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知识精选
带你走进地理知识的殿堂,天文、地质、历史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大家多多推广,希望能给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中国最会吃火锅的地方 ·  20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9张图,带你看中国最美冰瀑!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很多人错的地理常识,地理老师都哭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知识精选

河漫滩

地理知识精选  · 公众号  · 地理  · 2018-05-18 17:37

正文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

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②汊道型河漫滩、③堰堤型河漫滩、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


河曲型河漫滩:

发育于弯曲型河段,经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

发育初期,河谷深窄,但弯曲率较小,水力很强,那时只有在凸岸处因流速较慢才有粗大的砾石堆积,组成面积狭小的边滩。发育中期,河流弯曲率增大,谷底逐渐展宽,边滩扩大,且高度增加,以至平水期也大片出露,成为雏形河漫滩。但此时堆积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质(砂、砾)为主,细粒的悬移质(粉砂、黏土)仍因流速大而带往下游。发育晚期,雏形河漫滩进一步扩宽淤高,滩面流速减小,洪水时滩面上的悬移质也得以堆积下来。这种具有悬移质堆积的滩地,成为河漫滩。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下部河床相(推移质)堆积,代表河床发育早期的堆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悬移质)堆积,表示河床发育晚期的堆积。

该类河漫滩的凸岸岸边,往往分布着多列与岸平行的弧形沙堤(坝),又称滨河床砂堤或迂回扇。它是在特大洪水期由凹岸带来的堆积物,由于其数量多,颗粒粗大,因此迅速堆高成砂堤。


汊道型河漫滩:

发育于汊道型河段,常形成为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嘴;

即具有二元结构的江心洲。该类河漫滩的特点是洲头高于洲尾,二侧多由砂堤环绕。这是当洪水漫滩时,在洲头和两侧首先被大量泥沙堆积下来所致。


堰堤型河漫滩:

它发育在顺直河床的两岸。河漫滩的地貌结构由岸边向内可分为三带:

a天然堤带。分布在岸边,与岸平行排列,由颗粒较粗的砂砾组成。它是特大洪水漫滩时,因岸边流速骤减,大量的较粗粒砂子首先堆积而成。

b平原带。在天然堤带的内测,高度较低,堆积颗粒较细,以粉砂和黏土为主。它是洪水越过天然堤带之后,在流速减慢和堆积物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堆积而成。滩面平坦,以1°~2°向内微微倾斜。

c洼地沼泽带。它离河岸最远,一侧连接平原带,另一侧与谷坡相邻。此处由洪水带来的泥沙数量已经很少,堆积层最薄,而且颗粒最细,所以地势低洼,加上谷坡带来积水,所以往往形成湖泊沼泽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