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经在某一线城市某牛校教过书。该校学生大多数非富即贵。很多人十三四岁就周游过世界著名景点了。
「波士顿的 XX 餐厅确实不错,我这次去又专门去吃了。」
当然,去过这些地方并不稀奇。令我有点震惊的是他们谈论这些话题时的语气,就好像我小时候跟同学谈论校门口哪家餐馆好吃、家附近哪个公园漂亮一样随意。可见出国度假对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的一件小事而已。
这些也只是一般的学生。更「高端」的,其实体现在别的方面。
有个女生,也是初二,很有气质,特别乖巧有礼貌,人见人爱。她妈妈经常会给她做一些精致的手工送给同学;会用自制的漂亮信纸给她写家书。放假常带她去世界各著名博物馆参观,光是在我教她那段时间,就去了好几次大英博物馆。
她妈妈还坚持亲自给她补习数学、物理,可见是个知识女性。有这样的母亲,不难想象这个女生来自于怎样的家庭。
还有些孩子,初中就能精通编程、自学大学课程;或是在我还没听说过「独角兽」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在朋友圈对之侃侃而谈。他们对时事也有比较深刻的见解。总体而言,情商和知识面都远超我很多大学同学。
我个人觉得,家庭优越不只体现在财富上。这些少年的家庭大概算得上「优越」吧。
今年夏天在哈佛大学的艺术博物馆,看到有个中国母亲带着她的一双女儿,女儿们大概六到八岁的样子,很活泼。
令我惊讶的是,这两个小女孩竟然可以对很多名画发表自己的看法,懂不少艺术术语。她们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评论着,虽然语言幼稚,而且明显照搬了很多书上的理论,但对于七岁左右的孩子,实在是很难得了。
印象更深刻的是她们的母亲。在女儿们发表看法的时候,她带着认真的微笑,用眼神鼓励她们。孩子们受到鼓舞,也露出欢喜而自信的笑容。
我想起旁边哈佛校园里许多随团带孩子参观名校的中国家长,他们已经尽力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却依然落在了另一些人的后头。
从这里开始要偏题了。我还想说说那些家庭不那么优越的少年。
有时候真的要感叹,零零后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天壤之别。
我也接触过很多天资聪颖、但来自普通家庭的少年。明显感到,有一堵看不见的墙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当他们的同龄人在中科院的实验室攒资历、在周游世界、在参加国际比赛、在谈论艺术和哲学的时候,他们却要花费大把宝贵的青春,做重复的题,在考察细心为主的中考中杀出重围,考上一个好高中。
然而上了这样的高中,他们的喜悦很快就会化为沮丧,他们会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在这里根本不算什么。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上天曾给他们机会,那么他们不仅不会比上文那些小孩差,还会比他们优秀得多——因为他们确实很聪明。但家庭的限制真的很可怕。
缺乏阅历和见识的聪明,难以转化成智慧,反倒容易变成偏激。我认识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他小小年纪就会思考很多深刻的问题,是我的忘年交。
然而由于他的生活范围太局限了,他对事物的认识也有很大局限性,在眼界和处世的成熟度上完全不能跟我曾经的那些学生相比。
当然,这些大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已经有很好的条件了,不知还有多少人在羡慕着他们。至少,人家以后随便上一个本市的 985、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最令我震惊的,不是富人多么富,而是穷人多么穷。毕竟我们这个时代喜欢跪舔土豪,所有媒体上都是对土豪的报道或意淫,少有人将目光投向那些贫穷破败的角落。
大学的时候我曾做志愿者义务辅导过民工子弟。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全家挤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的棚户区,建筑面积 6 平米左右,放了个双层的床,爸爸妈妈睡下面,他睡上面。
屋顶用防水布遮蔽着,家里只有几个破旧的塑料小方凳。第一次走进这条泥泞的小巷,再走进这个狭窄的房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繁华的商业区旁边会有这种地方。
这个孩子眉清目秀,善良宽厚,而且很有绅士风度。每次晚上给他补完课,他都会送我走过没有路灯的一段烂路,送到大街上。还收养了一只流浪猫,让猫在他床头打呼噜。
他在民工小学上学。某一学期开学,我打电话给他爸妈,问他还要不要继续上课,他妈妈说不用了,因为他在这里继续上学,将来升学是个问题,所以他们把他送回老家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见过这个小小年纪却颇有男子汉气概的小朋友。
最令人震撼的是我一个朋友给我讲的,她在某地教书的经历。
她所讲的,对我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或者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奇闻。写出来的话恐怕是一本神作级别的小说。
她所在的初中学校,在一个少数民族州,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谈到学校,她第一句话是:「你知道吗,我们那里开教研会只有一件事,就是研究如何打学生。」
见我震惊的样子,她立即补充:「因为如果老师不打学生,学生就要打老师啊。」
她才去的时候,就有老教师告诫她,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有个数学老师有一天给学生布置了两道题,班上的大哥立即一拍桌子站起来:「TMD 你竟敢给老子布置作业!」然后一挥手,四个小弟上前一人抓住老师一条胳膊和腿,把老师抬出去扔进了垃圾筐。
我朋友上课的时候从来没人听。学生要么打牌,要么照镜子,要么聊天。有个男生一直敲碗,朋友忍无可忍,冲下去把他的碗抢过来,扔到窗外。学生当即站起来要打她,吓得她拔腿就跑。跑到门外,朋友赶紧拨通了紧急电话。
这个电话是学校教导主任的,此人是一位退伍军人,是学校专门雇来打学生的,每个老师都留存着他的号码。退伍兵教导主任接到电话立即赶过来,正赶上学生气势汹汹地追逐老师,便大喝一声,一拳将学生打翻在地。我朋友这才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