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母净利润同比+99.59%,上半年公司业绩亮眼。
公司2017H1实现营收9.39亿元,同比+43.29%,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99.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87.73%。其中,Q2实现营收4.86亿元,同比+40.33%,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103.16%,较Q1同比+94.20%的增速继续提升。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93.51%,明显高于Q1同比+79.88%的增速。公司2017H1毛利率达35.69%,同比+8.29pct,其中Q2毛利率达41.21%,较Q1毛利率29.76%大幅跃进。营收增幅较大主要源于NOR Flash供不应求以及新品收入增幅较大。净利润及毛利率的提高源于良率的提高及新品的成本收入比重低于平均水平。公司预计Q3市场需求仍保持旺盛,营收、净利润同比仍将大幅增加。
-
NOR Flash涨价,带动全年毛利率上升,增厚公司利润。
2017H1公司继续深耕NOR产品线,推出针对物联网市场的超低功耗NOR Flash产品,实现量产适用性广泛的宽电压NORFlash及针对车载和高性能市场的支持DDR接口的高速NOR Flash,并推进45nm NOR研发,保持NOR技术业界领先。同时自研的SLC NAND Flash实现量产,调试优化24nm NAND取得显著进展。受益美光(Micron)、赛普拉斯(Cypress)等国际巨头逐步退出市场,全球NOR Flash芯片供应紧张,年初至今价格涨幅接近30%,受涨价提振,台湾大厂旺宏的毛利率由去年Q2的14%升至今年同期的
34%,利润同比大增220%,年初以来的股价涨幅高达330%。我们判断供需关系紧张会维持到年底,原因在于台厂采用IDM模式8寸和12寸晶圆产线均扩产谨慎;兆易用12寸晶圆Fabless代工模式,主要代工厂从武汉新芯向中芯国际逐步转移,未来理论产能较为充足,但目前由于代工厂从逻辑器件产线到存储器产线转移需要两个季度时间,因此我们判断缺货情况将维持到年底,公司今年将大幅度受益产品价格上涨。
-
MCU业务高速增长,打造又一赢利点。
公司于2013年起超前卡位32位产品,受益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司MCU业绩增速较高。同时MCU业务毛利率超40%,显著高于存储芯片25%水平。全球MCU近200亿美元市场空间,未来三年复合增速5.1%。2017H1公司推出基于168MHz Cortex-M4内核的GD32F403系列高性能基本型MCU及主频108MHz的GD32F330/350多个系列超值型MCU新品,丰富GD32家族产品线;还推出指纹识别 FPR (FingerprintRecognition) 系列专用MCU,进军嵌入式新领域,也同时能带动其存储器业务的销量。
-
部分限售股份解禁,预计将受短暂影响。
8月18日,公司部分限售股份锁定期满,解禁9734.53万股,占比48.03%,本次解禁后,剩余限售股5534.86万股,占比25.98%。本次解禁股东共16家,无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根据减持新规规定,据我们测算,三个月内预计最大减持比例为总股本的28.37%,合计市值约41.62亿元(按8月25日收盘价测算)。近期公司股东启迪中海已公布其减持计划,拟于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8.8%的股份,预计公司将短暂受解禁压力影响。
-
风险提示。
1.NAND产品开发风险;2.MCU市场开拓风险;3.股东减持风险
-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公司是同时具备数据存储及MCU主控芯片设计能力的国内优质公司,其战略地位和稀缺性不言而喻。主营NOR闪存业务保持稳定增长;MCU业务在物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预计未来三年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NANDFlash募投项目则为公司打开千亿中长期空间。我们将公司17/18/19年EPS由1.78/2.18/2.6上调为2.02/2.71/3.14元,按照2018年PE=33倍,给予目标价89.43元,维持“买入”评级。
【中信证券研究部 电子行业研究团队】
徐涛
中信证券电子组首席分析师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6-9149-1268
邮件:[email protected]
晏磊
中信证券电子组研究员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9-1018-3841
邮件:[email protected]
胡叶倩雯
中信证券电子组研究员
电话:010-60834773
手机:185-1808-0960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