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十一诊室
只为更高效、及时地为广大女性提供合理、准确的妇科相关信息。我已委托“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美图  ·  一图读懂合集 ·  2 天前  
赛柏蓝  ·  2025年,集采趋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十一诊室

关系里有这6个表现,说明你正遭受情感暴力!

第十一诊室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9-01 10:00

正文

图片: 黄仔 | 撰稿: 六团队 | 责编: 阿月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大家好,最近我在后台看到一些留言。 留言当中,不少姑娘面临的问题不仅涉及健康知识,还有关心理、观念等,于是我越来越感到,光给姑娘们科普健康知识也许不够,我们还需要在心理上给姑娘们更强大的力量。


我们先来看一位姑娘的经历:


依依的男友性生活时总是不肯戴套,每当依依劝他时,他总是一副受伤的样子,「戴套不舒服,你如果真的爱我,就不要逼我」。依依不想吃药,害怕有副作用,但她也不想让男友不开心。看着男友委屈生气的样子,她想偶尔一次不戴应该也没关系,却没想到不戴套的性行为就这样发生了一次、两次、三次……


以上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两性亲密关系中,也可能会发生在朋友之间:


朋友第一次有求于你,你答应了,却没想到对方之后三番两次地麻烦你。当你终于鼓起勇气拒绝一次时,朋友却说:「你太让我失望了,没想到你是这么不重感情的人。」于是你感到痛苦,怀疑是不是自己搞砸了这段关系。


这种可能发生在 友情、爱情、亲情等任何社交关系 中的情况,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 「情绪勒索」


什么是情绪勒索?


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苏珊·佛沃在她的著作 《情绪勒索》 中提出「情绪勒索」这个概念,它指的是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情绪勒索者以 威胁、沉默、要求 等间接或直接的方式,迫使被勒索者产生 焦虑、内疚、不安 等负面情绪,最终在这些情绪影响下答应勒索方的要求,形成恶性循环。


情绪勒索的循环形成需要经过 六个步骤 ,下面就用蓓蓓的例子来解释它:


#

要求

蓓蓓的男友希望她每天报备行踪;去了哪、跟谁、几点回家......事无巨细都得说;

#

抵抗

蓓蓓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感到疲惫,于是她提出了拒绝;

#

压力

蓓蓓拒绝时,男友非常生气,「都是因为你,我才会这样!是你上次自己去酒吧,让我没有安全感!」

#

威胁

与此同时,在被拒绝后,男友的反应有些极端,比如彻夜买醉,甚至有伤害自己的行为,也用分手要挟过蓓蓓;

#

顺从

经历了男友的指责,目睹他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后,蓓蓓也开始怀疑,自己也许真的是个让人没有安全感的人,男友这么痛苦都是自己的错。她感到内疚,只好答应男友;

#

旧事重演

之后蓓蓓的每一次外出,都被男友控制着。


研究情绪勒索很长时间的台湾心理师周慕姿提出,情绪勒索的互动循环涉及三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自我价值感、罪恶感、安全感。


被勒索者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认为对方的痛苦与自己有关进而产生负罪感,同时安全感被剥夺时,就会选择妥协,情绪勒索得以完成。


看上去是不是跟PUA很像?但两者有细微的差别。PUA的关键在于用贬低、侮辱等方式让对方产生自我怀疑,感到痛苦却无法脱身,简单来说就是让你不舒服,并且让你觉得你不舒服是你自己不对;


而情绪勒索的关键是 勒索者产生了负面情绪,但把自己的情绪转移给别人,让被勒索者觉得自己需要为对方的痛苦负责 。因此情绪勒索中的双方往往都被负面情绪裹挟着,但PUA中不一定是这样。


并且相比PUA,情绪勒索的范围或许更广,程度也有更广泛的轻重之分,朋友、亲戚以感情要挟,让人答应不想同意的请求也是一种情绪勒索,却不一定能被归为PUA的范畴。


凪拒绝了妈妈想拿她的钱翻新老家的要求,但妈妈说了这样的话,让她感到内疚

▲图片来源:《凪的新生活》


情绪勒索者是什么样的人?


  • 忽视他人感受


在自我需求与他人需求发生冲突时,情绪勒索者会放大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的感受。


例如许多不想戴套的男生,就放大了自己的性需求,而没有在意对方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并且还会说「你逼我戴套就是不爱我」, 试图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对方


  • 情绪调节能力差


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通常有高水平的焦虑,进而会诱发原始的求生反应,他们同时 倾向于用非此即彼的分裂性思维解释世界 。即使是非常小的压力,都会让他面临一种瓦解的恐怖感觉。


当他无法消化这种糟糕感受时,就不得不将这感觉分裂出去扔给其他人,变成是对方的错,「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通过把对方变成是「坏的、糟糕的」,他得以保留「我是好的」这么一种心理感受。


  • 缺乏安全感


对女友的行踪非常在意的男生便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人。缺乏安全感,可能是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他们 曾经被遗弃、忽略或欺骗过 ,等他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隐藏在内心的不安感就会袭来。


但他们很难意识到是自己的内心缺乏安全感,而认为是别人造成了自己的恐慌不安,因此会埋怨他人。


  • 「父母化儿童」


「父母化儿童」是指在早期的家庭互动中,父母无法照料孩子,还传递出他们需要被儿童照顾的需求。这颠覆了父母和儿童之间正常的抚养关系,产生了所谓的「父母化儿童」。


「父母化儿童」逐渐明白,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人是虚弱的、不可依赖的。于是儿童不得不同时照顾自己和父母。这样的儿童一般非常希望拥有自尊感,因为他们发现 只有通过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才能获得有能力和有价值的感觉


于是,在之后的成人关系中,所有的事情也必须完全按照他的意愿,否则他会感到崩溃,他内在的虚弱使他必须能够控制和照顾别人,从而获得价值感。


妈妈为尼娜准备了蛋糕,当尼娜表示不想吃时,妈妈立刻凶巴巴地说「那就倒了」,害怕母亲负面情绪的尼娜急忙道歉

▲图片来源:《黑天鹅》


如何避免落入情绪勒索的陷阱?


我们会被情绪勒索的原因来自内部和外部。对内来说, 不自信的、经常自我怀疑的人 ,在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很难客观地评价对方的言论,容易顺着对方的想法去评价自己。


对外来说,传统文化中的 孝道和上级、权威 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使我们更易于被他们进行情绪勒索。


我们可以用以下这些办法远离别人的情绪勒索:


  • 重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 在意对方的情绪是件重要的事,但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甚至很多时候是最重要的。 对方的情绪不好可能与你有关,但并不需要你对此完全负责。


  • 正确地评价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