳米颗粒超小尺寸和丰富的位错缺陷。随后的固溶强化过程进一步抑制了位错的滑移,并牢固地将位错钉扎在晶格中,这有利于调节活性金属位点的电子结构及其周围的配位环境。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结果表明,Ir和Ni原子的交替有序排列促进了电子从Ni向周围Ir的重新分布。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高度的压缩应变效应可以进一步激活Ir和Ni的内在活性,导致d带中心的下移,从而有效降低HER和OER的能量障碍。正如预期的那样,这种富含增强位错的IrNi/N–C催化剂在不同介质中的HER、OER以及整体水分解反应中展现出卓越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其性能远超现有的商业Pt/C||RuO₂催化剂。本研究基于位错形成和位错强化策略,为构建高性能双功能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献信息:Frank Partial Dislocation Pinning Effect Engineered IrNi Alloy Nanoparticles for Water Splitting. Yunjie Liu;Yongbin Xu;Yu Tian; Shan Guo;Huifang Li;Xinyi Yuan;Zhijun Zhao;Binchao Xu;Xiaojun Wang;Peng Wang;Zhiming Liu. ISSN: 2155-5435 , 2155-5435; DOI: 10.1021/acscatal.4c06833

ACS catalysis., 2025, p.3378-3390





超快高温焦耳热冲击技术推广



0 1


超快高温焦耳热冲击技术介绍
焦耳高温加热技术 ,特别是 闪蒸焦耳热 快速焦耳热技术 ,是 材料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革新 。凭借其 无与伦比的加热速度 精确的温度控制 ,这项技术为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带来了 全新的视角
该技术基于 焦耳定律 ,通过 大电流产生的电阻热 ,在 极短时间内实现材料的快速升温 ,甚至能在 1秒内将材料加热至3000-4000℃的高温 。这种 极速的温度变化 为材料制备和处理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焦耳高温加热技术 显著超越了 传统加热方法 ,如 马弗炉和管式炉 ,其加热速度之快,远非 传统加热设备 所能比拟。

马弗炉、管式炉升温装置VS焦耳热升温装置

0 2


焦耳高温热冲击装置
焦耳高温热冲击材料制备装置 可实现 毫秒级别升温和降温 ,能达到 1秒内升温至3000K 的效果,试验样品可以是 薄膜、块体、粉末 等。对比现在常用的 马弗炉、管式炉 升温慢、加热时间长等缺点,极大地节约了科研人员宝贵的 科研时间 ,并且会有与 马弗炉和管式炉 不同的 冲击效果 。该装置可 抽真空或者是通氛围气体使用 ,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