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总裁营销兵法
中国营销人的专属新媒体!由《销售与管理》传媒组织百位营销界专家和实战精英主笔,关注和研究传统企业互联网+下的新趋势、新营销、新案例,实战观点、大案要案将每日推送!品牌案例中心、专业培训中心提供一站式深度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廣告狂人  ·  冷门IP成联名新宠! ·  昨天  
销售与市场  ·  大年初七,人勤业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总裁营销兵法

你没有权力做穷人!

总裁营销兵法  · 公众号  · 营销  · 2017-04-08 14:55

正文

中国营销人的专属新媒体!


趋势

营销

人物

案例

观点


本文来源公众号:雾满拦江   ID:lwwuwuwu

作者:雾满拦江



1


有位大师级名家,于海外讲学。许多中国的留学生,现场倾听。

大师讲: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获得足够的经济能力,就是要学会赚钱。金钱是这世界上最最公平的,无论是乞丐还是王子,在一块钱面前是等值的。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你是位尊贵的王子,这一块钱还是一块钱。你是位任人鄙视的乞丐,一块钱仍然是一块钱……

突然间,有个年轻人举手,打断大师。


年轻人说:老师,我觉得你的价值观有问题,开口就钱钱钱,你不嫌丢人的讲,我们还没脸听呢。你可是位大师哦,难道你心里,就没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吗?


你……大师被呛得直翻白眼,心想:孩纸呀,你如果是靠自己赚来的钱,来海外求学,说刚才那句话,那叫境界,叫洒脱,叫智慧——可如果,你花的是爹娘的钱,却说出这种话来,那叫……

到底应该叫什么涅?

不怪大师被噎死,盖因学生仔现场提出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早在110年前,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差点被这个问题憋死。

2


110年前,洛克菲勒是名誉世界的石油大王。

自我感觉良好,就去教堂祈祷。

刚刚走到教堂门口,一个年轻人拦住了他:嗨,洛克菲勒先生,我叫汉森,是个贫穷的花匠,我的妻子满脸愁容,我的孩子在挨饿,但我信仰上帝,心灵幸福。

洛克菲勒掏出支票:汉森先生,我愿意帮助你。

汉森:收起你的支票薄,不要拿你那肮脏的金钱羞辱我。我虽然贫穷,却沐浴在上帝的圣恩之下。我们两个,距离上帝更远的人是你。

洛克菲勒:……呃,我怎么就距上帝远了涅?

汉森:一只脚已经踏入到地狱的洛克菲勒,你醒醒吧。我想你和我一样的清楚,金钱乃万恶之源。

洛克菲勒:……金钱乃万恶之源?这话是哪个说的?

汉森:是上帝说的。

洛克菲勒:上帝……上帝啥时候说这话了?

汉森:上帝的训诫,都在圣经里。来来来,可怜的洛克菲勒先生,我带你读圣经,这句话就在这里。

洛克菲勒伸长脖子,仔细的盯着汉森手中的圣经上看:啊哈,汉森先生,你好象看错了,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两个字:

——执迷金钱乃万恶之源!

汉森茫然:……这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洛克菲勒哈哈大笑:这区别大了!


3


事后,洛克菲勒把这件事讲给儿子,并说:

汉森先生,他误解了经义,并奉行错误的人生观念,错到了离谱而不自知。

汉森没有意识到,他和我,他才是那个执迷于金钱的人。正是因为执迷于金钱,所以他才刻意的追求贫穷,并以为贫穷能够净化他的心。但这种矫枉过正,于事无补。汉森先生真正应该做的,是公正、客观的看待金钱。

——金钱应该成为我们的奴隶,而不是象汉森先生那样,让自己沦为对金钱执念的奴隶。

——对金钱的过度执迷,引发了汉森严重的心理危机。只为了清洗心中的罪恶感,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责任,故意让妻子孩子挨饿。

——但是我,洛克菲勒,只是一个听从内心声音,努力工作的人。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金钱不过是我努力工作的附属物。


