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学人,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瑜中的  ·  美国经济衰退的八大交易信号 ·  昨天  
吴晓波频道  ·  广州服装村的焦虑:选希音、Temu,还是抖音 ... ·  2 天前  
叶檀财经  ·  极端情况面前,这么做值得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学人

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中国经济学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8 19:56

正文


作者:风墟

来源:炼己者(fengxuwake)


很多人都在做白日梦,坐在这家公司的办公室里,却幻想自己在旅行或者坐在另外一家公司的办公室里的情景。也在不断的问自己:我是否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当你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潜台词就是:你对现在的生活不太满意。


1


有一位求助者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我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人生的方向。


我是要从很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仔细考量自己的能力和资本,精打细算,努力上进的生活,找个条件合适的人,做房奴孩奴,为下一代而努力;


还是只和自己爱的人,在一个没有压力的小城市,过着平淡的、没有追求的生活?


人生的高度,宽度,广度,该如何抉择?


就是拼尽全力提升了阶层,后代也不一定能够跟自己一样升上去。况且升了又有什么用?被摧毁是轻而易举的。


人生的努力也不能只是为了下一代吧?那活着的目标是什么?


见识的越多,就越是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孩子不一定要生,丁克也行。婚不一定要结,单身一辈子也没关系。工作不一定要做,全职主妇也可。也可以没有积蓄,只是做个背包客。


人生究竟该以什么为准则呢?


2


年轻的人通常都有两种很典型的「幼稚思维」:


1.对这个世界抱有很多「理所当然」、「先入为主」的看法。


2.对世界的认识非常的「狭隘」与「绝对化」,看待问题时,总是非黑即白,非彼即此。而无法看到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绝大多数人在刚踏入社会没多久的时候,可能都会逐渐的产生一种和这位求助者一样的感觉:「原来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啊!」


这种感觉本身其实是一种成长的标志。


当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在学校里的时候,这两者实质上都是一种相对更为安全,人际结构更为简单,团体规则更为明确,并且环境中的成员对规则的接受与执行度很高的一种生存环境。


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我们所接受的价值观,信念,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等等,相对都比较的单一。


再加上家长和我们的教育本身有意识的引导,通常都会给我们灌输一些很简单的、单纯的、善良的价值倾向。


而对社会中的那些复杂的、丑陋的、多元的部分往往加以批判,或者是隐瞒。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世界本身是复杂的、多元的,但年轻人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却是僵化的、单一的、片面的。


所以有很多年轻人在踏入社会后,在看到一些他曾经没有接触过的事情的时候,通常会感觉自己的三观被震碎了。


但本质上,你的三观被震碎,你对这个世界失望了,你认为这个世界不够美好,这没有一丝一毫的是这个世界的错。


错的只是你的三观从一开始就太过狭隘,错的只是你一开始就没看到这个世界的全部。


仅此而已。


3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究竟该以什么为准则呢?」这句话背后就有一个理所当然的潜台词,即——人生应该有一个准则。


「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这句话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个先入为主的潜台词,即——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选择存在。


但是随着你的成长,随着你的深入思考,随着你对于生活的理解越来越深,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好像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然后,当你的这种希望落空了之后,你产生了一种「失望」。


就像你爸爸告诉你带你去吃的这家的冰淇淋有多么的美味,但你去了之后却发现,这家的冰淇淋充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味道和原料,于是你非常的失望——原本很高的期望落空后必然会跌入更低的失望。


但是,对一份冰淇淋失望,你可以选择丢下它;


可如果是对你自己的人生失望的话,你无法选择丢下。


你也无法远离,你更没办法去重新买一个更好的。


当然,对你的人生产生了一种失望和迷茫这本身并不是你的错,这个原因是由那些令你对社会和人生产生过度美好的期待的因素所导致的。


但是这也不是说,我们在鼓励你去怨恨社会,去怨恨父母给你画了一个大饼。


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已经处于了这样一个事实之下。


我们的期待已落空,我们的幻想已经被打碎,但是接下来你自己的生活,你要选择以何种方式继续?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里强调过,人只能为自己负责。


