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圈
金融圈动态与内幕解读,金融行业第一圈群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ind万得  ·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1月12日星期日 ·  6 天前  
招商宏观静思录  ·  招商宏观 | 就业数据或助力美元上破110 ·  6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千衍基金2025年度公开招聘 ·  6 天前  
简放  ·  核弹级实战干货!(20250111) ·  1 周前  
简放  ·  核弹级实战干货!(20250111)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圈

房地产最佳投资时机早已过去,现在入市等于找死!

金融圈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4-12 23:32

正文

来源:花卷财团(ID:huajuanlicai)


我们不忽略投资房地产的收益,毕竟去年北京一套房的投资收益率能够超过50%,但我们也绝不鼓励普通投资者进军房地产市场。可如果是刚需,该买还得买。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目前的房价是以透支大多数普通年轻人的激情,消耗一个家庭全部生命力为代价的存在。这种透支国人生命力的挣钱模式能有存在的价值吗,就算有,又能存活多久?


想通过几十万撬动百万投资收益的,劝你尽早收手,因为房市投资最佳时机已过,现在的你除了高位接盘外,你的投资不会具有任何价值。房子最终目的还是用来住的!



1


不同于一般商品,房不但具有等价交换、按质论价、供求定价等商品属性,还带有投资升值的金融属性和鲜明的社会保障性。理论上来讲,房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投资品,既能交易,又能保值。


但房却不能成为一种投资品。因为房的根本是居住属性,其他的商品、金融、保障等属性,都可以认为是基于居住属性上的衍生属性。不同于股票、黄金、原油等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品。


对于为什么这种居住属性能够演变成投资属性?不难理解,“衣食住行”,四大刚需品,可以说是全行业的根基。但跟“住”不同,“衣、食、行”虽说也是刚需,却基本可以满足供需平衡而且获取成本很低,投资价值不大。


跟“炒房”相比,这些东西实在是来钱慢又辛苦,甚至吃力不讨好。举一个出行方面的例子。


以共享单车为例,每年需要消耗数千万资金用来开拓和稳定市场,基本上靠VC活着。单靠1元起的租赁费用,根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运维成本,能够保持不亏损就已经很不错了。


即便手握上亿用户押金,可这笔钱顶多只能够放在余额宝吃利息。因为这笔押金的本质是一种质押品,作用在于换取使用权。如果运营方利用这笔钱做金融投资,最起码应该跟用户(投资人)共享收益。而且随着国家金融监管趋严,日后这笔押金或许连吃余额宝都困难。


2


这样一来,房作为中国庞大中产阶级的绝对刚需品,在供需关系上占尽了主动权,加上全民高呼的投资慌,“炒房”自然而然成为“超级高收益投资品”,而且极具投资价值。


于是从响应政府去库存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的意识到房价只有涨的份儿,也是最好的投资品。很多不惜背上好几百万贷款也要在北京买房的人,有几个不是看重其未来良好的投资预期。


这种想法最开始是在北上广深和某些强二线城市传播,如今已经渗透到十八线以下的小镇,全民炒房的热枕不亚于曾经的大跃进。只要手头有一点点钱,就想着能不能去买一套房,不论在哪儿,先买了再说。


这种不顾一切的十分浮躁的想法真的很危险。


3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房价。


经济越发达,外来人口越多,人均收入水平越高,那么这个城市房价就会越高。但一个城市房价越高,却不意味着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越好。如果你很不幸选择了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房价却高的离谱的城市投资,那我就真的只能祝你好运了。


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房价同样如此,投资最看重的除了收益率,还有投资标的的流动性。为什么大家愿意把钱放在股市,就因为股市流动性好,有波动收益,但是房地产不一样,你能接受他上涨,却接受不了一丁点下跌。


房地产是个准入门槛很高的行业,以武汉为例,2016年武汉均价1万(这个价格还是在二环开外),一套房总价100万以上。首付(30%)加上各种费用姑且算40万,每月按揭差不多需要5000元。


