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GW-ICC ... ·  昨天  
蒲公英Ouryao  ·  知名药企布局TCR-T赛道→对标AZ?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CHRS专访】马长生教授:心随律动 安全倍增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30 22:47

正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


  编者按:2017年6月30日,第十八届中国心律学大会(CHRS 2017)隆重召开,为提高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中国心律学会提出了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倍增”2017~2022年计划,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将房颤导管消融的并发症降低50%以上。本届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就该计划做了详细报告,并接受了《国际循环》的采访。




《国际循环》:本届会议以安全倍增为主题,突显了提高心律失常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性,那么,影响消融技术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马长生教授:影响消融技术安全性最重要的是理念。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要永远把强调安全作为第一要素。尽管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永远是安全。医生要时刻把这一理念融入到每一天、每一刻的日常工作中,这是很关键的。


《国际循环》: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为进一步提高消融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未来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实现这一目标?

  马长生教授:首先,需要加强医生重视安全性方面的理念,加强大家在这方面的认识。其次,要提供更有力的、更有效的技术培训支持手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增加安全性的一些系统,比如急诊开胸救治系统。目前很多医院心脏外科实际上并不具备开胸抢救患者的条件,但有些医院仍然在做射频消融。一旦发生需要开胸的情况,患者可能面临死亡的风险。而如果我们有移动心脏外科抢救的专家,正如“滴滴”一样,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1个小时内就可以赶到事发医院做开胸处理,这样的话多数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消融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几千分之一,每拯救1例患者,从死亡率角度讲,其安全性都可能是加倍的。所以,我们需要采取尽可能多的综合手段来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


《国际循环》:导管射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其并发症问题仍存在,近几年来,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

  马长生教授:现在导管射频消融在使用中更快、更安全,但是导管的压力高同样会导致心肌的穿孔,或气泡伤。不过,目前这种现象少了很多,这是一大进步。此外,消融治疗中一个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左心房食管漏,现在特别强调在左心房后壁消融时要尽量减少消融的功率和消融时间,以避免食管的损伤,同时也可以减少灼伤食管漏这种致命性的并发症。


《国际循环》:作为大会主席,请您介绍一下本次会议与往届会议相比有哪些特点?

  马长生教授:本届会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今年的主题——心随律动,安全倍增。我国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已经发展了26年,而整个心律大会开了36年,今年是第十八届。我们国家在心律失常方面正处于大幅度、跨越式、高速增长的转折点,而未来的心律学科发展战略将更加强调临床、强调安全,因此,提出了“安全倍增”的理念。


  这次会议邀请到了国际知名学会主席,国际学术团体和重要的心血管电生理最好的杂志主编如Circulation-AE、Heart Rhythm等,这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另外,本次会议论坛主题设置较往届增多,大幅度地增加了临床实践的培训项目,希望围绕着“安全倍增”和临床服务的各个方面来全方位提高心律失常的临床能力,包括加强国际联系,提供和Circulation副主编、Circulation-AE、Heart Rhythm主编见面的机会等,让年轻的做研究的专家能够与国际最顶级的心律失常杂志主编面对面,希望未来可以提高我国的心律失常研究水平。


中国心律学会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倍增”2017~2022年计


“安全倍增”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众所周知,技术操作安全性是永恒的话题,而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房颤射频消融快速发展和增长,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10万例/年,这给中国射频消融医生提供了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机遇。此外,作为医生,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导管器械技术的进展,而是更应依靠术者培养和临床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需要为获益大于风险的患者提供更多地机会。在此背景下,房颤导管消融的“安全倍增”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的循证依据与目标


  瑞典注册研究数据,对361 913例房颤患者(4278例导管消融)的分析显示,随访5年时房颤导管消融可分别使卒中发病及死亡率风险降低50%和61%。随机对照试验AATAC-AF研究结果表明,导管消融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另有研究发现,对于75岁以上高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更有效,能带来更多获益。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从国际多中心分析以及美国数据可见,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尤其是死亡率较高,不容忽视,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因此,“安全倍增”尤具现实需要和意义。


  回顾2001年5月~2017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开展的房颤消融治疗情况可见,共计完成9891例(12 052例次)导管消融。其中,发生院内死亡1例,心脏压塞急诊外科开胸处理9例,左心房食管瘘确诊和疑诊共计3例。而“安全倍增”的目标就是使心脏压塞发生率由现在的1.0%~1.5%减至0.5%~0.75%;肺静脉狭窄减少50%以上,左心房食管瘘减少50%以上。


“安全倍增”的实现措施


  要想实现上述“安全倍增”目标,我们可从术式改良、患者教育及提高开胸治疗比例几大方面入手。首先,美国研究显示,术者的经验水平以及医院年手术例数均与导管消融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进行术式改良,提高术者经验水平是实现安全倍增的有效措施。其次,就减少消融所致左心房食管瘘而言,2017 HRS/EHRA/ECAS/APHRS房颤导管消融共识推荐,可采取避免消融左心房后壁(或食管毗邻左心房后壁区域)、降低左心房后壁消融能量(≤25 w)、应用心腔内超声(ICE)显示食管、应用食管温度监测等措施。但是,目前尚无研究证实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预防左心房食管瘘。此外,有研究显示,导管消融时超声指导穿刺有助于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中国心律学会2017~2022年“安全倍增”计划概览


  为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中国心律学会提出了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倍增”2017~2022年计划,希望通过上述措施将房颤导管消融的并发症降低50%以上。其中。该计划主张“心随律动,安全倍增”的理念,强调建立完备的技术操作规范并快速进行普及;创建和应用新型高效的互联网培训支持平台;创建多科学并发症救治团队,建立流动开胸工作站;建立房颤导管消融安全性质量评估体系。其中新型高效的互联网培训支持平台可提供内容丰富的培训教程,就指南与技术操作进行详解;可提供大型中心的每日实况手术视频观摩以及24小时实时双向手术视频指导和会诊,为实现“安全倍增”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