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河北省发改委
河北省发改委新闻宣传、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提供政务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2元管饱的县城地头蛇,集体打退网红店 ·  昨天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3 天前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河北省发改委

专家系列解读二|以潜力地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河北省发改委  · 公众号  ·  · 2024-11-27 19:57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日前,国务院印发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4—2028年)》,提出“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为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城镇化是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城镇高效集聚的过程,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各城市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协作格局,培育新的增长极,有利于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激发消费活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统筹。据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将新增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城镇功能品质,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我省新型城镇化潜力分析

近年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以7个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20个小城市为主体,97个县城和1332个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77%,比2020年提高2.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3.39个百分点,我省城镇化仍有较大潜力和提升空间。

我省城镇化发展潜力在县域。县域是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相互交融的基本区域单元,也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23年我省118个县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17%,低于全省9.6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空间较大。

人口大县城镇化潜力巨大。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利、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就业吸纳能力更强。随着县城建设品质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城镇化率偏低的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速度和潜力也更大。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省有57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在40万以上、城镇化率低于全国(63.89%)。这些县域的城镇化率为48.96%,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全省城镇化率提升0.44个百分点。

推动人口向承载力强的地区聚集是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国土空间可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未来五年,应以加快推动城市化地区县域城镇化为突破口,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位于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坚持集中布局、点状开发、紧凑发展,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国土空间规划划定“三区三线”的前提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镇化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坚持生态主导、保护优先,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三、推进我省潜力地区城镇化发展重点

根据国家要求,综合考虑城镇化率、人口规模、主体功能定位三个主要因素,按照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县(市、区)常住人口4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63.89%)、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标准,我省确定了50个县(市、区)为城镇化潜力地区。推进潜力地区城镇化发展,要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夯实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支撑。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动力。我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已形成一批立县兴县的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50个县(市、区)共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153个、占全省的45.9%,营业收入超千亿元集群3个,永年紧固件、滦南钢锹等集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当前,仍存在产业层次偏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动能源化工和大数据等产业集群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在潜力地区集群布局,加强潜力地区与发达地区产业对接协作,打造一批千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园区提级扩能,打造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平台。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当前,我省拥有钢材深加工(管道管件)•盐山经济开发区、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产业园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产业园区在发展能级、承载能力、经济效益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作用,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强化亩均效益等监测评价,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共享智造”工厂(车间)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和引领辐射力,打造一批产城融合示范样板。

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集聚新型城镇化发展关键要素。人才支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对推动“产”“城”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至关重要。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省县域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依托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对接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推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优先在园区周边布局,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中职学校、合作开展一体化办学,创新校企协作育人方式,优化人才环境,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才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潜力空间。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衡量城市发展潜力、城市韧性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省县城建设规模小、短板弱项突出、承载力不强,要聚焦增强县域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供给,辐射带动县域人口集聚;加快燕赵宜居县城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加强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引导人口持续减少的县(市、区)转型发展,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稳妥有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 作者:白树民 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阅读原文 查看政策链接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宣教中心


往期回顾


2024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印发


长图 | 共有507个!快来了解河北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政策图解 | 河北2024年20项民生工程确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