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古典时代尚且如此,网络时代更是这样。当人们还津津乐道于大洋彼岸苹果公司为捍卫客户隐私怒怼FBI的陈年往事时,类似剧目也在中国粉墨登场。近日,知名游戏“我叫MT”的正牌运营商乐动卓越因寻求阿里云协助调查盗版不成,一纸讼状将后者诉至公堂,结果反而成就其“输了官司,赢了节操”的美名,被坊间戏称为“IT第一奇案”。目前此案刚刚进入二审程序,尚未办结,但并不妨碍吃瓜群众火线围观,评头论足。
案件复盘
作为国内云服务器侵权“开山”之案,进而涉及著作权与隐私权的保护与衡平,乐动卓越诉阿里云吸引了业内极大的关注,然而仅就法律事实与关系而言本案并不复杂,以时间为轴大致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阿里云接到《我叫MT畅爽版》(即盗版版本)运营商请求,在对其尽到事前提醒的注意义务后,为其提供了云服务。
——乐动卓越发现盗版事实存在,通过whois域名查询系统、域名备案系统均无法检索运营商信息,但查明盗版游戏内容部署于阿里云。
——乐动卓越以公司名义两次致函阿里云,要求其提供服务器租用人信息并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后者以保护客户权益且对方并未出具司法文书为由拒绝配合。
——乐动卓越以阿里云涉嫌共同侵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胜诉,后者不服并提起上诉。
争议焦点
事前阶段。核心在于云服务商审查责任限度,主要包括对用户只履行提示义务还是应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查,审查是形式审还是实质审。在实践中,云服务商为顾及用户信息安全疑虑,一般仅在协议文本中提示后者不得利用服务器从事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并明确双方的责任边界。但事实上,协议只是对云服务商和用户内部之间权利义务划分的文件,并不当然对外发生效力,也没有从源头上消除用户侵权甚至违法犯罪所溢出的相关风险。即使仅为保护自身权利打算,云服务商也应履行必要的审查责任,不过,这种审查最好也应该局限于对用户提供信息的形式审查,不宜深入内容本身。
事中阶段。核心在于共同侵权的认定,主要涉及构成要件中过错状态及责任承担的争议。用户利用云服务商提供的设施进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是否一定意味着两者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换言之,共同实施侵权行为如何认定?现行法律文本中高度抽象的语句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引,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过错(故意+过失)作为必备的构成要件,且共同侵权责任人彼此间不一定必须具有意思联络。但问题是,即使云服务商主观上存在过错,其责任认定与承担也应与其过错程度相适应,在商业领域一概沿用民事侵权规定既与实际相脱节,也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事后阶段。核心是用户隐私保护,主要涉及云服务商是否有权自己或按照他人要求处理用户信息。表面看来,用户信息就掌握在云服务商手中,被侵权人也有正当理由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然而从法理上看,被侵权人主张权利的出发点是一方行使权利不能以侵害他人合法权利为基础这一法律最基本的原则规定,然而吊诡的是,当被侵权人要求云服务商提供用户信息、终止用户服务时,恰恰也是对上述原则的违背。况且,云服务商也不能在事实未得到有权机关认定时就贸然根据一面之词采取行动,其本身也没有权力和能力去判断是非曲直。更严重的是,要求云服务商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去“干预”用户信息同样也是对其权利甚至整个行业商业伦理的践踏。
发展建议
从结果来看,这起诉讼可谓尴尬;站在当事各方立场,乐动维权、法院断案、阿里抱屈,也各有正当理由,尴尬的根源在于民事法律一般规定不敷快速发展的商业实际使用,传统上出于保护自然人个体权利的逻辑并不当然适用于新兴技术企业。当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各行各业对内容和运算能力也越来越看重,云服务市场已处在爆发前夜,为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公平保护当事人权利,各方应从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首先应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一方面要整章建制,制定符合行业发展实际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专门法律规定,明确权利义务边界,减少甚至消弭因没有规定、规定陈旧等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提前将用户信息审查、调阅甚至冻结、处理的简易程序设计纳入考虑,以备实践发展需要。
行业自律可以先行。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即使是效力层级较低的规范文件调整也非一时一日之功,在此情况下,行业相关企业以协会组织、标准制定、共同规范签署等形式先行开展自律,对优化市场环境也大有裨益。况且,国家法律的完善也依赖于良好的行业自律基础,成熟而行之有效的自律规定也更易上升为相关法律。
企业重点做好风险防范。从本案的经验教训来看,云服务商仅仅做到对用户的提示义务已不能满足法律风险防范需要,共同侵权连带责任的判定短时间也难以改变。企业内部法务部门应会同业务、技术条线寻求用户信息审查“最少必要”边界,并针对可能发生的连带责任重新设计协议文本。另外,云服务商也应加大对市场、公众的宣教力度,主动揭开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这既能发展潜在用户,也有利于形成宽松、包容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