按照月供占个人收入50%的上限计算,如果一个普通家庭不能手握超过40万首付现金,并保证每月家庭固定收入超过1万,而且还不能有其他大额支出,根本就没资格考虑武汉置业,因为你买不起。



接盘门槛高就是流动性差的根源所在。高门槛下的东西,必然只有少数人能够负担,你可以认为时间能降低这个门槛,但你忽略了国家政策,以及通货膨胀的作用。房在手里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值钱,因为他不能像货币一样,还能放在银行吃利息。


一旦房价被炒起来,准入门槛就会更高,买得起房能接盘的人就会更少,出手周期就会更长,不确定性也将更多,指不定哪天房价就真的“泡沫破灭”了。当然如果你是在N年前买房的人,现在肯定是赚钱的,可如果你想高位上车,而且是在政策全面趋严的前提下,我建议还是慎重。


4


最适合“炒房”的地方依然是那些外来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教育、医疗、基建等较为完善的城市,如果不满足这几个条件,那么这个城市的房是不值得投资的。


而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掰着手指头就能数清。But,这样的城市,哪一个城市是你能买得起的呢?更别提比学历还贵的学区房。


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谁能最早明白,谁就能尽早从这轮疯狂的接盘行为中解放。真心希望大家放弃炒房,为了自己,也为了给更多年轻人希望。如果这批人都买不起房,以后你的盘该谁来接。



来源:花卷财团(ID:huajuanlicai)


延伸阅读:

楼市最大杀器来袭!住建部要学央行印钞机“印房子”?

01

需求釜底抽薪,抽掉两把最旺的柴火



任何商品,影响其价格的要素就是两个:需求和供给,房价也不例外。


需求,是我们一向认为“北上深、一直涨”的重要原因,它基于一线超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中低收入的蓝领劳动力流入不算,仅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进入北上广深就业的,就数以十万计,这背后,是数十万个家庭、数十万套住宅的新增刚需(未来还有很大数量级的改善性刚需)。


上海广州深圳先不论,北京每年新增的大学生就业人群,尤其是其中最优秀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是进入中央部委、大型央企、北京市属机关和其它的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或类公务员队伍。


而最近这个愚人节,中央建设雄安新区的决定,以及此前2016年的北京市政府迁通州(其实说迁廊坊、燕郊更合适)的决定,无异于在北京住宅市场这口大锅之下,抽走了燃烧最为旺盛的两把大火。


看看之前网传的87家迁雄安新区的央企名单(其中有10多家已经发公告确认或主动表示支持):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江峡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第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第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车集团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中丝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质总局

中国煤炭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华侨城集团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

中国铝业集团




这87家单位的迁出,意味着它们名下的几十万套公房,可能会在后续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成为新增供给,同时,切断了这些单位向北京购房市场新增人口的“水源供给”。


而这,还只是第一步,这个名单后续会有多长,大家可以尽情想象。




02



供给学央妈印钞机,十几倍增长“印房子”



供给这边,这两天更是出了大招:


据4月7号发布的《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北京市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未来五年北京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房。同时,2017年北京的住宅供地计划也相应调增,达到1200公顷,以保障3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数据也是同样如此。我们来看看房价飙升的2016年,这个数据是多少。


以下内容据2016年12月1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的土地供应,已经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


据北京市规划委公布的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内,北京市将会完成13宗地块的出让交易,共计出让含住宅用地的建筑用地约84.56万平方米(84.56公顷,小编不敢相信自己的记忆,反复查了,1公顷真的是1万平方米)……


无论是规划建筑面积,还是建筑用地面积,均是北京含住宅用地供应,近五年来的最低值。




据《北京青年报》4月1日报道:




来自北京市规土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已供应经营性用地约230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161公顷,商服用地69公顷。


……与去年同期相比,是2016年同期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的6.2倍,是2016年全年商品住宅用地实际供应量的1.5倍




按此计算,2017年1200公顷的住宅用地供应量,大致相当于2016年84.56公顷的14倍多而且,今年一季度,就已经干了去年1.5倍的量……北京住建部门这是要学央妈印钞票那样,印房子啊!




