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学杂志
《光明日报》直属期刊《留学》杂志社,是隶属38家中央新闻单位之一的国家级期刊。拥有半月刊杂志/两微/光明留学网及流媒体全矩阵,着眼于泛留学领域,洞见留学行业发展,深度报道国际教育领域资讯,助力BC端产教创融合。《留学》看世界,开视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高分子材料与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兼通讯!3D打印,最新Sci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李木军团队 ACS ... ·  5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这篇Nature,作者仅2人,中国青年学者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学杂志

42万人涌进香港,中产的名校捷径却断了?

留学杂志  · 公众号  ·  · 2025-02-09 08:00

正文

本文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

l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小谷。


我们小时候倒背如流的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正在各地人才大战中轰轰烈烈上演着。


尤其是东方之珠港府的「抢人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官方数据显示,自2022年底至2024年底,港府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近42万宗申请,超过26万宗获批, 目前已有17.5万名人才及其家属来港。


iiMedia Research调查后还发现,不少人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远赴香港。



在大多数关于香港身份的宣传里,最令人心动的坊间传闻莫过于, DSE上名校是捷径 ,不仅高考容易得多,清北复交offer唾手可得,港八大想进就进,还有全球名校也能一步到位。


然而以下几个数据,可能会打消你的念头:



每年香港DSE考生中,能达到香港大学分数线33分+仅有4%左右;包括内地自修生在内的学生达到18分及格线仅有8%,距离则更远了。


同时,香港最新施政报告也显示, 2024年起港八大非本地生限额从原本的20%提高到了40% ,激起诸多家长的不满。


香港大学还宣布将 国际课程学生比例从30%调整到50% ,也将DSE的优势再拉低了一些。


那么,去香港读DSE还香吗?不去香港,这条绿色通道还有其他选吗?


■香港人来内地买买买,每个周末挤爆口岸。


01

去香港的人都是谁?


从数据落到现实,在香港的朋友都告诉我,现在来了特别多内地家庭,遍地都是说普通话的人。


自从港府开启了多个人才通道后,不少向往香港的人都奔赴这片从80年代起就纸醉金迷到令曾经仍不富裕的内地人向往和着迷的土地。


那么,去香港的内地人都有什么特点呢?


前不久,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出了一份调查报道,一句话总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高学历、高收入、中青年占比显著, 且超过七成育有学龄子女,其子女的年龄段大多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其数据显示:

-47.9%的客户处于30至39岁之间,其次是26-29岁人群,占比30%,而超过40岁的人群仅占8.8%。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85.6%,其中硕士占比24.7%,博士占比7%。


-80.6%的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及以上,超过一半的家庭月收入在3万以上,年薪百万的家庭也达到了一半以上。


-74.9%的人有孩子;67.8%育有一个孩子;年龄段集中在幼儿园(35.6%)和小学阶段(31.6%)。


当然,这只是收入,大部分去香港的家庭仍有内地固定资产收入等,不然很难撑得过香港的开支,尤其是住房餐饮等服务行业的都是出了名的贵。


我当年在香港读书时,学生单身生活开支一个月都至少在1万人民币,和同学合租房子,房间只有5平米大小,当年汇率低的情况下,房价是5500一个月。按照现在的粗略预计,一家三口平均每个月至少要3万港币左右。



再从职业和产业来看。


其数据显示,企业高级管理层占比较高,制造业(19.6%)、理工产业、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占比最高,其次才是热门的IT行业和金融行业。


再从地域分布来看,超过一半53.1%来自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群体分别占22.4%和15.3%。



这个数据也能从港府官方发布的优才计划审批数据里得到印证。


最新发布的优才计划报告显示,IT、金融等人才占比最多,艺术及文化人才最少。


同时, 学历都很高 ,博士学位/2个或以上硕士学位的有2600多人,硕士学位/2个或以上学士学位占比最高,共有接近6000人,而本科学历只有250人。


香港优才发的是登陆签证,拿的是香港临时身份证,需要续签成功7年后才能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也就是找到工作且需要雇主担保。


所以,即使是换条赛道,竞争同样存在, 香港的人才密度高,父母学历高,收入高,对教育投入更高 ,竞争难度就更大了。


本地孩子不管是粤语还是英语基础,以及社会环境的浸润,都比中途加入的内地孩子有优势。家长在维持香港身份的同时,还要兼顾孩子教育的压力,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02

香港高考DSE的难与不难


如上所述,大部分来到香港的家庭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那么,香港教育的优势是什么呢?