你可以选择不断地怨恨过去,你也可以选择在失望中消沉下去。


但这个时候的你必须意识到,也必须承认:现在的你的生活中的不快乐,你的无意义感,你的空虚,这些都不是你的过去所造就的,也不是社会或者别人对你的亏欠。


作为一个有独立自主生存「能力」(除了先天残疾之外,我们基本可以认定,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具备这种「能力」。你很敏感,很内向,很胆小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不是说你不具备独立自主生存的能力,而只是你自己放弃或者是选择不使用自己的这种能力)的人,你需要意识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丑陋的,这些都是你自己的责任。


你的父母逼迫你上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大学,男生都喜欢瘦瘦的女生所以你减肥很辛苦,公司很坑爹很不公平,这些的确都是令你不开心的客观原因。


但是,在这些所有的问题之前都有一个『你自己的选择』,是你自己选择接受父母的逼迫,是你自己选择去迎合男生的审美,是你自己选择了进入这家坑爹的公司。


你会说,如果不接受父母的意见就会和他们吵架,会令他们伤心;


不变瘦变美就得不到男生的欣赏;


离开这家公司的话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没有错,这首先是说明了,一个人想在社会上「做自己」必然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你正是因为不愿意付出这些代价,所以才选择了这种让自己不开心的生活。


所以重点在于,这种不开心,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


是你自己两害相权取其轻,自己选择了这个在你自己看来更轻的代价。


说到这里,我知道肯定会有非常多的人会觉得:对啊,但说来说去不还是一直在绕圈子啊?风墟你只是在不断的描述这些事实而已,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你的结论呢?


这就是症结所在,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人生没有准则,选择没有对错,很多问题也根本没有结论。


4


人类最大的恐惧就是未知。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尤其是当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充满了未知的时候,这种恐慌会更甚。


所以我们本能的会渴望能够预知未来,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我们发展出了很多理论,很多世界观,试图去解释、影响、和预测自己的命运。


也所以,很多「意见领袖」,「人生导师」,「智慧长者」能够获得很多的拥趸。


因为人们从这些声称掌握着真理,这些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这些告诉你明确的人生准则,这些为你指明未来方向的大师这里,能够获得一种虚幻的安全感。


多读书,多健身,这些对你是好的。


但这个「好」是从什么角度评判的?


从对你的身体健康,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好的;


但如果从自我满足,享受放松的角度来看,读书和健身其实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什么?读书和健身是浪费时间的事情?风墟你的脑子进水了吗?怎么会有这么荒谬的认识?


互联网的存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但那些为了营销,为了获得名声,为了博得关注,为了俘获你的认可的商家,写手,自媒体人等几乎都在给你灌输正能量,不断地给你打鸡血要你努力奋斗。


是的,你只有努力了,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去为这些商家消费;


你只有奋斗了,才会自我感动的对这些自媒体人心存感激;


这些意见领袖的存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极大的扭曲了你对于这个真实世界的认识,甚至令你都看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种可以不努力,不奋斗的活法存在。


我知道你当然有选择努力奋斗的权利,但如果是因为,别人给你灌输了扭曲的价值观,令你认为不努力就该死,不奋斗就不应为人,只有多读书才能出众,去健身方可成功,那么很显然,你被愚弄了。


所以我需要提醒你,提醒你看看真正的现实。


提醒你可以从互联网给你编制的美梦中清醒过来,你不是活在网站和公众号里,没有那么多人心险恶,也没那么多的岁月静好。


你只需要试着两三天不用手机,不上网,我想你可能就能够意识到你离真实的世界究竟有多远。


5


现在我告诉你,我一直在绕圈子的原因。


很多问题之所以没有结论,我还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提起;


很多问题的症结你已经了解,你的心理咨询师还是会反复的揭露;


其实根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接受」这些事实。


「接受」还是「未接受」这就是你和我的唯一区别。


接受了,就意味着你不会再试图为这个问题而纠结。


你接受了你的男朋友是不受你控制的,所以你的内心才能平静下来,你会尽可能的做好自己,而不会再完全奉献的去讨好,试图令他永远爱你;


你接受人生无所谓对错,你才不会再纠结这一点,你不再关注对错,而是做出你自己的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


你接受现在的自己并不是那么的优秀,所以你就不再焦虑了,你也不再逼迫自己,而是安于当下;


接受就意味着平静。


你不会因为墙是白色的而焦虑,你不会因为床长一米八而失望,你不会因为地铁站对面有一家大公司而抑郁。


就是这种接受的平静。


一切都本然如是,又有什么好烦恼和焦虑的呢?