03



香港教训



如果说建设面积、万平方米、公顷,这些数据实在是太大,超出了吃瓜群众的想象能力,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直观点的数据:未来5年150万套、自住型商品房25万套、2017年新建住宅30万套,这些是什么概念。


同样的套路,还是“用对比来互相伤害”一下,引用一段香港财经作家梁海明的文章,大家看看当年香港房价是怎么腰斩又腰斩的:




前略……


按照香港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94年至1997年期间香港平均楼价上涨了70%。由于楼价的持续上涨,导致香港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有足够的财力买房,即使有能力买房的民众,平均都要把月薪的74%用来偿还银行的房贷。


而那些不买房了,准备租房住的民众,也因租金连年上升而叫苦连天。这时,香港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房价高涨主要是由于房屋供应不足造成的,因此,舆论要求香港政府增加供应量,压抑房价的升势。


对此,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在1997年他的首份施政报告上,出台了个要将民众从高房价这“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施政方案,特区政府也从此踏出了用行政手段干预楼市的第一步: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8.5万个(以公营房屋为主导,每年建屋5万个;私人房屋为辅,年建3.5万个)……


八万五好心办坏事


这就是著名的“八万五建屋计划”,简称“八万五”,香港特区政府希望用行政力量,以解决民众住房难问题、消除民众的怨气。政策实施初期,一切看起来都是非常美好的,港人们都美滋滋地盼望几年后都能买上或者租上便宜的房子,特首、特区政府的官员们,也美滋滋地盼望能为民谋幸福。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突然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香港平均房价在1997年10月19日攀上最高峰后(6170港元每平方英尺),在一年间突然跳水式下滑50%。这一巨变还没有等特区政府、民众反应过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香港房价又突然像坐了过山车,在1999年这一年之间反弹了20%。


正当大家以为房地产开始复苏,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噩梦其实才刚刚开始。“八万五”时期所兴建的房子开始陆续落成,其中2000年度一年内有85,710个住宅单位建成;2001年则有10万个住宅单位建成,远超85,000的目标。由于供应量大大超过需求量,加上2003年香港爆发“非典”,导致房价再次出现跳水式下跌,在2003年8月24日跌到不仅是“谷底”,简直就是大海的底部,香港平均房价由最高峰的6170港元每平方英尺大跌70%至仅1854港元。


看到楼价跌这么多后,虽然香港政府决定取消行政主导房市的政策,停止了“八万五”政策。但是,这种过度动用行政手段干预房地产市场,已经对房地产市场、对经济造成非常大的破坏:由于香港大部分民众买楼,都是通过向银行申请按揭购买,而且普遍是向银行借取相当于房价的70%甚至95%按揭来购买物业。但此时房价大幅下跌70%,使房地产高峰期买房的市民拥有的资产价值跌到低于负债,成了负资产。


这不仅让民众花了数十年才累积得来的财富转眼间化为乌有,而且楼市、股市大跌牵连香港百业衰退,许多已成了“负资产”的港人,由于在这期间失业,或者被大幅降低工资,导致无法供款,房子被银行强行收回拍卖,业主不但要变成“无壳蜗牛”,而且失去房子后仍然要还欠银行的债,不少人因一时想不开而烧炭、跳楼自杀,导致了无数的惨剧发生。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资料显示,香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为2003年6月,当时共有超过10万宗负资产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额1650亿港元,按揭金额与抵押的比例为128%,而这些贷款的无抵押部分,则约值360亿港元,意味香港银行单在按揭市场便需承担高达360亿港元的不良贷款风险,也影响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


至此,可能不少读者会出现疑问,香港特区政府不就是自己多建了一些房子,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现在事后检讨,香港民众、特区政府都有不少值得汲取教训之处。


作为香港民众,在房价高升时,埋怨买房难;在房价下跌时,又埋怨导致财富缩水。由于无论是房价上升还是下跌,民众都把不满情绪直接指向政府,向政府施压,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政府出手干预房地产市场,就可以解决他们的不满。


