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鹏城食事
权威、专业的食品和药品安全风险交流平台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鹏城食事

听说星巴克致癌?喝咖啡群众表示很淡定

鹏城食事  · 公众号  ·  · 2018-04-02 20:09

正文

近日,小编被 “星巴克致癌风波” 刷了满屏。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原因是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

吓得小编赶紧喝杯咖啡压压惊~~喝了咖啡会致癌吗?咖啡中有多少丙烯酰胺?后果真的那么严重吗?


丙烯酰胺的身世浮沉

01

丙烯酰胺是什么?

丙烯酰胺(CH2=CH-CONH2)是一种白色晶体物质,分子量为70.08,广泛用于生产化工产品聚丙烯酰胺。2002年,瑞典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


02

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产生机制

丙烯酰胺听起来陌生,但是在我们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存在。是食物中的还原糖和某些氨基酸,在高温烹饪时(油炸、烘培、烤制等),顺带生成的一种物质,也就是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美拉德反应简单地讲就是食物颜色逐步变深并散发诱人香味的过程。


03

丙烯酰胺常见食物来源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行业、食品加工过程中非常常见,因此丙烯酰胺广泛存在食物中,在餐馆和家庭烹饪的食物中都会发现丙烯酰胺,尤其是油炸、焙烤、烧烤食物,例如薯条、薯片、面包、饼干、曲奇、巧克力、油条、油饼、麻花等。除了这些日常食物外,还有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来源——香烟的烟雾中也有丙烯酰胺。


JECFA对不同种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进行了检测,其中:高温加工的土豆制品、咖啡及其类似制品、以及早餐谷物类食品等三类食物的含量较高。食品中形成的丙烯酰胺通常比较稳定,但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会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降低。


04

丙烯酰胺的危害及限量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鼠、小鼠、豚鼠和兔的丙烯酰胺经口LD50为150-180 mg/kg,属中等毒性物质。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主要引起神经毒性、以及生殖、发育毒性;可致大鼠多种器官肿瘤,包括乳腺、甲状腺、睾丸、肾上腺、中枢神经、口腔、子宫、脑下垂体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4年对其致癌性进行了评价,由于目前丙烯酰胺对人类致癌的证据并不足,因此将丙烯酰胺列为2A类致癌物。另外,丙烯酰胺可由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积累。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丙烯酰胺含量不能超过0.5μg/L, 但各国对食品中丙烯酰胺均没有限量值规定。


国内外丙烯酰胺的控制措施

中国

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发布《关于减少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的公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于2012年3月15日发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对丙烯酰胺毒性、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人体可能暴露量等进行分析评估,同时给出控制与预防建议。


欧盟

CAC、香港、美国以及欧盟均先后发布了减少丙烯酰胺含量的业界指引。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17/2158号令中,制定了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规范。


食品法典委员会

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减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操作规范》(CAC/RCP 67-2009)中,通过食用低还原性糖的原材料、控制或添加其他材料、改变食品加工与加热等方式对减少丙烯酰胺做出了建议。


怎么看待咖啡中的丙烯酰胺?


我国居民丙烯酰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爆炒蔬菜

根据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喝咖啡的频率普遍低于喝茶,更低于煎炸食品,所以咖啡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丙烯酰胺的贡献率并不高。实际上,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评估,中国居民丙烯酰胺主要膳食来源是蔬菜,占48.4%,这主要缘于爆炒的烹饪方式,比如爆炒洋葱的丙烯酰胺含量可达360微克/千克。也就是说,与其纠结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不如先考虑改掉不健康的烹饪习惯。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香港首个总膳食研究: 丙烯酰胺


适量饮用咖啡,没有健康风险

那有人要问了,对于钟爱喝咖啡的西方人风险岂不是很高呢?当然不是。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已经指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险性,只要别太烫就行(因为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增加食道癌的发生风险哦)。IARC的一项调查甚至还表明,饮用咖啡与降低死亡风险相关;最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也认为,每天喝3到5杯咖啡,可作为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适量饮用咖啡没有健康风险。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


癌症发病机制复杂,与多因素有关

IARC列出的致癌物清单包括多种食物,意思是长期大量吃这些食物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吃了列表上的食物一定会得癌,完全不吃就一定幸免。我们爱吃的咸鱼、腊肉啥的也被IARC列为I类致癌物(比丙烯酰胺致癌等级还高),但偶尔吃点也没关系嘛。总之,癌症的发生机制很复杂,是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饮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