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广州近年来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要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行。
传统产业不断换新,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未来产业正在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广州构建了“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汇聚一批在创新链上各有侧重的战略科技力量汇聚国家战略性重大创新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供给。
按照“六个一”(聚焦一个技术领域、引进一批人才、建设一家新型研发机构、配套一个园区、设立一支基金、孵化一批企业)的模式促进重大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开展“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精准对接”系列活动,已推动
14家
创新平台与广汽集团、工控集团、金发科技等开展技术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出台
《广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优化提升方案》
,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体系化、任务型科技攻关组织模式。《科技日报》列出的中国35项“卡脖子”技术清单,目前我市已有14项取得部分突破。202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获奖143项,占全省65%,首次包揽突出贡献奖和特等奖、首次实现由企业夺得特等奖。
出台
《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
发布独角兽、硬科技企业、拟上市高企百强、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等榜单,建立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
。开展“一区一机构”服务企业工作,扩大补助经费“免申即享”范围,下达经费7.2亿元,直接受益企业超5000家。22家企业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总量居全国第四。2023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突破2.1万家、1.3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广州“独角兽”榜单企业-如祺出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广州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
,围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卡脖子”领域,持续开展专项研发攻关
,在整车制造、自动驾驶、网联应用、车路协同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实现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广汽埃安实现固态电池技术新突破,完成固态电池界面改性技术试验验证,实现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同时满足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力争2026年量产搭载;广汽集团总成自主研发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小鹏汽车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覆盖城市增至 243城,开城速度在行业内领先;发布了全新智能座舱系统 XOS 天玑,接入XGPT灵犀大模型,大幅提升人机交互效率;小鹏汇天发布了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和分体式飞行汽车。
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式设计
使用场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