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化学:
三井化学鹿岛工厂拥有11.7万吨/年的TDI、3.2万吨/年的马来酸酐、反丁烯二酸、XDI和HDI等产能。2014年因聚氨酯和苯酚市场盈利疲软,宣布重大业务重组计划,关闭了在日本国内的多套生产装置,其中包括日本鹿岛工厂内的所有生产装置以及位于日本福冈大牟田的MDI装置。并于2014年3月关闭了位于日本千叶9万吨/年的双酚A装置,及光兴产市33万吨苯酚丙酮装置。
◆寻求高附加值产品,聚焦海外业务增长
在退出部分基础化学品产能之后,日本化工企业开始将资源转向高价值的先进材料和特种化学品,并重点加强医疗保健和与能源相关的材料等增长型业务。
住友化学:
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务组合,专注于技术竞争力先导的领域,如环境和能源、电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在利润高的特种化学品领域,住友化学有三个业务部门:信息技术相关化学品、健康和作物科学化学品、药品。其特种化学品营收占比从2006年的72%提升到了2016年的86%左右。并继续加大资本支出投向能源和功能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同时计划进行高达3000亿日元的投资并购。在海外布局上,住友化学将把石化业务集中到新加坡和中东的生产基地,成为一家全球性的特种化工公司。
三井化学:
在关闭部分日本境内基础化学品装置之后,三井化学开始投向更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大牟田建设2000吨/年新装置以制造先进的聚氨酯弹性体和聚异氰酸酯,并将继续加强销售和扩大以上及其他特种异氰酸酯:如XDI和NBDI等。此外三井聚焦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汽车材料、医疗领域的光学镜头、牙科材料,以及非织造布,食品和包装等领域,其中重点是包装先进材料和农药。与此同时,三井化学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增长。2014年三井化学和中国石化的合资企业——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学公司,在上海漕泾的上海化工园区建成33.25万吨/年异丙基苯、25万吨/年苯酚和15万吨/年丙酮生产装置。
JSR:
在弹性体和塑料业务、电子材料的优势基础上,JSR开始聚焦于生命科学领域,同时石化部门开始开发新一代的SSBR技术,并扩大其在泰国的业务,增加超过15万吨/年的 SSBR产能。在生命科学业务领域,主要生产用于诊断和生物制品的生物医学材料。此外JSR还投资开发比普通电池材料更具吸引力的锂离子电容器。
日本催化合成公司:为了适应丙烯酸和高吸水性树脂的市场变化,催化合成公司积极进行产能上的调整,并提高其更为重要的在锂电等电子材料,高性能化学品以及卫生医疗业务的能力。
宇部化学:
宇部化学在聚氨酯和橡胶等更具市场吸引力的业务中开发新一代材料。已投资兴建锂离子电解质和隔膜生产装置,并致力于开发更具吸引力的高端应用市场。
DIC:
DIC对其在北美和欧洲的印刷油墨业务进行重组,积极开发新一代产品业务。在薄膜液晶显示器领域,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5%以上。而在用于颜色过滤器的颜料领域,该公司已拥有全球绿色颜料市场70%的份额。此外公司将重点放在进行高性能蓝色颜料市场。在聚苯硫醚市场领域,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也有很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