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医保局发布公告,将血栓弹力图实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B型钠尿肽(BNP)测定及N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BNP)测定等四项检查检验类项目的价格进行调整,平均降幅达到50%以上。此举不仅标志着医保管理者在价格调控上的审慎与深思,也折射出医疗保障政策在价格调节、资源分配和健康公平性方面的权衡。本文将对此政策进行分析与展望。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历来并非单纯的成本反映,更是一种战略性调控,旨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医保基金收支、医疗服务实际成本和市场供需等因素。这种动态机制帮助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发展同步,并保障医保基金的稳健运营。正如青海省的新举措一般,政策让医疗机构得以在政府指导价格之下,以一定浮动幅度调节具体收费,从而在价格调控和市场化激励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医保价格政策需在公益性和市场机制间保持平衡。国家公立医院承担公益职能,维持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指导价格政策则为医疗机构提供了灵活空间。通过下浮机制,医疗机构不仅有望在医疗服务供求的不同情境中进行适度调节,还能激励其主动降本增效,以竞争性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这种设计使得价格调整不仅关乎收费合理性,也在提升医疗服务效能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价格调整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精细化管理要求。首先,成本核算成为重中之重,医疗机构需准确评估人力、设备、材料等直接成本,以及管理、运营等间接成本。更重要的是,各机构必须洞察不同项目的临床价值及市场需求。例如,若某些服务在患者中需求更高或具备更广泛市场竞争力,则其价格上浮和下浮的空间就需谨慎把握。还需关注价格调整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如在某些患者群体中是否会引发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不公平现象,或导致优质资源向高价项目倾斜。此外,机构在提出价格调整方案时,需要通过详实的数据报告与医保部门沟通协调,以确保价格调整在合理范围内顺利实施。
在医疗服务项目的调整上,全球各国的政策制定者考量的因素精细且多维,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首先,政策制定者需深刻把握市场需求与供给间的动态平衡,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其次,对成本效益的权衡尤为关键,决策者不仅需计算服务项目的经济成本,还需关注其对患者健康的实质性收益。
再次,价格的合理性同样不可忽视,医疗服务价格既要与市场定价保持适度关联,又需体现长期可持续性,这不仅关乎服务提供者的运营稳定,也直接影响国家医保基金的健康状况。
此外,重视基金的收支平衡,通过审慎的价格设定和调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保障基金的稳健运行。质量控制是一切服务的基础,确保服务的安全和高水准是医保政策不可动摇的目标。
最后,项目调整需对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福祉和社会活力。
在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过程中,医疗机构采取了精细化的管理步骤。首先,机构需对拟调整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和市场调研,以评估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后,机构将价格调整的提案连同详细分析报告提交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局,等待上级部门审核其合理性,并评估对患者经济负担和医保基金的潜在影响。一旦提案通过审议,卫生行政部门和医保局会予以批准,并进行公开公示,确保透明度。最终,医疗机构依据获批方案进行实际价格调整,确保患者和相关利益方及时获悉变化。
医保局及时进行医疗项目的价格调整,正契合中国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需求。通过适度调整价格,可以引导高风险、高技术项目吸引更多资源,提升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医保基金压力与日俱增,合理定价是控制基金支出、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种调整不仅仅有助于优化资源,更可能成为中国医疗基金运营管理的一项长久策略。
全球不同国家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上的策略各异,折射出不同的政策理念与文化背景。德国的总预算协商定价由政府、医院和保险公司多方共同决定,通过诊疗分组定价实现医保基金的精准控制。这种机制为基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但在面对老龄化压力时,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仍有待优化。日本依赖严格的“点数”系统,每两年复审一轮价格,通过政府强力主导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序配置。尽管对成本控制卓有成效,但严格的价格框架也可能抑制创新。
英国NHS的预算定价模式基于成本效益评估,实行分区管理,以确保全国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加拿大以省为单位推行全球预算制,将年度预算细化分配至各医疗机构,提供灵活的地方管理。然而,虽然该机制保证了普遍覆盖,但效率偏低、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始终存在。法国则采取中央监管下的分级分类定价机制,将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按需分类定价,保障公平的同时有效控制医疗支出,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美国依赖市场机制,由保险公司和医院通过谈判定价。这种高度市场化的模式让医疗服务供给更加多样,价格调整迅速,技术扩展活跃,但也使得患者的财务负担沉重,医疗覆盖参差不齐。
各国模式虽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的成本控制型和市场驱动的需求响应型。前者保障了服务公平性,后者则推动创新发展,为全球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医保局的价格调整折射出医疗管理的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价格调整机制更注重公平性和成本控制。可以预见,未来在相关政策的实际操作中也会结合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人口老龄化压力和新技术的涌现实行新的动态调整机制。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不仅仅是经济议题,更包含对医疗资源、技术劳务、市场机制和患者福祉的多重平衡。合理价格体系既能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也使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让患者更好地享受到优质服务。我国医疗价格体系的动态调整,正在为中国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医疗价格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编辑:陈丽娜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4年第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