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肿瘤就是这样一种狡猾的疾病。可喜的是,癌症免疫疗法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人类对抗癌症的新“武器”。日前,在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上,就国内免疫疗法的发展专访了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马洁。
随着现代的生活压力和节奏日益加快,癌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据2015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我国年均预估癌症新发病例429.16万例,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281.42万人,每分钟就有约8人被诊断为癌症。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破解肿瘤的秘密,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就是这样一家机构。中心由北京医院成立,致力于将免疫治疗、再生医学等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应用于病人治疗。中心重点关注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其中,基础研究主要聚焦在炎症与肿瘤的相关性以及肿瘤的微环境等领域。
中心主任马洁表示,“基础研究是未来临床应用的奠基石,所以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所做的基础研究是为了未来能够转化应用于临床。”
1
肿瘤免疫治疗的两种思路
当下,肿瘤的治疗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Cell Killing”(细胞杀伤),另一种是“Cell Control”(细胞调节)。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是属于前者,而后者以提高机体的生物反应能力(包括免疫力)为目的,控制肿瘤发展,免疫治疗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近些年,癌症免疫疗法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人类对抗癌症的新“武器”。
免疫治疗通过改造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成为攻击肿瘤的“武器”来发挥抗癌作用。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让它们去搜寻、杀伤;另一种能让免疫细胞不被麻痹,继续攻击肿瘤细胞。
第一种思路的代表就是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对淋巴瘤、白血病、神经胶质瘤有不错的疗效。今年8月30日,美国FDA提前一个多月正式批准了诺华的CAR-T疗法Kymriah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儿童和年轻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是人类历史上批准的首款CAR-T疗法。
紧接着,10月18日,Kite Pharma公司开发的CAR-T疗法Yescarta也喜获上市,用于治疗在接受至少2种其它治疗方案后无响应或复发的特定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CAR-T疗法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国内有一百多家公司在做Car-T的临床研究,研发处于高度活跃态势。”马洁向生物探索表示,“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应用中怎么控制风险,风险控制不好,引起免疫风暴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这需要有大量的研究把CAR-T疗法临床路径摸清楚。此外 国家明确相关的政策法规后,我相信很快我们国内就会有CAR-T获批临床。”
PD-1/PD-L1 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第二种思路,因为它适应症很广,在很多实体瘤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自2014年以来,FDA已经批准PD-1/PD-L1抗体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头颈癌、膀胱癌、默克尔细胞癌以及携带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实体瘤。
今年5月,美国FDA批准了默沙东公司的“明星”PD-1抗体Keytruda 用于治疗携带一种特定基因特征的任何一种实体瘤。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不依据肿瘤来源,而是依据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也是抗癌史上一个重要的首次。
2
国内免疫治疗差距正在缩小
国外免疫治疗领域战绩频报,国内进展如何?马洁讲道,“目前,我们国内免疫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与国外总体来说有一定差别。但随着近几年,很多海归人才回国,将科研成果带了回来,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现阶段最大的差别在于临床应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政策法规也在积极出台,加快临床应用进程。”
肿瘤发病原因复杂,这就导致单一的治疗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肿瘤治疗一定是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此外,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的特性还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根据病人当下的状态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即个体化医疗。在马洁看来,“肿瘤治疗,一定是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以及未来的干细胞治疗和现有的治疗方式相结合的联合治疗。生物治疗越早期介入治疗效果越好,因为生物治疗是改变病人的整体免疫状态,在早期介入,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