过度干预有后遗症


作为特区政府本身,虽然一心为民,但又太过于相信自身的行政力量,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公营房屋的供应,来调控房价的升跌:在房价跌的时候,削减公营房屋供应,让民众的住屋需求流向房地产市场;而在房价升的时候,就增加公营房屋,以分流房地产市场的住屋需求,从而令房价下跌。


平心而论,虽然香港特区政府这个策略理论上可行,不过由于市场变化比计划快,香港特区过度行政干预房地产市场的教训,就像病人动手术前要打麻药那样,没有麻药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打了过多的麻药,那就不是麻醉了,而是吸毒,这样将带来更多的后遗症。


香港的这个房地产著名例子,自然会让中国内地政府明白到,如果过多利用行政干预房地产市场,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民众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04

宽松货币大门关闭,重建货币信仰?



在需求和供给之外,影响房价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最重要的因素,我放在最后——软妹币:据统计,1985年-2017年M2(广义货币)翻了303倍,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1%。


在我看来,央行印钞机其实才是房价飙升的幕后黑手终极BOSS,因为它打碎了中国人民对于货币的信仰——大家都越来越不“爱钱”了,都不愿意把钱存在手上。


引用我很喜欢的《2017阶级重构:货币信仰崩溃,教育成为阶级战争军火》(来源:筹码)这篇文章中的一段引语:


2017年已经注定的是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那个我们曾经口诛笔伐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1、中产屌丝化:以土地恢复阶级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


2、货币信仰裂痕:人民币信任度屡创新低,排列在房产、美元、食品之后。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人民币持续贬值,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


3、阶级门票高涨:教育成为阶级军火,从幼儿园开始的新科举之路,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上学的开支等于买一辆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示,这个趋势即将扭转。




第一只黑天鹅(其实也是预料之中)在3月16日飞出: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仅在美国宣告加息的七个小时之后,央行就快速做出回应:上调当天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由此前的2.35%至2.45%,14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由原来的2.5%上调至2.6%,28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由此前的2.65%上升至2.75%,同时上调6个月期和1年期MLF操作利率。


这已经是2017年以来公开市场询价利率的第三次上调。很多人把这种上调公开市场利率称为假加息,因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了,但是个人房贷并不受影响。


但是稍微懂点金融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假加息迟早会演变成真加息,银行不是做慈善的,资金成本的走高只能转嫁于借贷人身上,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近在咫尺。但碍于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庞大的地产泡沫,不得不采取这种谨慎的“假加息”。


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在博鳌论坛的讲话,也明确提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


所有的信号都在指向同一个结果:距离关闭宽松货币政策的大门已经越来越近。


如果说,在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的过程中,上广深还可以凭借不断流入的新增人口需求,以及平稳的新增土地供给,来维持房价的波动——事实上,跟深交所创业板一样暴涨暴跌的深圳房价已经有点把持不住了——那么,在这三重要命因素叠加的北京,会怎么样,真令人细思恐极。




05



结论和预测



在这一路上扬的北京房产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在各个不同时间、不同价位进场的参与者,只有在极少的时间段里体验过亏损的感觉。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最高杠杆比例为1:5的投资品来说,北京房产具备了终极大杀器的一切特征:


1、以极为舒适的温度无声无息的温水煮青蛙;


2、因限购政策,市场已经实质上处于熔断状态;


3、一旦价格逆转,1:4的杠杆比例极易出现爆仓,而潜在的接盘者,被最大限度的压缩了范围;


4、产品高度同质化,部分投资者的爆仓极易发生连锁效应。


最后是预测:


1、北京房价会跌,不是横盘哦,但也不会象香港那样崩盘,原因在2和3;


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市府通州新城的落成,限购政策一定会放松甚至完全取消;


3、央行印钞机会转的稍微慢一点,但绝对不会停,然后再度加速,放慢的时间区间,大致不超过2020年,也就是这三年——2016年买了房子的兄弟们,要准备过三年苦日子了;


4、如果2和3没有如期发生,请重新阅读梁海明先生的《香港政府救楼市的失败教训》。


来源:金融圈(ID:jrjclub)

作者:江湖