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DeepSeek赚钱新方式#【DeepSe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华为Pura80系列配置曝光#:1.5K ... ·  2 天前  
腾讯科技  ·  硅谷投资人张璐:Z世代70%时间用在AI应用 ... ·  3 天前  
腾讯科技  ·  朱啸虎现实主义故事1周年连载:“DeepS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余承东赶超巅峰诺基亚靠什么?联合传统渠道商?!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08 21:36

正文


华为正在变得激进。余“大嘴”的最新言论是:华为在中国市场几年内有望超过30%甚至40%市场占有率。 说这话时,华为的市场份额是18.6%


30%是什么概念呢? 大概是功能机时代几乎人手一部诺基亚 ,偶尔有人用三星或者摩托罗拉的场景。手机历史上只有诺基亚一家曾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三成以上市场份额。


从今年的专利战开始,华为表现的尤其强势。余承东把过去两年总结为“挺过来”的两年,而接下来两年将成为其真正“崛起”之年。从日前发布的半年业绩显示, 华为上半年2016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7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智能手机发货量6056万台,同比增长25%。按照1.4亿的年销售目标,华为下半年的销售目标为8000万 ——这是小米最风光时都没突破的数字。


这不太容易,要知道智能手机的发展正在进入接近停滞的阶段。IDC数据显示, 全球智能手机业务今年前两个季度同比增幅分别为0.3%和0.2%


如果华为要进一步走强,势必形成对其他品牌的挤压。“未来中国品牌也就存活一两家”余承东说。


事实上,不仅余承东所在的消费者业务部门目标激进,任正非在不久前的讲话中也 重新调整了2020年公司新目标,营收预期1500亿美元,而2011年,华为应对新业务形势调整架构时,十年目标是1000亿。


华为的机会窗


近几年任正非一个坚定的观点是: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未来二、三十年内将变成智能社会,智能社会就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这个时期充满了巨大的机会,而显示终端是重要一环。


他说,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所有人类智慧的显示是终端(不仅指手机),因此终端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是方兴未艾。终端是人类文明社会最需要的一个显示器,不会没有前途……但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越是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此任正非说“苹果公司很有钱,但是太保守了;我们没有钱,却装成有钱人一样疯狂投资”。

看看在竞争最激烈也最重要的中国战场上,余承东的30%目标可实现性有多少吧。


在国内市场上,手机市场的新局面是,互联网电商派经历几年的风光之后开始沉寂,线下渠道派重新崛起。目前, 除了华为稳居第一之外,OPPO、VIVO正在迎头赶上 。随着厂商都把精力转向线下渠道,华为与二者也必将有一战。


相较OPPO、VIVO,华为的产品优势是不言自明的 。华为在近两年的旗舰机型中不断引入新技术和创新应用,指纹识别、蓝宝石玻璃以及双摄像头等关键技术以及指关节触控、天际通等应用创新,都领先于国内同行。


“虽然iPhone7还没有上市,但外界也大概知道这款产品的信息,苹果现在能够让消费者兴奋的点越来越少,比如双摄像头这项技术,华为领先了苹果几乎两个季度,国内有些厂商的产品虽然也有了这项技术,但是合并算法没有做好,性能很差。”余承东表示产品和技术一直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余承东希望能够有更针对性的产品来对抗OPPO、VIVO,这也是华为下半年的重要武器。 目前,在OPPO、VIVO主打的2000~3000元价格档,华为已经有荣耀双旗舰、麦芒系列产品 。余承东透露华为品牌下将推出“轻旗舰”产品系列,这将是主要针对OPPO、VIVO的目标市场。“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款机器主要是配合线下渠道的落地,保证华为在更多的产品线上,参与进来争夺市场蛋糕。”


这款将在一个月后的IFA亮相的轻旗舰,将成为与OPPO、VIVO开战的头炮。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毕竟OPPO、VIVO主打女性、年轻群体,对于这部分群体需求把握一直不是华为的优势所在。


OPPO、VIVO的优势


线下渠道的门槛远远高于线上。经过近十年的耕耘,OPPO、VIVO的门店几乎遍布到乡镇市场。据统计OPPO已经在线下有超过20万家门店, 华为对外公布的数量不过3.5万家,国内1.1万家 ,虽然从去年华为启动了“千县计划”,但线下渠道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除了数量, OPPO、VIVO更特殊之处在于与渠道的特殊关系 。渠道是手机链条上最难以把控的环节之一,如果产品市场反响不好,渠道往往是釜底抽薪的角色。历史上即使诺基亚、三星这样的品牌,都难逃一劫,成为加速品牌衰落助推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