6


有一句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流行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太过的流行,以至于我们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句鸡汤,而忽略了这个伟大的真理。


我做咨询以来,发现也许是由于我们国家深层文化结构的原因,而导致非常非常多的人非常『害怕失败』,同时,严重『缺乏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的能力』。


因为我们整个的大环境太过的唯成功论,而且对失败者有一种过度的嘲讽与鄙夷,所以这就导致了两个群体性的现象:


1.很多人做事情都会小心翼翼的绕开那些可能导致他失败的因素。


2.多数人普遍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差,做事情失败一两次就容易放弃。


经济学中有这样一条基本原理:收益与风险成正比。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一味的避开那些可能失败的风险,同时我们也避开了可能成功的机遇。


关于成功还有一条已经被说烂了的秘诀:坚持。


所以失败一两次就放弃,这本身就已经让你极大几率的远离了成功。


我们再说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人的成长离不开两点:「主动学习」与「复盘反思」。


而往往主动学习所获得的都是停留在理性认识层面的经验,而复盘反思才是令你获得深刻的、内化的、彻底吸收的经验。


所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一点儿都不鸡汤,重点是在于我们需要具备从失败中复盘与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而一旦我们能够从我们所体验的事情通过反思吸取经验,那么我们根本不用有丝毫的畏惧,因为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途径。


这一部分用来谈失败与成功,主要是为了「正三观」。


我们对于成功往往都有着过度的渴望,对失败有着过度的畏惧,这也是导致我们总想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的原因——因为「错误」往往意味着失败,意味着受惩罚,意味着受到别人的鄙夷等等。


所以学会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成功与失败,也能够帮助你不再纠结于错误还是正确。


7


在最后总结而言,我们有三个建议可以给到你。


1.放弃你的那些「理所当然」、「先入为主」的看法。以一个更加开放式、多元化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一个人有多少理所当然的看法存在,就意味着这个人有多少的偏执。


不用「应该」「就要是这样」去束缚别人,同样也不用这些信念与看法束缚你自己。


2.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与选择。


人生不是要么努力奋斗做房奴孩奴,要么在小城市没理想的平淡过活这么简单的二选一。


而且很多时候,你的未来会怎样,这也并非取决于你自身的打算,而只在于你的能力与机遇的结合。


你可以前半生努力奋斗,后半生平淡享受;


你可以努力奋斗,都不买房,不生子,一样潇洒;


你还可以和喜欢的人在小城市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你的选择有很多,不要给自己规划了一条理所当然的路线就认为自己无法跳出了。


3.不要替未来的自己做决定。


有很多人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开始思考自己以后要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在哪个城市买房,选择何种生活方式,要平淡还是充满激情。


这些想法其实都是有些无厘头的。


因为现在的你只能代表现在的你,你不清楚未来你会遇到什么,不清楚两三年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在你还没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想太多关于自己婚姻的问题不过是徒增烦恼,也许你明年就遇到一个令你非常心动的人你们马上就结婚了,也许你迟迟八九年都遇不到合适的。


所以未来充满了很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你不需要、也无法替将来的你做决定。


你能做的只是把握好当下,按照当下的你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现在你想安逸,那就安逸,当你到了不得不努力的时候,自然会去努力;


现在你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那就和他在一起,等发现你们身上不合适的地方时再分手也不迟;


现在你想努力,那就全力去努力,以后觉得累了疲倦了的时候再休息;


人的眼界和预知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去掌控和预测未来。


当你试图去影响和控制一个原本就不在你把控范围之内的事情的时候,焦虑就会由此产生。


所以不如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承认自己对于未来没有什么预知和控制,专注的存在于当下。


最后,附我很喜欢的苏轼的一首词为结束。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推荐关注中国经济学人新启动的专栏号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yhhhsbxz

经济深观察可留言互动哦~


---无需再论加小助手和加群的必要性---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2▼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楼市泡沫可能不会破,但这些区域一定要脱手

雄安是燕赵大地弯道超车的最后机会

国王永久消失了,王朝也分崩离析了

房价越调越高?因为土地控制在政府手里

小孩做不做家务对今后的人生影响巨大

许小年: 赋予民众呼吸新鲜空气权利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所有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