艾媒咨询也做了一张图,大致分为了四个部分。

从15年免费教育,
到英文粤语普通话「两文三语」的国际化教育模式 ,再到升学通道的畅通,不仅可以通过DSE考试通往国内外名校,更是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回到内地上大学。



而这也是让无数家长动心的原因: 哪怕知道香港很卷,很累,成本很高,仍要为孩子博一把。


尤其是办了香港身份去考香港高考DSE,去考港八大占用的是本地生名额,该池子更大。


要知道,在香港院校的申请中,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归在不同的池子里。


本地学生包含三种,一种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一种是港人在内地子女,一种是通过优才或高才计划入港的内地家长,孩子拿到受养人签证,且首次签发的时候未满18周岁。


一般来说,本地学生通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申请,类似于内地的高招系统,报名、填报志愿等,方便院校一站式选择。


最新数据显示, 港八大给到本地生的名额是15000学额,非本地生的学额有所提高,达到6000学额。


单从概率来看:2024年有3.9万名香港本地生报名大学联招JUPAS, 而港八大招收本地生人数达15000人,概率更大。



DSE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这是全球唯一可以用简体中文作答的国际考试,成绩被全球大学所承认。


如果孩子英文一开始不够好,那么DSE课程是更适合他们的。英文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可以自由选择中文简体、中文繁体或英文方式作答; 同时DSE兼顾了IB的全面性与A Level专业性,是一个文理兼修的课程。


不过,常被人看作是「捷径」的DSE的难度并不低。从数据来说,2024年全体DSE考生达到三科3分及格线的比例只有54.7%、64%、59.1%,接近一半的学生都不及格。


港三大实际录取分数线多在总分至少30+,核心科目最好达到5*甚至5**, 相当于仅4-6%的学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


对于内地学生来说,DSE最难的是英文,4分就相当于雅思7分左右。还有让很多孩子头疼的通识科目,也就是「公民与社会发展」。


任何教育都是本土文化的体现,而这门科目更是如此,有的是专业名字,有的则是关于社会文化历史等。2024年的考试题里有港府推行的国民教育的思辨题。


据考评局首次披露, 2024年参加DSE考试的内地学生共有1400名,占整体报考人数的2.8%。


其中,92%是自修生身份报考。拿到5科18分及以上的学生总共有528人,占所有自修生(6267人)中占比8%,将将及格,距离港大的33分远着。



03

一定要去香港才能读DSE吗?


对于内地家庭来说,最厚的滤镜还是出在「DSE轻松上名校」这一极富诱惑力的广告语上。


从升学功利角度看,挤入香港「本地生」身份池,的确带来了更多元的升学路径,尤其考回内地上学。


从2024/25学年数据来看,共有4562名DSE学生报考内地大学(也包含持有回乡证的内地港籍DSE学生), 占据所有DSE应届生的10%。 最终,内地高校择优录取2340名考生,超过一半(51.29%)的学生成功上岸。


但如果路径并非是考回内地,而是去香港或者出国读书,还有更多选择,不非得大动干戈去香港读书。



其一,非本地生学额在增加。


如果目标是港八大,非本地学生的学额也在增加中,上文提到的施政报告提出新增20%的非本地生学生,其中 内地学生的占比迅速上升。


就在前两天,香港大学发布了一份最新数据, 显示在读本科生人数18491人,其中来自内地的本科学生共计3180人,总数占比超过17%。


而中国内地也是香港大学最多的非本地生生源的地区,占比高达63.4%。而当届毕业的香港大学中国内地本科生,共计422人。


从两组数据不难看出,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扩招很明显,几乎翻倍。其在一次宣讲会上更是给出了一个关键信息: 将招收国际课程的学生比例从30%上调至50%。


再比如香港政府2023年11月首次更新上限,将港八大非本地生比例增加到40%,意味着「每招收100位香港本地生,就可以招收40位非本地生」。


而根据香港非盈利教育机构「学友社」曹春生老师的观察发现 ,每所香港大学都不尽相同,如香港大学就更喜欢国际课程学生,而港科大和港中文等仍倾向DSE考生。



其二,内地自修生身份增加中。


据统计,2023年内地开设DSE课程的学校为57所,到了2024年,学校数量就增长到110所,涨幅接近100%。


其中56%的DSE学校集中在和香港毗邻的广东(62所),其次是北京和上海,分别有14所和11所。 内地学生是以「自修生」身份参加DSE。


自2023年9月开始,内地DSE学校的一种新的形式「与考学校」诞生了。


「与考学校」指的是该校学生不再以自修生身份参加考试,而是以在校生身份,那么他们的校内成绩是受认可的,并被计入最后的DSE总分,目前共有4所内地DSE「与考学校」。


甚至有的学校与香港考场「异地同考」,即考生在内地就直接可以参加DSE考试。



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更全人教育的DSE课程,不仅考试时间更久,还能重考,只看重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掌握,避免横向竞争,未来DSE的空间会更大。


看了这么多,如果家里有移居香港的计划,那么可以带孩子去体验下香港多元的教育环境。


如果仅仅是为了孩子升学,若想回到内地读书可以办身份,就算不去香港,选择仍然很多。



来源: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编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