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旅游归话
由于在规划建设、产业结构、文化底蕴、项目定位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一些地方特色小镇建设前期数量贪多、规划求大、进度求快等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为“凑特色”呈现出一系列怪现象。不仅制约特色小镇健康持续发展,也潜藏生态环保、政府债务、文化传承等多重风险。
产品不够,“吃喝”来凑
由于旅游产品缺乏或特色不明显,一些地方数量众多、一哄而上的“旅游特色小镇”最终建成了“小吃一条街”。
开业前几月红红火火,新鲜劲过后门可罗雀。各地以小吃、餐饮为主的特色小镇,几乎在重复相同的命运。号称总投资2亿元的一个民俗小镇,街道上空无一人,商铺都已经关门落锁。文化村的入口附近,堆放着茅草,几只羊在进出的主干道旁悠闲地走来走去。
“旅游小镇过多,形成同质化,大家都忙着搞吃喝,特色小镇就失去‘特色’了。”一位长期关注特色小镇建设的专家说。
产业不够,“房地产”来凑
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好的产业支撑,房地产项目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绝对主角。南方某地,打造了“欧洲文化风情小镇”,总用地面积约1.2万亩。开盘的地产大都售罄,但小镇上冷冷清清,商铺大门紧锁,几乎看不到车辆和行人。在中部某省,以康养、文化为主题的各类特色小镇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一处被列为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规划占地4600余亩,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工程鸟瞰图显示,一栋栋地产大楼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有的特色小镇以“别墅类”住宅为卖点,大肆宣传。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娄伟认为,建房盖楼,投资上去了,满足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要求。但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这样的小城镇最后有可能会演变成“空心镇”。
项目不够,“农作物”来凑
部分地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摊派”指标。有的地方在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为了戴上特色小镇的“帽子”,把在田农作物或成规模传统种植、养殖业作为特色小镇项目进行申报。
在中部某省一个香菇小镇,首期300多亩土地上棚架林立,活动板房、菌棒水池都已经建好。小镇的总体规划分为香菇产业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以及生态建设区三部分。其中,香菇产业基地由当地一家食品有限公司承建。“挂羊头卖狗肉。这哪里是什么特色小镇?就是企业的一个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基地附近的群众说。
有的地方,甚至将水稻种植区列为“特色小镇”来凑数。各地以农作物命名的小镇众多。葡萄小镇、萝卜小镇、胡椒小镇、油茶小镇……不少地方的群众反映,这样的小镇只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的“凑数工程”。
形象不够,“穿衣戴帽”来凑
一些地方,对特色小镇建设不知如何入手,把特色小镇建设等同于形象改造,将大量建设资金用于“穿衣戴帽”工程,被群众称为“形象工程”和“花架子工程”。
“穿衣戴帽”工程仅仅提升了临街、沿路一面的房屋形象,但给不少百姓添了麻烦。本是老百姓的商铺门面房,门口却被白色罗马立柱阻挡;本是老百姓的自住房,屋外却被“穿”上统一的仿古建筑“服装”,“戴”上了灰瓦“帽子”。
景色不够,“挖湖造绿”来凑
建设特色小镇,缺少风景怎么办?一些地方打起了挖湖、造绿、扩建湿地的主意。中部某省一个特色小镇,园区建设了湖泊、山水等人造景观,一些配套景观正在施工中,整个项目投资120亿元、占地5300亩。
在挖湖造绿等“造景观”的冲动之下,一些原本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小镇,文脉传承被割断。南方某镇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是当地的突出特色。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被定位为“花卉小镇”。
数量不够,“园区景区”来凑
为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有的地方给予每镇500万元至2000万元扶持资金,500亩至1000亩城乡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等优惠政策。为了享受到特色小镇的建设用地指标、配套资金政策,一些不具备特色小镇建设条件的地区,想方设法挤进小镇建设项目规划。西部某地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提出在一处湿地公园内打造占地约300亩的特色小镇。
有的地方,把原有的产业集群,贴上特色小镇标签。比如东部某县规划打造“智能电网小镇”“地板小镇”“电梯小镇”“灯具小镇”“织造小镇”“电机小镇”“农机小镇”“交通安全小镇”等16个特色小镇,几乎全部是根据乡镇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来确定的,产业园“摇身一变”成为“特色小镇”。
资金不够,“PPP项目”来凑
一些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部门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了通过PPP模式筹措资金,但前期对项目的规划、收益测算并不明确,很容易带来债务风险。
西部某省一个“功夫小镇”核心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整体采取PPP合作模式建设,预计总投资320亿元。
中部某地与相关公司携手,通过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镇,多个小镇规划总投资超过20亿元。一些地方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下,特色小镇建设PPP模式发展迅速。东部沿海某省发改部门召开的2017年省级特色小镇项目融资对接会,推出列入第一批创建名单的省级特色小镇融资项目76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推出PPP项目8个,总投资86.8亿元。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健康成长关键,但一些特色小镇在社会资本以PPP模式介入后,后期能否提供较稳定的收益存在不确定因素,部分建设项目易“虎头蛇尾”。
活动不够,“节庆会展”来凑
为了吸引人气,一些特色小镇在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的情况下,选择了“造节会”,试图通过举办节会招徕游客。
南方某省一个荔枝风情小镇,群众说起特色小镇建设,印象最深的是当地连续多年举办的荔枝节。当地发布的消息称,要“把传统的荔枝节变成嘉年华盛会”。
从事荔枝种植10多年的种植户刘女士介绍,2018年,荔枝大量上市,但是销路没有打开,“荔枝根本卖不上价。”
有的特色小镇,节庆活动并没有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在西部某特色小镇,记者看到“夏日狂欢节”的广告随处可见,主题是“打造音乐、美食嘉年华”,与小镇所冠名的特色文化并没有太大关系。
会
议时间
:
201
8年11月29日—12月1日【为期3天,含实地项目考察】
会议地点:
中国—海南
报名电话:18514821809
参会对象:
政府机关、开发商、
建设
单位、运营商、规划策划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大会400人规模)
主办单位:
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
【峰会特色
】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析+模块总结+实地考察
第一板块:“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下,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及最新政策解读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清华大学校友会房地产协会会长—聂梅生
;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原副主任、现城镇中心副理事长
—乔润令;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
—陈安华
)
第二板块:康养产业及康养文旅小镇顶层设计及创新实践解读
(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柳中辉;北京京都风景旅游规划设计院创始人
—乌恩;
旗鉴旅业常务副总、中国旅游策划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柳俊;箱根温泉集团董事长—王捷)
第三版块:欢迎晚宴+创新IP项目资源链接会
(圆桌对话、项目路演、洽谈合作、引荐交流)
第四版块:康养产业及康养文旅小镇运营模式创新与实战解读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袁英华;居易国际董事局主席
—刘向阳
;润福生活事业董事长—杨子敬)
第五板块:国内外康养文旅项目经典案例解读
(蓝卡(国际)健康集团董事长—于浩波;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浩华;英国TLD Design Consulting公司CEO—Mark Dodds;壹方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延年)
1,包含3个贵宾席午宴 1个晚宴
2:标杆项目实地考察研讨
(1、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项目负责人全程陪同讲解、小型会议研讨)
3,:康养产业
土地政策专题研讨
(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原副主任,现任城镇中心副理事长
—
乔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