4


每个人都曾经穷过。

但有些人,能够一步步的改变自我命运,成为金钱的主人。

而也有些人,他们比富人更执迷于金钱,但为了对抗心里对金钱的偏执,故意把金钱描述为不堪之物。同时把自己的执迷,美化为清白圣洁。

——但任何人,都没权力做穷人。

因为那意味着你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不负责任。


5


二战时期,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则满世界乱逃。

有位犹太人士,逃亡到了中国上海。

并留下来,娶妻结婚。

生下个女儿,叫莎拉。

莎拉12岁时,父亲亡故,成为了孤儿。

孤儿莎拉,就成为中国人,建国后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工厂女工,每天站流水线做体力活。婚后生下三个孩子——然后老公就消失了。

带着三个孩子,莎拉无以生计,就去了以色列。

到了以色列更惨,莎拉要一边苦攻希伯莱语,还要生存吃饭,只好在街道边上,摆了个小摊。

摆摊很累,三个孩子还不停的闹,莎拉忙得团团乱转。这时候,附近的一个老太太走过来,戟指莎拉的熊孩子,破口大骂:你已经会走会跑了,还要跟个废物一样,让母亲照顾吗?你应该学会照顾母亲!

莎拉嗫嗫的道:我们中国人,再苦不能苦孩子。

老太太:别把你中国的那一套,搬到以色列来。别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

莎拉:……呃,那要怎样做,才算是合格的母亲呢?

老太太:以色列人,再富也要苦孩子。哪怕再小的孩子,也没资格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他吃的用的,必须要靠自己的劳动赚来。

莎拉:……熊孩子们,那咱们试试?


6


从此莎拉规定,在她家里,哪怕你年龄再小,吃的用的玩的,必须要靠自己做家务赚来。

两个大点的孩子,最先入门,他们买妈妈炸的春卷,带到学校高价卖掉。

——莎拉说,她做梦也想不到,不过短短数日之前,几个缠死人的熊孩子,全都成了精明的小商人,而且他们的学业没受丝毫影响。为了琢磨出更新颖的赚钱招术,他们拼命的学习。而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也从来不讲什么无私奉献,你又不欠任何人,凭什么要无私奉献?这世上的法则只有一个:等价交换。

有一天,家里的老大放学回来,严肃的告诉妈妈:据我研究法律,象我们这种家庭,移民局是有一笔很大的补贴的。

真的假的?莎拉半信半疑,去移民局一问:真的有好大一笔钱。

——有生以来,莎拉真切的意识到什么叫贫穷。

最大的贫穷是无知,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看不到机会。不是没有资源,而是你看不到资源。甚至如莎拉这样,不是没有钱,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这笔钱!

一切的读书学习,只是为了让自己摆脱无知。


7


听了大儿子的话,莎拉从移民局领到一笔钱。但是老大说:这笔钱,是他提供知识咨询,妈妈才领到的。所以他要收取10%的咨询费用。

……你个小孩子,还在读小学呀,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莎拉舍不得,但后来一咬牙,不给儿子会伤心,那就给了吧。

大儿子拿到那笔钱,先给妈妈弟弟妹妹各买了礼物,剩下的钱,他从中国订制了一批文具盒——以色列的孩子,没见过这种文具盒,纷纷抢购。眨眼功夫,这小东西就把他手中的钱,赚到翻番。

老大已经够能赚的了,但二儿子赚到的钱,是老大的四倍——这小东西利用自己年龄小,还会写文章,说服报社给他开了个专栏:小朋友看中国,每天写几段他在中国时的旧事,赚到的钱让母亲莎拉眼红。

老三是女儿,年龄最小,专职卖萌。每次讨得两个哥哥欢心,都有一笔收入。

莎拉的生活彻底改善,和三个孩子开了家中国餐馆,每人各占不同的股份。


8


再不久,莎拉任职于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派驻中国首度代表,要打开中国市场。

回国前,三个孩子用自己的钱,各自购置了许多以色列产品,准备大赚一票。

回来,三个孩子继续入学读书——但出事了。

学校叫家长。

莎拉紧张的来到学校,问孩子出什么事了。

老师严肃的告诉莎拉:你家孩子,有问题,每个都有大问题!

这几个孩子,不说刷题压题考高分,却每天向同学兜售各种小产品。这么小的年纪,就把脑壳钻进钱眼里,这样下去还了得?这会毁掉孩子的!

莎拉回答:他们必须这样做,因为他们只有赚到钱,才能继续读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