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以调查见深度;以商业故事见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杭州父女卖钓鱼装备,年进账5个亿 ·  13 小时前  
中欧商业评论  ·  西门子管理学院:赋能员工成长,驱动企业战略落地 ·  21 小时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她负债创业,26岁挣到1000万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为什么企业必须为更年期员工提供支持? ·  2 天前  
FT中文网  ·  《唐探1900》的当代留学启示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比胡雪岩更厉害的红顶商人!财力堪比国库的钱王之王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3-24 12:00

正文

作者  |  月岛主

来源  |  轱辘岛(guludao)


说起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大多数朋友第一反应自然是胡雪岩。其实同时期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巨商,比起胡雪岩来也是有过之无不及。他就是“富甲全滇”, 封建社会里唯一一位封典三代一品的红顶商人,江湖人送外号”钱王“的王炽。

王炽(1836— 1903 ),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大家不要以为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 他的成功之路是我们最为喜闻乐见的白手起家,靠泪与汗打下一片天。

王炽虽出身在一个贫寒之家,可他自小便聪颖好学。所以家中虽苦,父母也继续坚持供他读书。屋漏偏逢连夜雨,王炽14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中的顶梁柱,王炽的父亲,因意外离世。王炽纵有万般不舍,也只能选择辍学。那段日子里,仅靠着母亲纺织艰难地维持生计。

稍长一点,王炽也决定外出谋生养家。当时母亲将身上唯一值钱的陪嫁的玉镯子给卖了,换来了十两白银交给王炽, 这就是他所有的本钱。

王炽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当同龄孩子还过着无忧无虑地生活时。王炽已经每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跟着经商的大人门走街串巷,为他们打下手,苦苦钻研经商之道。

刚开始王炽做的生意是将家乡的布匹运到临近乡镇贩卖,再收购一点红糖回来销售。因为王炽肯吃苦,别人跑一趟他能跑两趟,又讲信义,从不干缺斤少两的事。所以慢慢地王炽也能独当一面,几年内也攒下了一些积蓄。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熟悉这种经商模式的王炽就想着扩大规模和范围。正好当时云南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官府处理不利,各地频频有动乱发生,加之交通落后的问题,各地区只能自给却无法自足。王炽看中了这个商机,召集一群诚实可靠更重要是胆大心细的年轻人, 成立了“滇南王四”马帮。

马帮这个概念可以聊一聊, 这是在落后的交通和险恶的环境下,西南地区一种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 一群商人骑着马托着货翻山越岭,穷走夷方。我国著名的茶马古道就是靠着马帮一蹄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要走马帮这条路, 没有过人的胆识,坚定的意志,勇于冒险的精神,是行不通的。

王炽的马帮跨过悬崖峭壁,避开毒虫猛兽,穿过土匪的重重包围,走遍云南。以所有,易所无,生意也是越做越大。除了能吃苦,诚信为本也是王炽能够崛起的关键。

其实当时那种混乱的局势下,马帮是可以轻易操纵市场的。可王炽却从来不干这种趁人之危的事,比如有一次,王炽在省城订好了一批药材要运到泸西某镇售卖,可到了省城却发现药材已售卖了一大半,剩下的药材坐地起价涨价了不少。

王炽有两种止损的选择,一是调头走人,生意不做了,只是苦了泸西还在等候急需药材的人们。二是照单全收,再去贩卖时也来一手坐地起价,这样说不定还有得赚。王炽却偏偏选择了第三种,高价买入药材,再按之前规定的价格卖出药材,这一来一回,可谓损失惨重。

王炽却并不在乎, 世人笑他太疯癫,他笑世人看不穿。 王炽以一个信字立本,别人不仁,他不能不义。不论亏损,信义不能丢。果不其然,这事一传开出去,因祸得福,所有人认准了“滇南王四”这个金字招牌,他的马帮往返于临安府属各县和泸西、师宗、邱北。仅仅 20 余岁,王炽便已成了滇南商界的风云人物。

王炽的人生总是大起大落,正当一切步入正规之时,灾难又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他卷进了一场人命官司。这件事史料记载不详细,有的说是失手打死恶人,有的说是与表兄斗殴。其实岛主觉得这两件事可以并在一起理解,当初王炽一家只有孤儿寡母过得如此艰辛,想必他表兄也没顾过他们的死活。现在看见王炽小有所成,表兄再回来占便宜这事,也是见怪不怪了。

总而言之,王炽失手杀了人,只能远走他乡避祸。就这样,王炽离开了云南,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重庆,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了。

来到重庆, 王炽用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商号”天顺祥“。 重庆此地,掌握着嘉陵江和长江两条黄金水路,地处西南要冲,可谓四通八达货物汇集之地,全是生意人。王炽初来乍到,也只能不温不火地经营着商号。

日子趋于平淡,可王炽并不甘心,在重庆摸爬滚打一段日子后他又嗅到了一个新的商机, 开钱庄 。王炽发现很多商人在四川和云南两地贩运川盐和滇茶,都要在重庆与当地钱庄打交道,或汇兑、或拆借,总之在重庆开钱庄大有可为。

可开钱庄又谈何容易呢?你能用什么办法说服储户把钱存在你这?王炽在此地一没人脉,二没背景,陷入了困局。就在此时,王炽的贵人,那个男人出现了。

唐坰,奉朝廷之命督办四川盐务,驻派重庆。唐坰的前任是个贪官,被拉下了马,留下一副烂摊子。唐坰亟需重振川盐产业,当务之急是筹款改善川盐生产设备。为此唐坰便号召重庆商界筹资金十万白银。

当时重庆商界议论纷纷,一方面刚抓了个贪官,这几年大伙吃了不少亏,伤口还结着血痂呢,新官一来又是狮子大开口。另一方面盐务的发展非一朝一夕之事,谁也不敢再冒险了。

一见重庆那些老字号都打了退堂鼓,王炽再度展现了他惊人魄力,一口应承: “这十万两,我王炽包了,十天之内,必定送到衙门!” 当时唐坰还有点疑惑,心想你这小人物说什么大话,可又没别的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将希望寄托在了王炽身上。

不顾他人的反对,王炽决定放手一搏。他砸锅卖铁,东拼西凑,连商号都抵押了出去,仅过了八天,当真让他筹到了十万两!那天夜里,一百个挑夫一人担着一千两白银,扛着天顺祥的大旗,喊着号子,浩浩荡荡地走在大街上。一时间山城内灯火通明,百姓们争相凑着热闹,想看看这一副奇景。挑夫来到衙门口,一齐把银子往地上一卸,只听得震天动地一声巨响,那气势,就差喊一句“勒是雾都!”

这一场漂亮仗,王炽打服了重庆各界,并由此得到了唐坰支持。从此王炽走上了 “官之所求,商无所退” 的发迹之路,做起了官商。王炽不仅代办川地盐运,并且改组天顺祥,成立了同庆丰票号。慕名前来存钱的人踏破了票号的门槛,王炽带着他的票号成功地杀回了云南,并以惊人的速度极快地发展着。

很快,王炽钱庄以长江沿岸为线发展到了全国各地,至光绪中后期,同庆丰总号稳坐云南,天顺祥分号已遍及全国22个行省中 15 个行省的大中城市。鼎盛时期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亦设有办事机构。 号称“南帮之雄” ,与西帮三晋票号并驾齐驱而驰名于国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